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4日徐敏豪撰闻一多殉国68周年祭联祭词有:“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宁可倒下不愿屈服毛润之赞民族风骨英雄气概;爱国红线贯穿一生寻求真理义无反顾郭沫若叹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诗魂一样的挽歌,别样诗韵的题目,不一样的诗情、诗意、诗风兮。
闻一多,本名闻家骅,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闻一多是集诗人、学者、民主斗士于一身的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和卓越的科学文化战士。13岁入清华,积极投身五四,23岁赴美学艺,24岁出版诗集、回国任教,积极抗战,代表作:《七子之歌》《红烛》《死水》,被誉为抗战前“唯一爱国新诗人”他的一生是上下求索,奋进不息、融合中西,联结古今、忠诚坦荡,虽死犹生、人格完美,形象永立的崇高典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前夕,闻一多先生被评选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946年7月15日,在云南大学举行的李公朴追悼大会上,主持人为了他的安全,没有安排他发言。但他毫无畏惧,拍案而起,慷慨激昂地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讲》。下午他主持《民主周刊》社的记者招待会,进一步揭露暗杀事件的真相。散会后,闻一多在返家途中,突遭国民党特务伏击,身中十余弹,不幸遇难。黄子卿在悲愤之余写下了下面的挽联:“仁则杀身义全授命碧知染绛帷比重泰山无限恨;诗成死水经补离骚青史传红烛昼吞云梦有余才”。默诵楹联,令人思绪飞越,忆先生拍案南国,饮弹昆明,成千古绝唱,令人顿生敬意。呜呼!一个人倒下去了,千万人站起来。千万人站起来了,一个人倒下去。
赵朴初题北京市清华大学闻一多纪念亭有曰:“仰止高亭,永忆春之末章,粉碎琉璃,一生奋斗为民主;长吟遗作,忍看你的脂膏,泪流蜡炬,千秋不息向人间”。闻一多之子闻立雕在《忆赵朴老二三事》文写道:朴老为写这副对联很下了一番功夫,硬是细心阅读,反复琢磨了父亲许多诗作之后才写出来的。上联中的“春之末章”是父亲的一首诗名,“粉碎琉璃”一句则是从该诗中“坍碎了一座琉璃宝塔一般”演化而来。原句意在描写春回大地之际儿童们在室外玩耍时发出的欢笑声。朴老将之与“一生奋斗为民主”联系起来,表现父亲笑迎斗争,笑对死亡的伟大精神。下联中“泪流蜡炬”等词则是从父亲的名诗《红烛》中引伸出来的。父亲在这首诗中热烈赞扬红烛为了给世界带来光明,将自己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不问收获,只问耕耘的献身精神。
闻一多先生去世后,很多人撰文来表达自己的哀思和崇敬。“千古文章未尽才”。这是郭沫若引用夏完淳一句诗惋惜闻一多先生大材未尽、英灵早逝。那一碑一烛,一字一物,有如跳动的音符,谱出先生毕生奋进的旋律。郭沫若在《闻一多万岁》中指出:“你是中国人民的极优秀的儿子,中国的历史一部分由你创造了出来,它将会和你永远发展下去”。谢冰心写道:“闻一多的死是一首伟大的诗,他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最伟大的诗篇。” 朱自清挽闻一多先生: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你是一团火,照见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你是中国革命的火炬,用你的说和做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毛泽东挽李公朴、闻一多:“继两公精神,再接再厉争民主;汇万分悲愤,一心一德反独裁”。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说:“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周恩来:“今天在此追悼李公朴闻一多两先生,时局极端险恶,人心异常悲愤。但此时此地,有何话可说?我谨以最虔诚的信念,向殉道者默誓:心不死,志不绝,和平可期,民主有望,杀人者终必覆灭”。并题词:“鲁迅和闻一多,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臧克家题《一多画像》:一诗一文一烟斗,一脊梁一声吼。一画一印一全集,一代英豪一红烛。巨人心中的巨人,大师笔下的大师。周恩来、邓颖超惊闻闻一多先生遇害,提笔写下这样的挽联:“为民主为和平为大众成仁取义;反独裁反内战反特务虽死犹生“。宋庆龄先生题:“血溅金沙允有大名光宇宙;魂招歇浦愧无钜笔志功勋”。李济深题:“不自由毋宁死,无求生以害仁。”董必武、李维汉题:“ 我辈犹生,变悲哀为力量。公等不死,继传统有人民”。中国民主同盟挽:“取义成仁民之主也;青天白日人可杀乎。”张澜哀挽李公朴闻一多先生:“昆池为热泪流积,所悲国家人才,连遭毒手;历史是鲜血造成,要争政治民主,岂惮杀身”。吴玉章哀悼公朴一多先生殉难:“国权丧失人人急,内战绵延处处哀。死为救民悲烈士,完成遗志恃吾侪。”沈钧儒挽一多殉难:“不再跨回来认定前途有民主,随时准备死造成历史最光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