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部队如何行动,韩振纪曾向黄克诚提出自己的看法,建议部队继续东进。那时,苏军条例规定,在司令员下最后的作战决心之前,作为辅佐性质的参谋长只能提3次意见。八路军、新四军大体上也是如此,参谋长不能超越职权范围干预司令员的行动决心。黄克诚是部队主官,而韩振纪作为参谋长尽职尽责提建议,最后还是贯彻黄克诚的作战意图,切实执行黄克诚的指示。后来,韩振纪曾对家属说过:“黄老见解独到,我们这些人都从他那里学习到很多东西。”他在这里所讲的“我们这些人”是指刘震、吴信泉、张天云、张池明、覃健、李雪三等黄老的部下,这些老同志对黄老一直都是十分尊重的。
这时,为执行开辟苏北抗日根据地的战略任务,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第1、第2支队渡长江北上,7月8日,新四军第2支队到达苏北吴家桥地区。新四军江南指挥部改称苏北指挥部,下辖第1、第2和第3纵队,共9个团、7000余人。陈毅、粟裕任正、副指挥,政治部主任刘炎、副主任钟期光。叶飞、王必成、陶勇分别任各纵队司令员;叶飞(兼)、刘培善、陶勇(兼、后刘先胜)分别任各纵队政委。
7月5日、15日、17日和18日,胡服连续催黄克诚速率所部过路东进皖东北。这时,黄克诚、彭雪枫部在建制上属八路军,仍习惯以集总的命令为准。黄克诚在《新四军第三师的战斗历程和苏北根据地的创建与发展》一文中写道:
我感到胡服同志电报与中央军委前电不尽一致,为弄清指挥关系以确定部队行动,我打电报请示毛泽东同志。毛泽东同志回电指示我服从中原局胡服指挥。
黄克诚决定遵照中原局指示东进,先把中央的意图与彭雪枫通了气,然后下达命令,将第4旅(原344旅不含第7团)及教导营一部留给彭雪枫,他与韩振纪、吴信泉率原第2纵队机关、第2旅(原新2旅)第5、第6团、第7团(原344旅687团)及教导营一部,向皖东北挺进。
从豫皖苏到苏北,要经过皖东北,开辟淮宝、淮海地区,配合黄桥战役,直抵盐城、阜宁,基本上就是这么一条线路。
黄克诚留给彭雪枫的是他的主力部队,旅长刘震率原688、689团,兵强马壮,人数4000多,每连有轻机枪五六挺,该部改编为新四军第4师第10旅。后来,这支部队在第4师有不小的损失,于1941年9月奉命拨归新四军第3师建制,回到黄克诚麾下。
主力部队切了一大块留下,黄克诚下决心以后,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若干年后,韩振纪还向刘震讲起过这件事,他们都认为黄老考虑问题是从全局出发的,并不保守,也不搞独立性。
据谢振华将军回忆,7月上旬,他与田守尧率100多名干部从延安向华中进发,辗转来到豫皖苏新兴镇,7月底随黄克诚从豫皖苏出发,挺进皖东北。据此可知,第2旅(原八路军第2纵队新2旅)旅长田守尧在此期间归建。
此时,田守尧、吴信泉率第2旅第5团(团长覃健、政委贺大增)先行进军皖东北,进驻双沟镇附近,配合该地区民兵歼灭伪军200余人,镇压了恶霸武装。
黄、韩率机关直属队、教导营,指挥第二旅第6团、第7团由安徽涡阳地区出发,离开豫皖苏,穿过津浦路,抵达津浦路东皖东北地区,在半城、魏营子、双沟镇一带,与田守尧、吴信泉直接率领的第2旅第5团会合集结。这时,豫皖苏边区党委一批干部及党校学员,也到达皖东北党政军领导机关所在地泗县张塘村。
七、八路军第5纵队名将如林
《赖传珠将军日记》摘录:
8月5日,黄克诚同志已到张爱萍同志驻处,拟要他来此一谈。因电话不通,在此紧张的情况中,我有点着急了。苏鲁豫支队已全部过运河,并在老张集击溃敌独6旅,缴中正式枪40余支、俘80余人。
《赖传珠将军日记》摘录:
8月9日,接黄克诚电,秦庆霖(注:时任国民党安徽省盱眙县长兼常备旅旅长)部昨晚经临淮南下至管公店、铁佛寺,已令派第7团进击,令第3团堵击。
张天云、张池明率第7团到皖东北后,在洪泽湖西南的管镇、仁和集与国民党地方顽固势力王光夏打了一仗。8月10日,该团派了1个连护送黄克诚赶往中原局驻地,与胡服会面。两人畅谈了3天,商量部队整编、建立地方党组织和政府、迅速东进等问题。
