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毛泽东的评价:楚汉相争,刘邦取得成功,而项羽败了,最主要的原因是他缺乏群众路线。刘邦的用人之道比他好,所以有萧何、张良、韩信、曹参、樊哙、陈平等文武百官跟随左右,而项羽仅有一个范增,也用不好,最后只好成为孤家寡人。
楚霸王项羽,败于不肯纳谏。毛泽东读书,最注重这些成败经验教训的总结,以期为我所用。他在读《史记》后在1964年的一次谈话中,毛泽东中肯的指出:项羽有三个错误,如鸿门宴不听范增的话,放跑了刘邦;鸿沟协定,他认真了,解除了应有的军事戒备,而刘邦却不以为然,不久违反协定东进攻楚;建都徐州,那时叫彭城。那么,项羽为什么不能纳谏和用人呢?这便和他主观上的弱点有关。而项羽则轻视有功的人,特别是对一些有见地的谋臣时常猜忌并予打击,致使将士和谋臣离心离德……在毛泽东看来,崇尚“沽名”,就是项羽主观上的一个明显弱点,也是他失败的一个原因。 关于项羽的败因,著名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总结了几条:一是放弃关中,心怀楚地;二是放弃义帝,自为霸王;三是自恃有攻伐本领,不知师法古人;四是欲以武力平天下。由此联想到1949年4月,解放战争如火如荼的时候,南京国民党政府提出“划江而治”的方案,毛泽东对此发出“不可沽名学霸王”的千古绝唱。毛泽东并非以史书论史书,其用意是借古喻今,以史论政。所以说毛泽东读史论政、古为今用已达到信手拈来的境界。
西楚霸王项羽在垓下之围后,因为放弃不了自己的尊严,无颜见江东父老,在乌江自刎了。大丈夫本当能屈能伸,项羽的“保全尊严”难道就不是一种失败吗?牺牲是一种失败吗?不,它有时是一种成功。可见,《霸王别姬》放弃并不一定是一种失败,它也许会是另一种成功。所以评价褒贬不一,在功名成败的评价上,刘邦与项羽的对抗,刘邦是赢家,项羽是输家。如是有人便说“项羽因为是过于英雄所以才失败,刘邦因为成功所以也是英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