南京准备通过一座座精美雕塑让南京历史名人“活化”起来,市政协建议在太平北路、北京东路沿线路边设置李四光、竺可桢等近现代科技名人雕像;在总统府前的广场设置辛亥革命先辈群雕;在清凉山驻马坡设置诸葛亮、孙权雕像;在中山码头到中山陵沿线的5个集群400个民国建筑的每个建筑前面建一个雕塑连成一条线。(《金陵晚报》等7月22日)
笔者认为南京充分挖掘名人文化,彰显城市活力的做法值得肯定。当然,名人文化不能仅仅停留在雕塑一方面,何况雕塑文化只是一种零碎的文化,形成不了文化气势,尤其在信息社会的今天,象南京街头、一些大学也有不少名人雕塑,影响力还是有限。根据市政协教卫(文体)委员会组联合调查,南京历史名人总数超过2000个,众所周知的就有孙权、朱元璋、曹雪芹,以及孙中山、陶行知、徐悲鸿等200多位,几乎涵盖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军事、科学等方方面面。
一个历史名人既有丰碑也有教训,对后人都是一本书,学习借鉴和警示教育,无疑对增强城市的吸引力和文化魅力很有意义。笔者建议,加紧南京名人文化博览馆的调研,让一个个历史名人串成一座城市的沧桑。象徐霞客的故里江阴都在市中心建成了名人文化馆,南京这样的文化名城“六朝古都、十朝都会”,更应该在这方面发挥名人效应,提升城市文化的影响力。
同时,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地名文化中烙上名人的印迹。历史名人特别是那些富有传奇色彩的功臣名士文人墨客、千古流芳的民族英雄、载入史册的大科学家发明家,无疑都可以考虑在南京为他们留下地名符号,使得他们永远记载在城市文化之中,与人民群众朝夕相伴,其效果比雕塑和名人文化馆又胜一畴。
必要时,还可以将南京正面的历史文化名人写成传出版发行,拍成影视剧传播,让他们的历史功绩、文化轶事能够得到新的丰富、升华和传承。总之,文化名城就是要善于打好“名人”牌,人与城是紧紧相连的,城荣人荣,城耻人辱。通过品读历史名人,也让今天的人们能够懂得其中的道理,乐做城市的主人,努力为城市争光添彩。练红宁(旅游达人,独访长江长城长征路“三长”成功第一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