浚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厚重历史文化底蕴底蕴的古建筑艺术奇葩——浮丘山碧霞宫联有曰:“浮山妥圣灵,峰连伾峙,两道青螺扬峻德;卫水环神刹,涛接淇泉,一泓白练漾洪功”。(原联中泓字没有最后一点)且不论这副对联存在的初衷,单就其本身的文学性及观赏性就令人把玩不己。意思是:大侄山和浮丘山好像两道青螺,静静地耸峙在古黄河岸边;卫河水自南而来,绕浮丘山脚下北去,它的上游与淇水楣接,像条白练自天而降。这副对联生动形象地指明了碧霞宫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宗教价值。
“妥”就是适当,合适;安稳,停当。“圣灵”指道教的女神碧霞元君,“泰山奶奶”,可以认为是人的良心,是人和上帝合一的证据,是人和上帝沟通的桥梁。“青螺”说的是伾浮两座青山。“峻德”就是大德,高尚的品德;厚泽,大恩。《礼记•大学》说:“《帝典》曰:‘克明峻德。’”郑玄注:“峻,大也。”明代宋濂•《恭题御赐文集后》说:“至於宽仁峻德,优遇旧勋及宠异文学侍从之臣,恩意两尽,尤非前代帝王之所可企及也。”“神刹”,刹原本是梵语刹多罗的省称,刹的本义是土或土田、国土。古刹、宝刹、神刹皆指的是佛寺。碧霞宫属于道家文化,是一处庙宇、道观,不是佛寺。所以此联用“神刹”显然是错误的,应当改为“神府”、“神庙”、“神殿”、“仙境”、“圣观”等。
原对联中泓字没有最后一点,很有意思。大伾山东麓由天宁寺向北,左侧崖壁上就有“鸿爪”二字,只是鸿字没有了三滴水旁。据说施耐庵的儿子前来大伾山,仓促之间在崖壁上写了鸿爪这两个字,然后就一去不返了。当年此处紧邻黄河,并不缺水,因而鸿字不需要三滴水。施耐庵的儿子是说自己就像一只苍鹰,鹰爪一触及到水边山崖就飞走了,他是在说自己的志向。大伾山西麓崖壁上还有“岸”字不带山字头,借用了崖壁作山。距浚县不远的卫辉市境内有座比干墓,也是林姓始祖墓,孔老夫子周游至此墓莹,挥剑写了碑文“殷比干莫”,墓字不带土,说大地就是比干的基土,意在褒奖比干忠君热爱社稷的精神。后人不理解孔老夫子的心意,以为写错了字,擅自在莫字下面添加土字,结果被天雷将土字击掉。而孔子唯一留世的“真迹”也成了一块残碑。比干是孔子最崇拜的古之忠臣,因此,由于比干而使孔子的唯一书法真迹得以留传,也是合天理的事了,这大概就属于“惺惺相惜”罢。泰山山口有一个石碑,刻石在泰山万仙楼北侧盘路之西,是清光绪二十五年历下才子刘廷桂题镌的。上书“虫二”,虫字上多一撇,其实是风月二字不带边框,意思是告诉人们泰岱风景如画,风月无边。其实,“虫二”两字本无意,且被文人雅士演绎得如此意蕴丰厚,从中,华夏文字文化之博大精深可见一斑。三国时期曹操建造花园时,动工前工匠们请曹操审阅花园工程的设计图纸,曹操看了什么也没说只在园门上写了一个活字,意思是说园门阔了。这些是文人们自孔子开始就爱玩的文字游戏,深究起来并没有什么奥妙与玄机,全是些故弄玄虚,捉弄世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