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长篇连载>>《字解中华》>>正文
序言 让汉字走向世界
2013-06-07 11:47:34
作者:黄育华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我们历代先祖,在田猎、战争、农耕和生活中,依据其时的思想认识、风俗习惯,一步步造出了我们使用着的汉字。它们既是历史的产物,同时也是历史的化石,不讲历史,难以讲清汉字的由来,而讲清汉字的由来,同时也就讲了中华文化,中华历史,所以这册小书我们就名之曰《字解中华》。

    汉字的昨天、今天和明天

    据郭沫若推断,汉字从诞生到现在已有六千年的历史了。而文字的出现,是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主要标志。

    世界上古老民族的起始文字,无一不是由原始图画演变来的象形字,也就是以形表义的字。比汉字诞生还早上千年的埃及圣书体,巴比伦的楔形字,无不如此。但它们在毁灭性部族征战中,先后都失落淹灭了。只有我们以形表义的方块字,绵绵五千年,与中华文化的繁衍发展相伴,是当今世界硕果仅存的表义文字。煌煌五千年中华文明,都靠这方块字为载体,得以流播发展。倘若没有汉字流传,什么五经四书、诸子百家、秦皇汉武、四大发明,或都被尘封在历史的荒漠中。所以,我们认为:要论世界文化遗产,汉字当推首宗,其功甚伟。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都不过是桩庞大文物而已,是不能与汉字比肩,难望其项背的。

    但在上个百年里,我们的汉字确是命运多舛,几要灭亡的。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文化精英们甚至说出了“汉字不死,民族必亡”的狠话。此后便一直想用拼音文字代替方块字。但汉字固有的优势和莫大的生命力,是任何拼音字都无法取代的。于是转而搞简化,简化随小利于初学,但带来汉字文化大失血,使很多有理字蜕变成无理字。而学了简化字的国人,要进港澳台,要使用图书馆,或研究古旧经典,还要返学繁体字,等于多学了一套字,其弊可知。进入信息高速路的时代,用汉字上网比英文还便捷。汉字恢复青春,走向世界的时代,十数年前就已往到来了。历史已经证明,汉字是最古老而又最便捷的文化载体,它必将与中华文明一起走向更加繁荣辉煌而又前途无量的未来。

    “通四方,通古今”的国宝

    拼音文字以音表义,汉字以形表义。而表义字脱胎于原始图画,都还留有图画的影子。而图画是人人能见而知义的,故人们说汉字能“通古今,通四方”。杨朔抗美援朝写的小说《三千里江山》有则实例,那时朝鲜五六十岁的老人幼年是学汉字、读古文的。如果你问他:“你到过中国吗?”他摇头表示不懂,但你如果用笔写下:“汝曾驾临中国乎?”他立即执笔回答:“未曾往也”。

    我国领土与欧洲面积相差无多。我国从夏商到今天,一直使用着方块字,从东北到西南,从东海到天山,虽遥遥万里,方言阻隔,口说或听不懂,但写在纸上,就心通意通,无古无今了。所以960万平方公里之大,至今仍是一个国家。而欧洲各有各的文字,致使只有四亿人口的欧洲,林立着四几十个国家。元朝和满清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但蒙文和满文,谁都抵不过汉字的强势,中国绵绵五千年的大一统,汉字之功伟哉!

    我国地下出土、地上遗存的文化瑰宝,星河灿烂,难以枚数。明清故宫、孔庙孔林、山顶洞人,以至四大发明,都是顶尖级国宝,但它们谁有资格与汉字比雄长?它们只是华夏文明的吉光片羽,而汉字却是中华文明奔流不息的长江大河!

    汉字与全球文字一体化

    世界的未来,必是全球一体化。只有经济一体化,政治道德一体化,语言文字一体化,七大洲三大洋的广漠世界,才能变成一个亲睦和蔼的地球村。现今的经济一体化,不正由“欧盟”、“东盟”、 “非盟”一步步强劲走向全球吗?

    小小寰球,却使用着三千多种文字,世界上的浪费似乎莫此为大。我们相信,文字全球一体化,总有一天要被提上规划日程。近百年来,地球上语言文字数量高速日减,或许就是一个众流归一的好兆头。

    上个百年,欧洲精英们为创造“世界语”,很热闹了几十年。国内的一些知识分子也曾试图用此世界语代替汉字,但都无功而终。可见急就章不是好办法。最善之策,是从现行的大语种里,择优而从,择善而用。我们认为汉字的优势似乎更多些。

    第一,从使用年限上说。且不论郭沫若汉字产生六千年说是否可信,甲骨文已是很成熟的文字了,距今也近三千五百年了。在联合国六大语种中,资格也是最老的。

    第二,从使用人口上说。全世界每四个人中就有一个人说汉语,用中文远比使用英语英文的总人数为多。

    第三,从历史功能上说。文字而能“通古今,通四方”的,历史证明只有以形表义的汉字,即使将来汉字成了地球村的法定字,它更能发挥其“通古今,通四方”的巨大作用。

    第四,从信息量上说。商代汉字刻在龟甲上,周代铸在青铜上,先秦两汉写在竹简上。上千年条件的刻尅,要求惜字如金,于是形成了大信息量的汉字,至今依然。一本五百多页的外文著作,译为中文就成三百页了。反之,一本三百页中文著作译成英、法、俄、德文,就成了五百多页了。单就纸张的节约就够惊人了。

    果能如此,这是所有华人的无尚光荣,也是所有华人的神圣使命。我们写《字解中华》的目的之一就是想助力汉字走向世界!

