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红旅频道>>作者专栏>>姚老庚(广西融水苗族县林业局木材检查站)>>正文
容县真武阁漫笔趣话
2014-02-20 11:33:51
作者:姚老庚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于1573年在唐代距今1200多年历史广西容县城东的经略台上建筑而成的真武阁,被誉为“天南杰构”,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江西滕王阁并称的江南四大名楼,是目前唯一存在的全木结构的明代建筑。真武阁高13.2米,面宽13.8米,进深11.2米,黄瓦宽檐,全阁用近3000条格木构件,以杠杆结构原理,串联吻合,彼此扶持,互相制约,合理协调组成一个优美稳固的统一整体。二层楼的四根大内柱,虽承受上层楼板、梁架、配柱和阁瓦、脊饰的沉重荷载,柱脚却悬空不落地,是全阁结构中最精巧、最奇特的部分。它依靠杠杆原理,像天秤一样维持整座建筑的平衡。真武阁结构之奇巧,举世无双。全阁未用一件铁器。400多年来真武阁经历了多次地震和暴风的袭击,仍岿然不动,安然无恙。

    1962年我国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亲自到真武阁进行详细考察后说,“在木结构建筑中,乃至现代任何金属建筑中,主要依靠这种杠杆作用来维持一座建筑的平衡,是从来没有看见过的。”广西容县真武阁在城东绣江北岸,建于明万历元年(1573)。阁下有石台,称古经略台。楼阁平面矩形,三层,加上石台,总高近20米,是周围区域观赏的对象。登阁远望,也可遥瞰东南远处的都峤山与绣江景色。真武阁二层以上比底层收小很多,三重屋檐出挑深远而楼层很低,比一般楼阁的出檐节奏更快,有强烈的韵律感和动势,使得它不象是一座三层建筑,倒更象一座单层建筑而有三层重檐。但它又较一般重檐建筑更为从容和层次鲜明。屋坡舒缓流畅,角翘简洁,增加了舒展大度的气魄,非常清新飘逸,是充分表现中国建筑屋顶美的佳作。真武阁不以浓丽华贵取胜,而以轻灵素雅见长,灰黑色的铁黎木不加油饰,屋面为小青瓦镶绿脊,色调极清雅柔和。这是一种神奇。在古人留下的楼阁殿堂中,常常蕴藏着高深的莫测和难解的神秘……于是,各种各样的猜想在历史的长廊迂回穿梭。那么,作为“杠杆结构”而震撼建筑界人士的广西容县真武阁,究竟有多少悬疑和不解在诱惑着我们前去探究呢?真武阁,一座纯木头结构的楼阁,不含一丁点的铁器。然而,历经了400多年的风雨雷电和地震的袭击,楼阁依然完好如初。

    在古人留下的历史资料,曾对容县的几次大地震有过记载 “清康熙四十五(1706年),武庙前旗杆三丈,大风拔起……所过垣墙皆塌,同时经略台东偏一柱为雷震击,状如斧折。”“清咸丰七年(1857年),地震有声,屋宇皆摇。”“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大风雨雹拔树坏民舍。”面对如此的强震和飓风的洗礼,真武阁四周的房屋、庙宇皆轰然坍塌,而唯有道教建筑的真武阁能安如泰山,巍然屹立。这其中奥妙何在呢?事实上,建造真武阁的身怀技绝的匠师们,一开始就很好解决了建筑结构内力与外力的矛盾统一,在以静求动,以动求静;虚实相间,刚柔互补;阴阳合一,适量适度中求得了整体结构的平衡与稳定。那是充满理想主义和浪漫气质的盛唐时代,一位同样与诗歌有着深厚情结的诗人元结来到容县任容管经略使。诗人就是诗人,即使在建造经略台的时候,也不会忘记诗歌的使命。在操练军士之余,诗人更热衷于登高远望,吟诗诵词。公元759年,“天子经营天下,略有四海”的经略台在容县落成。到了明朝初年,经略台被一再扩建,筑楼阁到三层。尤其吸收了当地壮、瑶族的穿斗式木构架形式,形成全国罕见的底层架空阁楼建筑。于是,便有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经略台真武阁。真武阁分为三层,清一色的木质结构。呈方塔形状,坐北朝南,临江而立。阁顶塑有龙头,雕有麒麟,平添出豪放、潇洒的风彩。在纵横交错的3000多根铁黎木的相互支撑中,没有一粒金属钉,巧妙的结构令古往今来的游客叹为观止。然而,这仅仅是让你惊讶的开始。登上楼阁,你会发现,这是一座无墙无壁的楼阁,四面来风可以在这里自由飘荡。那么,没有了墙体,楼阁的重量靠什么来支撑呢?聪明的古人想到了柱子。眼前,这20根柱子均称有序的排列在我们眼前。柱脚落在白石圆墩上,石墩根植于2米深的沙土。在直立的20根柱子中有8根直通顶楼。