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五年六月,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今小金县)会师,成为红军主力会合的伟大开端党中央提出了一、四方面军共同北上的战略方针。
中央北上战略方针从提出到实现,有一个发展演变过程,也是和红四方面军的努力奋斗分不开的。
一、懋功会师和北上战略方针的提出
一、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后,摆在这两支主力红军面前的首要任务,就是确定统一的战略方针的问题。这是当时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所在,必须集中全力加以解决。党中央、中央军委根据当时革命形势的发展和主力红军的处境,及时提出了共同北上的战略方针。
长征中的一方面军的先锋部队和四方面军前来接迎的部队在川西北懋功胜利会师的时候,一九三五年六月十六日,朱德、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联名致电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提出:“为着把苏维埃运动之发展放在更巩固更有利的基础之上,今后我一、四方面军总的方针应是占领陕甘川三省,建立三省苏维埃政权,并于适当时期,以一部组织远征军,占领新疆。”同时,党政军提出了实现这一战略方针的战略行动,即:四方面军全部及一方面军主力在岷江以东,“对于即将到来的敌人新的大举进攻,给以坚决的打击,向着岷嘉两江之间发展。至发展受限制时,则以陕甘各一部为战略机动地共。因此坚决地巩固茂县、北川、威州在我手中,并击破胡宗南之南进,是这一计划枢纽”中央在致电中讲得十分明确,总的方针是占领川、陕、甘三省,而当时战略的重点是在岷江和嘉陵江之间的广大地区,在川西北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具体的战略行动,是以当时我军控制的汶川、茂县、北川一带为基地,尔后再向北发展。
这一战略方针的提出,是遵义会议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基于对全国政治形势的正确分析和红军所担负的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为出发点的,同时总结了长征以来的经验,集中了各方面的智慧,也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代新风。
懋功会师,正值中日民族矛盾急剧上升,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全国抗日民主运动新高涨到来的前夜。日本帝国主义吞并东北后,正在步步向华北逼进,党中央提出占领川、陕、甘三省的战略方针,是从整个民族利益出发的,是要在毗连苏联的西北地区,发展革命力量,担负起推动和领导抗日救国运动的历史重任,为准备直接对日作战创造条件。
对北上战略方针的认识和提出,是经历了在经济比较落后的少数民族地区无法建立根据地的实践过程的,党中央率一方面军长征转战到云、贵、川交界地区以来,曾几度计划创建根据地,都因条件不具备而没有实现。一九三五年初,占领遵义后,曾设想在川黔边建立根据地,未能实现;随即决定从泸州地区渡长江北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于川北,也未能实现;后来,又准备在云、贵、川交界地区建立根据地,也总因地形、民族、经济、敌情等条件而未能实现,党中央和一方面军进入川康地区以后,看到这里的条件更差、更困难。正如中央在六月十六日电报中所指出的:“以懋功为中心之地区纵横千余里,均深山穷谷,人口稀少,给养困难。大渡河两岸直至峨嵋附近情形略同至于西康情形更差”这一地区首先不便于作战。因为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有近十万人的队伍,只有在更大范围才便于机动作战。而这一带虽然地域广大,但多高山、急流、森林,道路狭窄,大部队行动极为不便,且容易被敌人封锁堵截。我军也不易展开和反攻。其次,群众条件也差。这里是藏、羌、彝、汉等民族杂居地区,由于历代的动统治者制造民族矛盾,民族隔阂很深,加之语言不通,群众工作很难做,我军在此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