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先生是中国现代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历史走向。长久以来,人们对其功过是非的评价呈现多极趋势,中外史学界也热衷于研究、挖掘蒋介石的生平、性格及思想。笔者抛开两岸意识形态差异。站在普通公民的立场上,客观、审慎、敏锐地考察了蒋介石波澜起伏的传奇一生。国父孙中山赠蒋介石有曰:“从容乎,疆场之上;沉潜乎,仁义之中”。他有过好几个重要的头衔,一是国民党的“总裁”,相当于中共的总书记;还有一个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的委员长,是国民政府的军事方面的最高统帅。他还是国民政府的主席,后来是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统。所以在很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蒋介石政治地位是集中了党权、军权、政权这三种最高权力独裁于一身的风云人物。
全国解放前夕的1949年初,蒋介石回天乏力,匆忙逃离南京,败退台湾孤岛。当时南京楹联界几位高手联袂,特地为蒋撰写一副“戏挽联”,以示“欢送”与“哀悼”。上联:经八年艰苦抗战,本已流芳。奈何妄想独裁,甘违民主。友邦调处,马歇尔九上匡庐,政协磋商,周恩来两飞陕北。未遂同舟之愿,顿开杀戮之端。可怜赤子竟无辜,全不念总理遗言,和平奋斗救中国;下联;历三载暴戾施威,果然遗臭。曾忆改革币制,换发金圆。物价狂腾,翁咏霓一筹莫展,元勋仰药,陈布雷万古含冤。难维大众之心,自取灭亡之路。岂但奸雄成梦幻,只落得山河易手,仓皇败遁走台湾。提起老百姓口中这位“蒋该死”蒋介石先生,很多人会想到李敖的那句经典评价“独裁无胆,民主无量”。俱往矣,蒋氏盖世英雄终其一生,不能中正。就大处着眼而观之,可说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器小量狭、自作聪明,终令国事一败涂地的角色。
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因心脏病突发在台北士林官邸去世,终年89岁。因发动“西安事变”而被蒋介石长期囚禁的张学良,听到蒋介石去世的消息,沉思良久。想到自己同这位逝者之间的恩恩怨怨,不禁百感交集。他一生中居然近50年时间是受着蒋介石的支配!蒋介石用国法军法差遣他将近10年。又用“家法家规”囚禁他将近40年,他的生命因为蒋介石的存在而完全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由此,他送给蒋介石这样一副挽联:“关怀之殷,情同骨肉;政见之争,宛若仇雠”。“西安事变”在中国政治舞台上引起的错综复杂关系的演变,各种政治力量、各种人物的较量——有的人获得了胜利,有的人遭到了失败,有的人成为英雄,有的人成为小丑,他们之间进行的只是良心和欲望的角逐。为这副挽联,张学良足足想了三天。可这短短的16个字,又怎能将他同蒋之间的恩怨说清?事隔多日,张学良听人说起,蒋介石在临终前曾同蒋经国有过一番谈话。说到张学良时,蒋以四个字告诫儿子:“不可放虎!”张学良没有想到娘稀匹的,在自己被囚居40余载,身边已无一兵一卒,已是古稀老翁之时,蒋介石居然还把他看作一只东北虎,他真不知自己该为之自豪、为之大笑,为之悲哀,还是痛哭。
何应钦挽蒋介石联:“追随逾五十年,谊如部属情若家人,两语忆亲题安危,同仗甘苦共尝,弥感深知蒙重任;哀思合亿兆众,世事方艰大云顿远,全民勉奋起团结,自强中兴复国,完成遗志慰公灵。”陈立夫挽蒋介石联:“总理以革命未竞事业付公自受命而还历东征北伐戡乱抗日宪政树宏规溯五十年沾溉追随饱渥领袖深情叔侄契谊;昊天俾旷代出类圣哲降世从献身厥后秉大公至正盛德休容阖泽流寰宇纵一夕间尽瘁溘逝长流民族浩气党国馨香”。正确评价蒋介石关系到近代史的书写与两岸关系的未来。作为一个政治家和政治领袖,蒋介石是一个战术家而不是一个战略家。他比他的竞争对手们略高一筹并善于控制他们而已。我们过去可能认为蒋介石是万恶之源,其实现在看来跟历史未必能够吻合,比如说抗战,蒋开始就非常坚持抗战,这个确实是历史事实。美国政治传记作家、《蒋介石传》的作者布赖恩•克罗泽说蒋介石既放荡不羁,又遵循孔道;偶尔暴躁,通常却待人谦恭。尽管他统治了中国人口的大多数。但他实际上不了解整个政权的社会基础。对蒋介石的一生进行总结。他不仅是一个有很大缺陷的人物。而且从希腊悲剧的某种意义上讲,他也是一个悲剧性的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