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8月,战争形势好转,9月14日至10月7日,东北局在哈尔滨召开军工会议,实现东北军工统一的历史转折,何长工出任东北民主联军军工部部长,韩振纪改任第一副部长兼任第1办事处(珲春)、第7办事处(吉林)主任。
韩振纪在人民军队陆军常规武器生产的创业、发展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当年,新四军的“新式武器”,如枪榴弹、平曲射两用炮等都是在他领导下仿、研制成功的,并带出了吴运铎等一批军工战线先进人物。在珲春军工基地,他领导制造出东北民主联军第一门后膛炮。他领导新四军和东北军工部摸索、试验并总结了在残酷的战争环境下,进行较大规模军工生产的组织形式和方法,使生产管理逐步系统化,在我军陆军常规武器工业史上,创下了多项第一。
1949年春,韩振纪转到地方工作,任东北行政委员会(后称东北人民政府)工业部机器管理局局长。他不计较职务高低,说:“我是脱了皮鞋换草鞋,要当官,当年我就不参加红军了!”他上任后领导办了3件大事,其中之一是开展“创造新纪录运动”,掀起了生产高潮。为此,中共中央东北局作出决定号召学习,并向全国推广,纵深发展。
全国解放后,1950年6月,韩振纪调任中央重工业部党组成员,负责机器工业筹备组,9月兼任机器局局长。他曾经领导筹建北京机器总厂和太原重型机器厂等工厂,参与领导新中国汽车工业及初教5、米格飞机的建设筹备工作,组织建立机器工业生产新秩序,并组织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机器工业部分。1952年8月,韩振纪任中央人民政府第一机械工业部第一机器工业管理局局长。
1952年12月,军委下达命令,韩振纪重新穿上军装调回军队工作,恢复1947年6月定下的东北大战略区正纵队级别,任军委总后方勤务部汽车拖拉机管理部部长,1953年2月为军委总后方勤务部党委会委员。
1955年5月,韩振纪担任中国驻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大使馆武官、中国国防委员会代表,并被提前授予中将军衔。1955年9月27日,国务院总理周恩来正式下达授予韩振纪中将军衔的命令,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授予军衔命令》第二号。同时,韩振纪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6年2月,韩振纪领导武官处,先后在莫斯科和列宁格勒两地组织主办授衔授勋仪式,由聂荣臻元帅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和国防部长彭德怀元帅向驻苏工作及留苏学习的中国军官授衔、授勋。韩振纪主持仪式并宣读命令。
韩振纪亲历了中苏关系最好时期的许多重大历史事件,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同苏联谈判援华军事项目、进口军事技术、成套设备、军事物资和武器装备订购等项工作。他领导中国军事留学生的管理工作,参与办理了毛泽东主席等国家和军队重要领导人访苏的相关事宜。
1958年8月下旬,韩振纪归国,9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军械部部长,从此主抓全军军械装备建设工作,1959年2月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方勤务部党委常委、军械部部长兼党委书记。1962年11月,韩振纪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党委常委、副部长,同年兼任国务院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委员。
韩振纪继承和发扬王树声大将担任军委总军械部部长时期的优良工作作风和基本方针,坚决贯彻驻厂军事代表制度,领导建立健全军军械条例,提高管理水平,主持或亲自参与诸多常规兵器的研制、设计工作,他是我军依靠自力更生,进行第二次军械装备换装的重要领导干部之一。他在军械弹药的科研、生产、订购、维修、援外、仓储保管、人才教育、完成战勤任务及有关军械技术数据、资料的保存、整理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还曾经以国防部代表的身份陪同外国军事代表团访华。
在军械部的隶属、撤并问题上,韩振纪与当时的总后部长邱会作发生过原则性争论。
1965年5月17日,他由于健康原因向军委提出:“占着位置不能工作,对党的事业更为不利,给能干的同志腾位置。以此,请求离职休养”,7月,中央军委批准他离休。此后,他还根据中央、军委安排,参加相关的会议和活动。
“文革”初期,韩振纪受到不公正批判。1969年10月22日晨,韩振纪及部分家人被“疏散”到山东省泰安,1970年12月21日被转至陕西省西安市。在被“疏散”期间,他患了小肠淋巴癌症,1973年10月回到北京。1975年3月30日,韩振纪因患急性心肌梗死病逝,享年70岁。
韩振纪勤于读书学习,博闻强记,国学深厚,懂机械设计、军用化学、地质地理。他酷爱中国传统文化,多年来用其薪水选购古籍善本、碑拓和书画等文物,收藏丰富,且有很高的鉴赏水平。他的书法既得王右军之清真、潇洒,兼具颜鲁公遒劲遗风,在一些老红军干部中颇有名望。
韩振纪的工作岗位调动频繁,常跨行、跨地区,多次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打开新局面,他的战斗足迹遍布中国大多数省份。
韩振纪个性刚强耿直,作风俭朴、为人处事正派严谨,从不争名利,从不允许别人宣扬自己。他重视革命情谊,但在工作上决不搞小圈子,有人分析说他哪座“山头”的也不是。
韩振纪是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优秀“谋将”,是人民军队早期军事教育领导干部,是人民军队军事工业的重要开拓者和领导者之一,也是中国外交史上军衔最高的驻外武官,为党和人民立下永不磨灭的功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