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
参谋人员忙着挂好作战地图,机要员架设电台。等这一切安排好,陈毅和粟裕便投入到紧张而又忙碌的战役运筹中去。粟裕指着地图上标出的峰山位置,对陈毅等人说:“这里是整个战场的制高点,山高一百多米。山前是宿新公路,南面距晓店子十二华里,北面离嶂山八华里。日寇投降前曾在这里筑有据点,原有的堑壕、圩墙、碉堡还没有完全平毁。现在,敌69师预三旅占领这个地方,加筑地堡,设置鹿砦等障碍物。”粟裕讲完,陈毅站在地图前注视良久,若有所思地说:“这个地方极为重要,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迅速抢占这个制高点!”粟裕点头说:“陈军长说得对,只有迅速抢占峰山这个制高点,我军才能控制整个战场。”陈毅点燃一支香烟,深吸两口,吐出一缕烟圈,继续强调说:“这是整个战场的关键,一定要打好!另外还有向敌纵深迂回穿插,实行分割围歼!敌69师、11师有六个半旅的兵力,只有迅速将这两个师分割开来,才能夺取整个战役的胜利!噢,对了,还有涟水方面,它作为这次宿北战役的组成部分,也至关重要,不能有丝毫的麻痹松懈,要告诉王必成一定要打好。只有不让74师过来接应69师,我们才能在这里放开手脚,大干一番。”粟裕说:“这个请军长放心,王必成那里我已跟他作了详细交代。”谈到这里,两个人便凑在一起研究如何用兵。粟裕对陈毅说:“8师是鲁南部队,有山地作战经验,勇猛顽强,善于攻坚,可用来攻打峰山、晓店子;1纵长期在苏中平原水网地区作战,机动灵活,善于迂回穿插,可用来实施穿插分割,会同7师、2纵夹击69师。”
1946年12月13日,宿迁之敌分左右两个纵队沿宿迁和新安镇、宿迁和沭阳公路发起进攻,左路纵队先头部队占领晓店子、嶂山镇,右路纵队先头部队占领曹家集、高圩等地。胡琏的11师从大邱庄、老蔡庄、高庄,兵分三路,在十余架飞机的配合下,向来龙庵猛扑过来。当敌人刚刚逼近阵地前沿时,张震司令员就向部队下达了攻击命令。战士们按照统一号令拉响地雷,甩出手榴弹,打响迫击炮弹,顿时,阵地前沿枪炮声大作,尘烟蔽日,尸体乱飞,后面的敌人吓得魂不附体,如同一群惊弓之鸟,慌不择路地乱窜乱撞,官不顾兵,兵不顾官。敌人踩着同伴的尸体推推搡搡,呼喊着,咒骂着,扭打着,狼奔逐突,谁都想跑在前头,谁都不愿意让别人扒开自己的肩膀窜到前面去,而让自己落在后头,被新四军消灭。正当敌人惊慌之际,守候在堑壕里的战士,用密集的火力向敌群倾泻过去,打得敌人尸横遍野,鬼哭狼嚎。敌人的第一次进攻被粉碎后,战士们利用战斗间隙纷纷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有的在堑壕里清理刚才被敌人炮弹炸塌下来的泥土,有的提水给被打热的炮筒和枪管降温,有的在拧手榴弹的盖子,还有的倚在堑壕边上过把烟瘾。营连干部分头到每个地堡和堑壕里查看战斗减员情况,指导加修工事,政工干部则下到连队,在战士们中间做宣传鼓动。
上午十一点许,敌人第二次向来龙庵发起进攻。吭哧的炮弹急如流星般地飞向九纵的防御阵地,落在田野上、壕沟旁、掩体里,腾起浓浓烟柱,窜出团团火光。工事被敌人的榴弹炮轰塌了,许多战士被埋在工事里。敌人的炮火一停,战士们纷纷从泥土里钻出来,抢修工事,做好战斗准备。73团7连2班副班长关龙恩,头部被敌人的炮弹打伤,大半截身子被压在打塌的工事里,眼看敌人已冲到阵地前沿,他使尽平身力气,把身子从泥土里向外挣脱,呐喊着让身旁的战士把他从工事里拖出来,不顾疼痛,迅速进入战斗位置。这时,敌人正好进入我守军手榴弹杀伤范围,战士们齐声高喊着:“一、二、三,放!”一连投出五排手榴弹,炸得敌人晕头转向,梦游似地跌跌爬爬,东倒西歪。战士们上起闪光的刺刀,同敌人在这片寒风怒号的旷野上,叮叮当当地干了起来,刀来枪往,枪去刀还,雪花飞溅,寒光闪烁,到处是呼哧呼哧地喘息声,刀枪的撞击声和敌人倒地的嚎叫声,血光飞溅到战士们的枪托上、鼻梁上、衣服上,雪地上流淌着大片的血水。战斗持续到下午两点多钟,敌人除了丢下大片尸体,没有捞到一点便宜,只得全线溃退。
翌日凌晨,天刚蒙蒙亮,战士们加修工事忙碌了一夜,刚想打个盹,敌机就在他们的上空嗡嗡怪叫,投下一枚枚炸弹,炮弹也飞蝗般地落在阵地上。粟裕敏锐地发觉,敌人企图打通宿沭公路,与74师取得联系,将新四军华中野战军主力消灭在宿北地区。他拿起电话,命令张震要不惜一切代价挫败敌人的攻势,决不能让敌人的阴谋得逞!狡猾的敌人改变战术,由全线进攻改为重点突破。把主攻方向指向来龙庵和西南土窑。敌人凭借军事上的绝对优势,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向九纵守备阵地发起轮番冲击,妄图使守军顾此失彼,无力组织还击。但73团三营的战士们像钉子一样牢牢地钉在阵地上。敌人曾两次突入鹿砦,眼看阵地就要被突破,硬是被七连战士用手榴弹和刺刀逐回去。坚守土窑阵地的七连一排与己十倍之敌扭作一团,阵地一度被敌人突破,但战士们已做好了与敌同归于尽的思想准备,硬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夺回阵地,再突破,再夺回。战斗持续到黄昏,全排仅剩下八名战士,但他们抱着与阵地共存亡的凛然气概,拖着带血的断膀残腿坚持战斗,使敌人不能前进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