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曰:“满斟绿醑留君住,莫匆匆归去。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花开花谢,都来几许?且高歌休诉。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叶清臣(1000—1049)字道卿,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二年(1024)进士。历官翰林学士、任光禄寺丞、集贤校理,迁太常丞,同修起居注,权三司使。著作今存《述煮茶小品》等。皇祐元年卒,年五十。这首词大约是作者北宋首都汴京留别友人之作。全词以别易会难为主旨,上片写留饮,下片写惜别。
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攲,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总是喜欢沉浸在这样的词语里,不能自拔。总是喜欢在沉浸在这样的词语里,心头微微生疼。我不知道到底为了什么而暗暗疼痛。开篇写作者满斟绿色的美酒,劝友人暂留,且不要匆匆归去。继而,词中又写作者纵酒高歌,劝友人钧,切切絮絮倾诉离情。这里,用春色、离愁、风雨,构成了一幅离别图:阳春佳月,风雨凄凄,离愁万绪,为下片抒情作了有力的铺垫。“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词人设想“春色”总体为“三分”,而其中的“二分”是“愁”,“一分”是“风雨”。这样,此时此刻的“春色”就成了“愁”与“风雨”的集合体。而此处的“风雨”,只是表象,实质上是明写风雨暗写愁。春色虽好,却被离愁和风雨一一消减。用三、二、一的数字的春色递减手法,极写离愁别绪。遣词精巧,构思奇特。虽然还是以词家习惯运用的情景交融的手法来描写离愁,但设想奇特,不落俗套,给人以新颖巧妙的另类感觉。
这首词是酒席筵前留别之作。这里写“风雨”,用的就是这种以景写情的笔法。所谓三分春色实际上都是愁。词人用全部的春色来写与挚友分手时的离愁别绪,其友情之深,离别之难,不言而喻。作者用笔,貌轻实重,饱和了作者的全部感情,确实是情景交融、情深意长。此词语言刚健,笔调雄浑,怅惘的别情背后,透露出一股豪迈开朗的气息。着重写与友人分手是的离愁别绪,其中既有黯然失色的伤心语,又有豁达排遣的宽慰语,混合着互相矛盾的感情。苏轼著名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有句云:“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大约即是从此处脱胎。以及贺铸《青玉案》“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的蓝本。
上片,由举杯挽留写到离别情怀,由外部行动而至内心感情,多为顺笔。满斟美酒,劝友人尽情欢乐。全词精心铺叙,情意殷切。表现了诗人伤春惜别的情怀,也流露出人生萍寄之感。下片则转折颇多。过片“花开”两句,紧承上片的离愁别绪,并进一步预写别后的相思。“花开”句,用韩偓《谪仙怨》“花开花谢相思”句意,但作者只写“花开花谢”而不说“相思”,实际上“相思”已包容上片的离愁别绪之中。“都来几许”,是 说这种相思总的算来会有多少,由挚友不得长聚而引起的时序更迭、流年暗换的慨叹与迷惘,亦暗寓其中。这两句深化了上片的离愁。但作者马上又冲破了感伤缠绵的氛围,用“且高歌休诉”句一变而为高亢旷达。由挚友不得长聚而引起的时序更迭、流年暗换的慨叹与迷惘,亦暗寓其中。这是对友人的劝慰,也是作者的自我排遣,表现出作者开朗豁达的胸怀。可是一想到别易会难,明年此际不知能否重逢,心里不免又泛起怅惘之情,使全词再见波折。这首词先写离愁,继而排解宽慰,终写怅惘之情,曲折细致,语短情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