而二楼4根吊柱的底部虽然紧靠木板地面,却不落地,离地板约3厘米,手指能从悬空柱子的底部穿过。于是,答案显出了端倪。原来,从楼底直通顶层的8根大柱已承担了全楼的重量,另外4根悬空的柱子则是依靠穿过檐柱的横梁与从四角伸出的斗拱、瓦檐相互支撑,以楼角的檐柱为支点形成了重心平衡,达到增加楼层的稳定性。试想,为了打破下大上小传统型的塔形构图,真武阁的匠师们费了多大的心思,硬是将楼阁的底层全部架空,把巨大的体量支撑在落地的20根木柱上。此种逆反思维,如果没有高深的力学知识,实在是难以完成的!真武阁高妙的创意无处不在。真武阁共三层,按照古代建筑的常规,每层斗拱均无多大差异,然而真武阁则不然,每层斗拱花样翻新,如底层是如意斗拱,二层为插拱,三层为带有下昴的斗拱,让人新鲜且大开眼界。二层楼挑檐,在三层楼也挑檐,看似“重檐”,但决非“重檐”;说是一座三层建筑,其实倒更像是一座单层建筑所拥有的三层重檐。此外,纵观局部处理,也是凹凸得当,明暗有序,虚实交织;建筑上的圆柱形、立方形、锥体形、平行六面形,无处不在。造型上的清新飘逸,色调上的清雅柔和,构思上的巧夺天工,无疑都增强了楼阁的节奏和艺术内涵。真武阁是一座具有科学研究价值的楼阁,以其顶天立地的气势,精湛绝伦的建筑技巧,雄伟壮观的形态,为世人钦佩,被誉为“天南杰构” 。1982年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略台始建于唐乾元二年(759年)。著名诗人元结到容县都督府任容管经略使,在容州城东筑经略台,用以操练兵士,游观风光。明朝初年在经略台上建真武庙,明万历元年(1573年)将真武阁庙增建成现在三层楼阁的真武阁。

    400多年来,真武阁经历了5次地震,3次特大台风,仍安然无恙。是唯一一痤没有进行重建而完整保留至今的名楼。1962年,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教授亲自到容县详细考察真武阁后,发表研究论文,将经略台真武阁杰出的建筑艺术公之于世。无数专家、学者、游客纷纷慕名前来研究、参观真武阁。华南工学院教授、古建筑学家龙庆忠题词称赞为:“天南奇观”;原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费孝通题词评价为:“杠杆结构,巧夺天工”;著名教授商承祚题词迁赞誉为:“天南杰构”;美国教授劳伦斯•泰勒题词称赞说:“这座建筑表现了中国人民的知识、科学、精神上的完美结合”。经略台真武阁的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有幸观赏真武阁,是一年前一个夏日的黄昏。一个人会后偷闲信步踱到容县县城绣江边,绕过一道嵌有古碑的围墙,忽地便看到那座早已如雷贯耳的楼阁,正蹲在古砖台上,如巨鹏展翅欲飞。在砖台上对着这座古阁一直静坐到天黑,总觉得真武阁像极了一位修行极深而又深藏不露的得道高士,不论众人如何议论、夸奖,兀自蹲在那里,思索着自己将如何展翅高飞的方向。一场火灾,引出一座真武阁,容县人总喜欢自豪地对外人说:它与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并称“江南四大名楼”!笔者听了总觉得容县人过于自谦,那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名气确实大,气势相当盛,可惜都或垮塌或毁于兵火。如今重建的那三座名楼,再气派也只能算是“复制品”了。真武阁则于1573年建成后挺立至今安然无恙,是真正的古迹!登上真武阁,俯首只见绣江波光粼粼,轻舟悠然来往,经略台就筑在绣江北岸突出的弧形半岛上,两侧沿江有堤相护。向下俯瞰,江岸10里长滩尽收眼底;举目远眺,远处都峤山巍峨耸立雄姿宛在面前。

    古人建真武阁的奇想由何而来?据过去的《梧州府志》记载:“经略台在永安门外,唐经略使元结建,台乘高阜,三面临江,揽绣江而控大容,为前贤游览胜地,今改建真武阁。”后人考证得知,容县古经略台建于唐乾元大历年间(公元758年~779年),因主持建造的唐代诗人元结时任容管经略使而得名。当时的经略台,台长约50米,宽约15米,高约4米,四周砌砖石,中间分层以夯土压实,土上堆砂约1米厚,坚实稳固。建经略台的目的,主要是用来操练军士,同时也是朝会习仪和观赏风景的场所。经略台上军士们的操练声、文人雅士的谈笑声回响700多年后,明万历元年,真武阁才在经略台上立了起来。明代人为什么会想到要在古经略台上增建真武阁呢?据清代容县《县志》记载:“容俗民居缉篱编茅,往往不戒于火,谓南山耸峙,实为火宿,祀北帝,所以镇离火也。”原来,当时容县一带的民众多居于茅草房中,极易发生火灾。