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开国上将,1958年率领10万部队执行绝密任务,了无音讯,整整消失6年……
陈士榘,湖北省荆门人,1927年参加革命,18岁的他就参加了毛主席等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从此,他跟着主席南征北战。他经历过5次反“围剿”;参加了二万五千里的长征;14年的艰苦抗战中他奋勇杀寇;解放战争时,他率三野八兵团解放了南京,将红旗插上了蒋介石的“总统府”。他为革命事业立下了不朽功勋。先后参加反“围剿”、长征、平型关战役、挺进中原、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战役,毛主席曾夸他“用兵得法”。陈士榘上将是我军有名的战将之一,打过许多著名的胜仗。抓获第一个日军俘虏是他在战争年代的众多传奇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司令员兼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军事建筑部部长。
从1952年到1975年,整整23个年头的工兵司令生涯,让陈士榘成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兵种部队里任职时间最长的司令员之一。1955年授予上将军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赢得了他应得的至高荣誉与尊严。1958年,陈士榘带领10万部下消失了整整6年,了无音讯,彻底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在这6年中,不许通信、不许打电话、不许探亲,切断与外界的一切联系,陈将军的家人一直都不知道他具体在哪,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在干啥,这6年他们去哪里了?
朝鲜战争结束后,毛主席曾不止一次在会议上提出:“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要有原子弹。有了这些我们就不会再受别人的欺负”。为了拥有原子弹,毛主席派聂荣臻元帅负责领导这项工作,经过中国多次的访问苏联最终获得苏联的援助,得到了苏联的技术和人才援助,剩下的就差原子弹试验场的规划和建设了,经过多番的研究和实地考察,认为戈壁滩那里最适合作为原子弹试验场。
一开始聂帅打算将原子弹试验场的建设交给炮兵去建设,但后来认为工程兵才是最适合的,而当时工程兵的司令员正是陈士榘。陈士榘得到命令后随即从全国各地抽调10万工程兵,组成一支代号为“7169”特种工程部队开进天山和祁连山相交的罗布泊地区,很多战士都是曾经都经过恶劣的环境,但这里的环境恶劣仍然让他们感到吃惊,戈壁滩除了缺水,昼夜温差还特别大,风大到将地表都没有细沙,都是地表层的砾石,风一吹,砾石打在脸上生疼,刚开始来的第二天就遇到了风沙,露天停放的汽车整个车身的油漆被风沙全部刮掉。
陈士榘形容罗布泊是“风吹石头跑,地上不长草,吃水贵如油,四季穿棉袄”,“战士壮怀凌云志,热血尽洒戈壁滩。化作惊雷震寰宇,春风常度玉门关。”据当时参加建设原子弹试验场的老兵回忆称“那时的条件真艰苦啊,都是喝蚊子水,当时国家也困难,我们一年都吃不上一次油,在那里植物都很少,野菜没得挖,只能找骆驼刺作野菜。
这支代号为“7169”的部队在6年的时间里因为条件太艰苦,有很多战士牺牲的那里,一位战士因为去追被风沙刮起的地图最后再也没有回来。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十万官兵艰苦奋斗的建设这座绝密工程。完成“两弹”基地工程任务,为中国导弹、原子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没有人烟的西北戈壁滩白手起家,建起了我国的导弹发射基地和核试验基地。可是由于当时严格的保密制度,这支队伍默默地开到戈壁滩,直到1964年,这支部队才默默撤出来,后来又被撤销。当年代号为“7169”特种工程部队很快被淡忘。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毛主席在人民大会堂见到陈士榘时拉着他的手,一边指着张爱萍将军一边说:“你们做窝,他们下蛋,我们中国人说话算数了!你们都立了大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