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下午,纪念鲁迅艺术学院(以下简称“鲁艺”)成立85周年文物捐赠仪式在延安鲁艺文化中心举行,495件珍贵文物“回家”。
85年前,在抗战救亡的时代大背景下,鲁艺诞生了。鲁艺在革命时期成功培养了大批优秀文艺人才,他们创作了《黄河大合唱》等众多经典文艺作品,汇聚起中国人众志成城的精神力量,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中国文艺史上留下了辉煌篇章。
2022年10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指出,延安革命旧址见证了我们党在延安时期领导中国革命、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光辉历程,是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每次来都温故而知新,受到深刻教育和启示。
495件珍贵文物“回家”,让这本永远读不完的“书”,内容更加丰富、意义更加深刻。
鲁艺旧址礼堂高耸入云、延安文艺纪念馆宏伟典雅、东山革命文艺家馆群错落宁静……85年后,站在东山顶上鸟瞰延安鲁艺文化园区,记者再次翻开这本“书”,继续体味永远读不完的红色精神。
赓续红色基因
“我父亲90多岁时曾说过,他的第一个愿望就是回延安看看。这一次,我把父亲的这些东西捐给鲁艺,就等于父亲也回到了延安。”在文物捐赠仪式上,音乐家罗浪之女罗静眼含热泪地说。
1938年,罗浪奔赴延安,进入鲁艺音乐系,先后受教于冼星海、吕骥等音乐名家,特别是在音乐指挥领域受教尤深。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编曲的罗浪,在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指挥200多人的联合军乐团,第一次把中华民族最雄壮的旋律——《义勇军进行曲》播入亿万人民的心田。
这次,罗静捐赠罗浪的相关文物及资料共37件,包括延安时期照片8张,罗浪1939年在鲁艺的学习笔记本、罗浪创作的歌曲手稿(1939年)等9件物品,罗浪用过的皮箱和罗浪、高英夫妇送给田华的瓷杯等实物11件,有关鲁艺音乐家纪念《黄河大合唱》演出相关资料5件,书籍等资料4件。
4月10日下午,罗静(右二)在纪念鲁迅艺术学院成立85周年文物捐赠仪式上介绍罗浪与鲁艺的故事记者 陈宏江摄
当天,延安鲁艺文化中心共收到“鲁艺后代”捐赠的钟敬之、张庚、古元、罗浪、郑律成、牛文、林渊等革命艺术家的文物495件,其中钟敬之、高维进夫妇之子钟大年捐赠文物达409件。
这409件文物当中,包括鲁艺成立纪念章(1938年)、泥塑《小八路雕像》等实物30件,钟敬之翻译《罗丹艺术论》的笔记本,高维进采风笔记(1941年)4本,钟敬之和高维进夫妇在延安时期的往来书信6封,《延安的戏剧和秧歌》照片354张,舞台设计草图原稿7张,毛泽东给钟敬之的信(1942年1月23日)(复制件)1份,关于延安鲁艺的相关手稿及资料7份。
钟敬之、高维进相关文物的资料照片。 延安鲁艺文化中心供图
“这次捐赠的文物当中,有父亲当年做的实物泥塑,还有父母亲在延安时的各种笔记、文章、翻译原稿,以及父亲晚年出版的有关延安革命文艺史的部分著作。”钟大年说,“我父母都是鲁艺人。这些文物属于鲁艺,应该让它们‘回家’。今天,我们将这些文物送回鲁艺、‘送回家’,是完成父亲的遗愿。希望这批珍贵文物能发挥作用,为延安精神的传承作出贡献。”
共建精神家园
4月12日,在延安鲁艺文化中心二楼的一间文物保管室里,延安鲁艺文化中心文物研究部馆员王红梅正和同事将本次所捐赠的文物进行整理造册。
“通常,当我们拿到一件文物后,首先要进行登记、除尘等基础工作。”王红梅说,接下来还要对文物进行分级分类、建档立卡。针对部分有残缺的文物,我们还要请专业人员进行修复,以达到入库条件。
戴上手套,记者翻开了相册《延安的戏剧和秧歌》。相册收录了抗日战争时期鲁艺学员为延安老百姓进行文艺表演的354张珍贵照片。
“这些珍贵的资料,研究价值极高,我们一定要保护好。”王红梅边记录边说。
4月12日,延安鲁艺文化中心文物研究部馆员王红梅(右)和同事将本次所捐赠的文物进行整理造册 记者 陈宏江摄
据了解,2014年以来,延安鲁艺文化中心共征集各类文物、史料和艺术品3万多件,其中文物5000余件。目前,延安鲁艺文化中心共修复纸质文物227件,完成全部征集文物图像采集,基本完成1437件文物分类分级、建档立卡、数据录入。
4月12日,延安鲁艺文化中心文物研究部的工作人员在对本次所捐赠的文物进行整理记者 陈宏江摄
“这些年,各级党委、政府重视鲁艺,社会各界尤其是‘鲁艺后代’支持鲁艺,让我们的文物越来越丰富。”延安鲁艺文化中心主任、延安文艺纪念馆馆长刘妮说,“鲁艺一直在号召‘文物回家’,这其实是一种精神的回归。通过文物把这种精神再回馈给社会、回馈给时代、回馈给人民,正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音乐家郑律成之女郑小提本次捐赠文物及资料共4件,其中包括郑律成延安时期使用过的乐器曼陀林1件,《延安颂》(1938年)、《八路军进行曲》(1939年)等作品的五线谱歌谱复制件3件。
在回忆了父亲郑律成、母亲丁雪松在延安时期的工作生活经历后,郑小提深情地说:“作为1943年出生在延安的延安娃,此次回延安就是为了寻根、还愿、回家。希望这件父亲曾使用过的曼陀林和其他资料回到延安后,能在延安文艺纪念馆的保护下,为红色文化教育培训发挥作用。”
弘扬延安精神
495件文物,背后就有495个革命故事。
中国延安鲁艺校友会代表赵战生说,鲁艺作为延安文艺的一支劲旅,创作了大批经典的诗、歌、书、画、照片等作品,获得了军民同心、革命战士决心、革命队伍凝心、人民群众欢心的辉煌战果。
1939年,赵战生的父亲赵毅敏、母亲凌莎先后从苏联回到延安,都被派到鲁艺工作。同年8月,赵战生在鲁艺出生。赵战生和与他同年同月出生的冼妮娜,都是由冼星海的夫人钱韵玲哺育长大的。
“作为鲁艺的继承人、传承人,我不仅感到光荣,还想要通过这次回访学习,更好地担负起弘扬延安精神的使命。”赵战生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