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才华:毛泽东博学宏才,思想闪耀,诗文盖世,书法独帜。他之所以有圣人之德、神仙之智、旷世伟才,唯源自于博览群书和艰苦实践。读书,是他战无不胜、治国理政、正己化人的智慧之源!他之所以成为一位历史的伟人,时代的巨人,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爱读书,会读书。“知识就是力量”,在他身上得到了最为真实的体现。毛主席一生毅力非凡,曾对人说:“决心学习,至死方休。”他一生广泛涉猎,求知欲十分旺盛;甘当小学生,学习态度尤为诚恳;喜欢边读书边思考,学习方法与人迥然不同。
众所周知,毛泽东终身酷爱读书,在书海里遨游,笃志嗜学,垂老不倦。把读书看成最大的乐趣,看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件事,工作紧张时他可以一天不吃饭,但是没有一天不看书的。他一生读书之多、之广、之深、之活,无人能出其右。他广纳博采、厚积薄发、学以致用,堪称读书的典范。他犹爱读史,不但爱读正史,对各种各种野史、稗史也很感兴趣。毛主席有一个藏书颇丰的书房。当人们走进曾一度开放的毛主席故居,无不对他工作台上、茶几上,以及床上的书籍,留下极强烈的印象。毛主席对世间万物都充满兴趣,他的阅读面很广,他读《史记》、《三国志》,读《资治通鉴》、《二十四史》,读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读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读摩尔根的《基因论》,也威廉斯的《土壤学――农作学及土壤学原理》等等。这些对人文学者都嫌艰涩难懂的书,毛主席读来却甘之如饴,而且能把书本上的知识融在实践中。
毛泽东是划时代的伟大人物,是中华民族空前的民族英雄,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民领袖,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集大成者,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支柱。他的理论造诣和文化功底极其深厚,这些不仅在他同时代的人中,无人可以与他相提并论,就是几千年的世界历史上也是罕有其匹。他读书有一个习惯,喜欢在书上勾画,写批注。长达4000万字的《二十四史》,是毛最喜爱的书之一。他不满这浩繁巨著,写的“差不多都是帝王将相”,鲜提“人民群众的生产情形、生活情形”。《资治通鉴》也是毛泽东的床头书之一,毛读了十七遍,得出 “秀才说得多,做得少,以及谁也看不起谁的通病”。
毛泽东是书海、人海、政海、民族抗争之海的弄潮儿,波涛万顷,千帆竞发,兀立潮头唱大风!书中自有洪波涌,书中自有大浪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毛泽东做到了“踏遍青山人未老”,更做到了以有涯逐无涯地读书到生命最后一息!毛主席出行在外,总要带上许多书。有时带的书不够,或突然急需某些书,他便会立即通知秘书到他书房寻找,迅速给他送去,或是由秘书在当地代为购买,抑或是从当地的图书馆借来,待他看完后归还。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庐山等地的图书馆,他都借过书。即便在飞机上,只要一有空闲,毛主席也会抓紧时间读书。
古人主张“不动笔墨不读书”,毛泽东就是不动笔墨不读书,那么多批注和读书笔记,令人叹为观止。上世纪50年代,中英建立外交关系,国际外交场合普遍使用英语,日里万机、身为国家主席的毛泽东开始自学英语。刚刚接触英语,毛主席可谓“到处碰石头,感觉很麻烦”。遇到困难畏缩不前不是毛主席的性格,这个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给自己制订了一个五年计划的目标,就是要通过较长时期的学习,能够看英文的政治、经济、哲学方面的文章。秘书考虑到毛主席要务缠身,日理万机,为了节省他的时间,对他未学过的单词,往往事先代他查好字典,并注明轻重音等。可毛主席往往还是要亲自翻翻字典,看看音标和注解。
薄一波同志曾回忆说:“毛泽东同志一生为革命笃志嗜学,博览群书,深刻领会,指导实践,给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树立了光辉的楷模,长久地留在人们的记忆之中。”为了更快地学好英语,谦逊的毛主席不耻下问,主动向年轻的秘书求教。一次,他眉宇间透着诚恳地对一位秘书说:“你做我的老师,教我英语,好么?”接着又说:“过去,我做过教书先生,现在要做学生喽。”言罢,大笑起来。毛主席的这种精神,难能可贵。
毛泽东之所以智慧超群、才能过人,显然与他酷爱读书、广纳博采、融会贯通有关。俗话说,“要想倒出一碗水,就要准备一桶水”,这叫做“厚积薄发”。毋庸置疑,毛主席不仅自己喜欢读书,也要求身边的人要读书。毛主席选秘书,都是喜欢读书的人,象田家英等。毛主席不读死书,他十分欣赏有挑战精神,有独立创建的人。他总喜欢边读书边思考,提出问题同秘书交谈,其中不乏真知灼见,偶有所得便信手写下。在毛主席留下的众多手迹中,不乏他即兴赋诗填词,及他在默诵古人诗词时信手写下的文字。有些古诗词,就是在他在阅读时偶有所得,信手写在正在阅读的书页或报刊边角空白处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