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这个人的一生,从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这三件事反映了项羽创造辉煌、抉择失误、走向末路的人生三部曲,虽然短暂但算得上是一个轰轰烈烈的英雄人物。多年来,一直被人们关注和研究着,各种各样的评价都有。例如用《四库全书全文检索系统》(文渊阁版)键入“项羽”就能搜索到2579条相关的内容。
作为一个伟大的革命家,毛泽东的阅读活动,有同于常人的地方,也有他的独特之处。毛泽东对西楚霸王项羽:“我们要学项羽的英雄气节”。在史学家的讲堂上,在诗词文人的笔端下,观者听者作者,无不为这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洒一掬同情之泪,发一通无尽感慨。
项羽(前232年-前202年),秦朝的末年在吴县起兵,在前207年的钜鹿之战中统率楚军大破秦军,秦亡后封自己为“西楚霸王”。楚汉争霸的时候于垓下之战被刘邦打败,最后被围到乌江江边,自刎而死。“项王泣下数行,左右皆泣,莫能仰视”项羽的英雄神勇,让诸侯的将军们,都会不自觉的屈膝而行,不敢抬头看他。在司马迁的笔下,项羽真是盖世英雄,无人能比。司马迁描述这段故事,如诗入画。
最后在项羽自刎之前,司马迁还依依不舍的作了三个场景的描述:
1.项羽为了要证明他的失败是“天亡我,非战之罪”,一声令下,虽然只有28骑,再度冲刺,依旧所向披靡; 2.有乌江亭长备了船,请项羽渡江,徐图再举。项羽说,他已“无颜见江东父老”,所以婉拒了亭长请他渡江的建议。为了感谢亭长的关爱,项羽还把自己的千里名驹,送给了亭长。等于是死前还好好的安置自己的乌驹爱马,酬谢了对自己有善意的亭长。代表的是,项羽这个人情深义重,连对自己的爱马,都不例外; 3.最后,项羽看到了故交吕马童,跟吕马童说,我知道刘邦以千两黄金悬赏我的人头。这个功劳就给你吧!于是自刎而死。
评价项羽的是非功过,历史上各种评论不一。惋惜者有之,赞颂者有之,各有各的看法,各有各的标准,但都涉及到项羽的为人和性格等方面的问题。《淮阴侯列传》记韩信之言曰:“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不居关中而都彭城。有背义帝之约,而以亲爱王,诸侯不平。……项王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不管怎样项羽仍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以猛勇闻名的军事家,“霸王”一词在历史上是属于项羽专用的。因为司马迁写项羽写得如此精彩,才有了国乐的《十面埋伏》,有了戏剧的《霸王别姬》。
毛泽东读《史记•高祖本纪》写下的批语:项羽与刘邦均为秦末农民战争中崛起的农民军将领。项羽率军亡秦,自立为西楚霸王,并大封诸侯,封刘邦为汉王。随即二人为争夺皇位逐鹿中原,展开了长达五年的楚汉战争。战争结果刘邦以弱胜强,建立了统一的西汉王朝。
(1939年)毛泽东的评价:项羽是有名的英雄,打仗很行,还懂地道战呢。他在没有办法的时候自杀,也比汪精卫、张国焘好得多。从前有个人作了一首诗,问他你为什么要自杀,可以到江东再去招八千子弟兵来打天下。我们要学项羽的英雄气节,但不自杀,要干到底。
(1949年)毛泽东的评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意思是说,要乘胜追击国民党,务求“解放全国”。不可以像项羽一样,心慈手软,纵虎归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