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壁诗是古代诗歌中的瑰宝,亦为我国民间文学奇葩之一,是一种值得研究的书法文化现象。古代文人士子于远游近访中,常常会即兴或应邀将诗文书写于公共场所,以便其扩散流传,这就是题壁诗。题壁诗之“壁”,可细分为屋壁、厅壁、亭壁、楼壁、殿壁、墙壁、寺观壁、驿传壁、山石壁等。其中以题于屋壁者较为常见,如宋苏轼题于寺壁《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杜甫的《题郪县郭三十二明府茅屋壁》、白居易的《醉题沈子明壁》、温庭筠的《和友人题壁》等。从书法上看,这些诗文多为即兴应景之作,一般来说价值不大,但也不乏大家之作。唐宋诗人在题壁上所表现出的高度热情不仅源于对书法和诗歌的喜爱,同时也是出自欲求人知的传播渴望。他们挥毫泼墨之时未必计较“发表作品”之名,也不考虑藏之墙壁、传之不朽,更多的是快意于抒情写意本身,以让更多人更快地获得由此传出的信息。因“壁”难以长期保存,绝大多数被毁,只有极少数存留于世。
题壁诗始于两汉,盛于唐宋。汉末书法家师宜官是可考的最早题壁者之一。据《晋书》卷三十六转引卫恒《四体书势》云:“至(汉)灵帝好书,时多能者,而师宜官为最,大则一字径丈,小则方寸千言,甚矜其能。或时不持钱,诣酒家饮,因书其壁,顾观者以酬酒值,讨钱足而灭之。”师宜官,东汉南阳人,书法家。这是古代题壁的最早记载,可惜其题壁的具体内容已无从得知。古人常于驿店、僧舍、山崖壁间题诗。多羁旅人之作也。或诉离愁,或寄所思。俚俗浅白者多有,间得佳作,清雅可读。就内容而言,题壁诗皆有感而作,是有所寄托的。这类诗大多对现实不满,不平则鸣。如宋无名氏《题壁》诗云:“白塔桥边卖地经,长亭短驿最分明。如何只说临安路,不较中原有几程!”
汉代以后,题壁者代不乏人。南北朝时期,题壁诗渐多。至唐代,题壁之风乃大行于世,《全唐诗》里的大量诗作都注明是随手题写。据唐人诗集统计,当时题壁诗的作者有百数十家,其中以寒山、崔颢等最为著名。如唐寒山题于石壁的一首无题诗:“一住寒山万事休,更无杂念挂心头。闲于石壁题诗句,任运还同不系舟。”题于邮亭壁者如:“山月晓仍在,林风凉不绝。殷勤如有情,惆怅令人别。”(魏庆之《诗人玉屑》卷十)题于殿壁者如:“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薰风自南来,殿阁生微凉。”(《旧唐书•柳公权传》)题于楼壁者如《水浒》第三十七回宋江的“反诗”:“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崔颢最有名的题壁诗当数《黄鹤楼》以致李白登黄鹤楼本欲赋诗,因见崔颢此作,为之敛手。唐代名相姚崇的曾孙、与贾岛齐名并称为“姚贾”的姚合,也酷爱题诗,其诗友项斯说他“官壁诗题尽”。唐宪宗元和年间,白居易、元稹诗歌盛行一时,题元、白诗歌于壁者到处可见。据元稹《白氏长庆集序》记载:“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元、白二人也亲为题壁。葛立方《韵语阳秋》卷三云:“元白齐名,有自来矣。元微之写白诗于阆州西寺,白乐天写元诗百篇,合为屏风,更相倾慕如此。”正如白居易在《答微之》诗中所说:“君写我诗盈寺壁,我题君句满屏风。与君相与知何处,两叶浮萍大海中。”
五代时期最著名的题壁者当属大书法家杨凝式。杨凝式“素不喜尺牍”,其主要书迹都留在寺庙墙壁上。《旧五代史》本传注云:“既久居洛,多遨游佛道祠,遇山水胜迹,辄流连赏咏,有垣墙画缺处,顾视引笔,且吟且书,若与神会。”以至“西洛寺观二百余所,题写几遍”(《书小史》)。宋代题壁之风方兴未艾,不逊唐代,据宋周辉《清波杂志》卷十:“邮亭客舍,当午炊暮宿,驰担小留次,观壁间题字,或得亲朋姓字,写途路艰辛之状,篇什有可采者。其笔画柔弱,语言哀怨,皆好事者戏为妇人女子之作……辉顷随侍赵官上饶,舟行至钓台敬谒祠下,诗板留题,莫知其数。”可见题诗之多。举凡邮亭、驿墙、寺壁等处多有题咏。较为著名的有王禹偁的《题僧壁》、苏舜钦的《题花山寺壁》、王安石的《书何氏宅壁》和《书湖阴先生壁》、杨万里的《题龙归寺壁》、陆游的《题酒家壁》等。现在更多被人提及的是南宋林升的《题临安驿》:“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林升在文学史上如渺渺孤鸿,他的名垂后世,完全是驿站的墙壁给成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