一场大火后,道家认为:是因为容城南面正对着都峤山,而南方星宿称朱雀,赤帝,为火神;北方星宿称玄武,黑帝,为水神。容县县城中易发火灾,正是因为南面那火神在作怪。为此,依照道教“仙人好楼居”之说,要在北面的经略台上建一座奉祀真武大帝的真武阁,以镇火灾。古人的迷信,如今看来确实可笑,但正是因为这迷信,我们才拥有了一座堪称一绝的楼阁杰作!一座奇阁,引来一位专家。如今天南地北慕名而来的游人,一上真武阁,总会围着那4根不着地的柱子赞叹不已,却很难品味出真武阁真正的妙处。记者也未能免俗,围着真武阁三番五次地转,嘴里喊“妙”,却说不清究竟妙在哪里。还是听听我们的建筑大师是怎么评说的吧——1962年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来到广西,听说容县有一座真武阁结构奇特,楼上有4根承重的柱子悬空不落地、柱脚离楼板有3厘米多,十分好奇,立即赶到真武阁一探究竟。在梁思成眼里,真武阁的价值既不在于它所立的经略台和唐代著名诗人元结的关系,也不在于它近400岁的“高龄”,而在于它那“罕有的结构方法”。经略台上耸立着的真武阁,飞檐灵动,屋脊塑有鳌鱼、狮子、鲤鱼、仙鹤等吉祥物,中央塑有火球,两侧各有飞龙喷水,作势欲扑。这显然是为“扑南方火神之火”而专门设计雕刻的。在观察了真武阁柱网布置的格局后,梁思成上到中层,果见“四根很大的金柱,柱脚却离楼板面约3厘米多,悬空不落地。但因信脚离楼板极近,乍看并不给人以悬空的印象;然而一经指出,就不能不使每一个上楼的人为之惊叹”。看着这四根悬空金柱上面沉重的荷载,梁思成“乍看确是颇为费解”,“更上一层楼,到了上层,就更令人为脚下的悬空柱捏一把汗了,柱头上承托着大梁一道,上面还有二梁,更上则立脊瓜柱以承托巨大的脊檩。同中层一样,从柱上也伸出枋子三层,穿过檐柱成为斗拱以承托上层檐。想到瓦上还有那么多条很大很重的梳璃正脊、垂脊、戗脊和脊上附加的花饰,还有那大面积的‘望板瓦’,板瓦与筒瓦等等,就更加感到这四根柱上的荷载实在不轻,因而悬空的柱脚更显得神乎其神。接下来,梁思成一根根柱梁观察,分析它们之间相互支撑、承托、荷载的关系,认为真武阁建造者的主要手段是:“利用斗拱结构,将很长的拱身穿插通过檐柱,尾端插入金柱”,“以檐柱为支点,把长拱当作杠杆使用。杠杆较长的一端挑起较轻但面积较大的檐部荷载,较短的一端挑起较重但集中在较小面积内的金柱、梁架和部分屋顶、楼板的荷载,以取得平衡”。“可以说这些杠杆‘挑起了’荷载的绝大部分‘担子’”。以专家眼光进行一番审视甚至是挑剔的考察后,梁思成由衷感叹: “在许多其他建筑中,虽然也利用两种方向相反的推力相互对抗以取得平衡,但一般都是固定不动的。在真武阁两个相反的推力却都来自构件本身的内部,像一把天平一样,是‘活’的而不是‘死’的,是动的而不是静的。从这一意义来说,我们可以说它是建筑结构中的一个绝招。”真武阁的建筑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摘星辰于尺五,为一邑之具瞻”于是,梁思成给了真武阁4个字的整体评价——天南杰构!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文人咏蟹诗之哲理拾遗补阙
·下一篇:读孔尚任《通天榜传奇》剧,话清代状元李蟠轶闻
·漫游融水县元宝山醉笔拾掇
·家乡的糯米酒、油茶甜醉千年
·大理蝴蝶泉诗楹联集萃赏读
·源自大山恩赐的灵芝正欲破土而出
·赏读三首情趣盎然的咏蝉诗拾掇
·闲来为大苗山游客撰联请笔
·漫游广西大苗山元宝山醉笔拾掇 越调《天净沙》叠韵有寄小桥流水农家
·古代奇妙的藏头诗作趣谈
·姚翁岩前官僧唱和趣笔
·四川武侯祠蜀汉英雄何处寻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漫游融水县元宝山醉笔拾掇
特稿:北京首批通讯女兵举行进藏50周年联谊会(组图
新疆尼勒克县七旬维吾尔族老党员40多年痴心收藏毛主
刘姣:瓮安县2014年入伍新兵到猴场会址接受革命传统
特稿:瓮安县2014年入伍新兵到猴场会址接受革命传统
罗礼: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赵声华参观刘少奇同志纪念
特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赵声华参观刘少奇同志纪念
从太行山到上甘岭的岁月——忆秦基伟同志
山东根据地42烈士列入全国著名抗日英烈名录
抗战老兵,我们永远的战士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