    我们对汉字的深层认知与领悟

    书名定为《字解中华》,还来源于我们对古老汉字的深层认知和独有领悟。

    想笔画组成的汉字,不来自天神地祗,河图洛书,而来自中华先祖描物记事的原始图画。由图画而象形,历经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成为今天华人公用的方块字。而起始所描物记事的图画,必是远古社会的方方面面,因此,古老的汉字就必然储存着产生它们时的历史、文化、思想和习俗。中华在发展中创造了汉字,同时汉字也记录着中华的发展。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故有“汉字是华夏历史活化石”之说。书名“字解中华”,含义有二:一是从历史的发展解说该字形、音、义的来源;二是从该字的形、音、义中揭示其储存着的中华历史和中华文化。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综合当代的考古发现,使我们在汉字解说方面更为精当。所以我们自感书中有许多认知比前人更深刻,领悟更独到,甚至是发掘发明。这里仅举两例。

    先秦经典只说神农氏教民为耒耜以兴农业,古史又称其为炎帝。但不辨男女,我们从远古男子田猎、妇女采集的社会分工,推断出农业一定是由妇女发明的,于是写出《神农原本是女人》一文。且史称神农姓“姜”,而“姜”字从“女”。“菜”字下从“采”,正表明蔬菜之来是妇女长期采集的结果。那时的耕作十分粗放,刀耕火种、毁林造田,故炎帝之“炎”,从“火”上“火”,放火烧山之象也。“焚”是大火烧林,烧后草木灰便用做肥料,故“焚”字从“林”从“火”,且跟“粪”字同音。初始农业不仅是妇女采集劳动中发明的,在黄帝以前,田间管理也是由妇女负责的。故薅草的“薅”、“委托”的“委”,其字皆从“女”。女耕农业大约经历了五千年左右,直到黄帝时代,从原始的刀耕火种才改变为沟渠齐备的大田,进入精耕细作的男耕时代。故黄帝之“黄”甲、金文从“大”从“田”。“大”是成年男子四肢伸张的象形,时代进入男耕时代。故《说文》说:“男,丈夫也,从田,从力,言男用力于田也。”在上万年中华农耕史中,与之相应先后创造了“姜”、“菜”、“炎”、“焚”、“ 薅”、“委”、“黄”、“田”、“男”等常用字。同时这些常用字又忠实记录了我国农业由妇女发明,并从刀耕火种的粗放女耕,进入到沟渠阡陌精细男耕的一步步发展。中华文化创造了汉字,汉字又储藏着中华发展史。这是其他拼音文字或者音素文字都无法做到的。

    再如“休”与“坐”是两个常用字。早在甲骨文一期就有了。古今所有文字学家,都是脱离历史,就字说字,说“休”是人在树下休息,说“坐”是“二人土上坐”。说解通俗,但好多问题无法诠释。例如先秦经典称莫大之福为“天休”,一个人野外依树休息,分明是穷人之相,何来之福?“坐”从二人,难道一人无法坐吗?即使在席地而坐的时代,为何不坐在家里,不坐在席上,而双双跑到野外坐在地上呢?旧时一人获罪,亲人跟着受刑,称为“连坐制”,这又是为什么?后来我们研究商周时代的生产方式,研读《诗经·周颂》中的《噫嘻》和《载芟》篇,方领悟出“休”、“坐”二字的来历和它们所记录的农耕史实。商周时代,盛行大规模农奴耦耕制度,所谓“耦耕”就二人共用一张耒耜(翻土农具)。《噫嘻》篇“十千维耦”,就是两万农奴集体耦耕,《载芟》篇“千耦起耘”,即两千农奴集体耦耕。这么多农奴野外劳作,自然要有一大批监工者监管,监工者休树下,好吃好喝,还有美妇调情,岂不享福?两个农奴共一耜,休息时间只能对坐在野外的土上,故“坐”字从“二人坐土上”。倘若一个农奴偷懒,则另一人也要受责打,连坐制度即由此萌生。我们写的《坐休两重天》一文,就把字与史都讲清楚了。可谓是远迈古人的新发现。

    此类创新发现书中尚多,君读后可知,并期望与大家共探讨。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2 孝行天下说“孝”字(下册)
·下一篇:国之大事——汉字的稳定与一统
·特稿:小小方块字 解读大中华——评黄育华、温如昌新作《字解中华》一书
·小小方块字 解读大中华——评黄育华、温如昌新作《字解中华》一书
·江山:小小方块字 解读大中华——评黄育华、温如昌新作《字解中华》一书
·特稿:小小方块字 解读大中华——评黄育华、温如昌新作《字解中华》一书
·国之大事——汉字的稳定与一统
·2 孝行天下说“孝”字(下册)
·1 从“德”字形音义说开去(下册)
·1 神农原本是女人(上册)
·2 从“女耕”到“男耕”的字证(上册)
·3 神农氏游耕生活的记录(上册)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将军胸怀 书写天下——鉴赏赵勇田珍藏的中国人
耿仲琳向“辞典”说不
耿仲琳:耿仲琳向“辞典”说不
十八大提出要重视“智库建设”
努力推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探索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
红色文化与中国梦
黎荣华: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特稿: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黎荣华:永远的老兵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