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2月26号毛泽东主席诞生120周年(120周年诞辰)到来,常挑《现代汉语词典》、《辞海》等权威工具书错误、有着“挑刺大王”之称、曾指出新闻联播语病的马鞍山市当涂一中退休语文老师夏传寿,却质疑官方说法“诞辰120周年”存在语病,称“诞辰”是名词,不得后接补语,应称为“120周年诞辰”或“诞生120周年”。此观点迅速在业界掀起又一轮学术观点交锋。(原载《安徽商报》11月20日)
从媒体报道看,两种观点都存在,以夏老师为主的规范派认为,根据《辞海》等字词典解释,"诞辰"是"生日"的意思,是名词,后面不能带补语"XX周年"。 ”诞辰百年”就是“生日百年”的意思,这完全说不通。 “要不把"诞辰"换成动词“诞生”,要不说成"XX周年诞辰"。两者必须要分清,不应该混为一谈。 ” 也有教授认为,语言学家对于成语词语没有“规定”的权力,只有“圆”的义务,即只有重新分析、解释的义务。本来应当是打扫灰尘的说法,却说成“打扫卫生”用法不规范,但口口相传沿用至今,语言学家只得退让,去“说圆”这个新词语,将其揽入汉语言的新体系中,守不住就认。也有专家认为,语言是约定俗成的东西,只要不影响其传播效果,没有歧义,尤其是大家乐于说的语言,我国的语言系统也应该将它兼容并蓄囊括进来,并举例如"救火",火需要救吗?
笔者觉得纠结诞生和诞辰没有必要,因为当这个字出现在语句中时,人们已经了解了他的意思,尽管不是与词典上的一致,正说明了语言的进化特点,社会不是一成不变的,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许多词语或语意都发生了变化,正体现了与时俱进的特点,改革的春风时时都沐浴中华大地,因此我们对这样的变化,正如教授所说,已经为人们新的约定俗成了,就不必要计较了。而且大家都能理解了的表述,就应当成为词典的新解释,我觉得就让诞生与诞辰通用吧,而且后者更加尊贵。
话又说回来对汉语的保卫战警钟始终应当敲响,特别是面对英语的侵蚀,告别再见用拜拜,见面你好用海勒,显然是音译占了上风,而且有的意思大相径庭,所以有志之士王旭明、傅振国等提出汉语保卫战、推进国学呐喊,希望能让汉语更加纯洁,让汉语走向世界,特别是要看清某些高校以改革为名搞起全英语教学的罪恶企图。特别是在我们的失守下,幼儿园开始的英语教学大统中华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不坚守汉语文化,而是把英语推上世界第一语言,那才是最愚蠢的温水煮蛙。随着北京等地对英语高考比重的下降,本来是件好事,但是二次外考又让孩子们对英语更加重视起来,如此忽悠式改革也是必须警惕的!三中全会推出综合性改革目标,需要我们科学设计改革的方案,让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成为现实,汉语保卫战和推广战略当成为其中的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