中共中央中原局关于成立第五纵队和党的军政委员会的决定(1940年8月16日)
中原局决定:
一、根据中央指示,所有涡河以北、津浦铁路以东我党领导之各部队,决统一编制与指挥,并属于中原局。 二、上述区域之各部队,决定编为八路军第七[五]纵队,以黄克诚为司令兼政治委员。部队之具体编制,由黄克诚决定呈报。 三、上述区域决定成立党的军政委员会,以黄克诚为书记,韩振纪、金明、刘瑞龙、彭明治、朱涤新、张爱萍、韦国清等同志为委员。 中原局 8月16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传•韩振纪》)
上述《决定》中之涡河,为淮河第二大支流,流经淮北平原,《黄克诚自述》中称之为淮河。
第5纵队军政委员会成立的时候,八路军尚无统一的具体规定,直到1941年2月7日,中共中央军委颁布军政委员会条例,规定各级军政委员会,由司令员、政委、政治部主任、参谋长等主要负责人组成,人数不超过5至7人,主席一般由政委担任(《八路军文献》第615页)。
该军政委员会名单是由胡服和黄克诚商定的,因为黄克诚兼第5纵队司令员、政委、政治部主任,所以可再安排一些部队的同志参加进来,其中除有原苏皖边区军政委员会主要领导成员之外,原八路军第115师苏鲁豫支队、八路军山东纵队陇海南进支队和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的负责同志都有参加,而黄克诚带来的各旅领导干部一位都没有参加。黄克诚这样的安排顾全大局,有利于部队初期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苏北抗日根据地的开创、巩固和发展。
新的军政委员会成立后,韩振纪参与苏皖根据地的党、政、军诸方面的建设工作,但重点仍在军事上,从不熟悉到熟悉,为以后在华中5年的工作打下基础。
据《新四军战史》(新四军战史编委会编,解放军出版社2000年版)及《韩振纪历史思想自传》等资料,1940年8月下旬,八路军第5纵队在皖东北半城等地完成整编。原南下之八路军第2纵队司令部为第5纵司令部,韩振纪任参谋长。第5纵队下辖3个支队,共9个团、1个保安司令部(指挥地方武装),共两万余人。
八路军第5纵队机构健全起来,由于缺少干部,部门设置仍以精简为原则,纵队部百余人,设有参谋处、供给部、卫生部,政治机关逐步建立起来。黄克诚身兼4职,韩振纪参谋长是这支部队的二把手。当时,他身上的担子很重,作战、整训要管,部队行政事务也很繁忙,他配合黄克诚做了大量工作。邓逸凡任第5纵队政治部副主任;宋乃德任供给部部长。后来,宋到地方工作,刘炳华(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家物资部副部长)任供给部部长;纵队卫生部增加至3人,张化一任部长;谢振华(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昆明军区政委等职,1955年授予少将军衔)任纵队政治部组织部长兼敌工部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国家冶金工业部部长、石油工业部部长的唐克是盐城当地人,三八式干部,后来曾在八路军第5纵队政治部当过统战科科长。第5纵队司令部电台中队长赵滨玉,1930年参加红军,从红军一改编就在344旅担任电台队队长,后任新四军第3师司令部通讯侦察科科长,1942年病故。宋乃德,山西省沁源县人,从晋东南随部南下豫皖苏,韩振纪对他印象颇好。新中国成立后,宋乃德历任国家轻工业部第一副部长等职,1959年庐山会议后被错定为“彭黄死党”,“文革”中被迫害致死。当时,韩振纪听到这个消息,惋惜地说:“他是大革命时期入党的老同志,不计名利,为人正派!”
第5纵队辖3个支队。关于各支队主官职务的称谓,据《新四军文献》第1卷第692页《中共中央中原局同意第五纵队的组成和干部配备致黄克诚等电》(1940年8月20日)中有“以张爱萍任支队司令”等语。彭明治、朱涤新、黄炜华所著文章《新四军三师七师战斗在华中》(《新四军回忆史料-2》第15页),其中也称支队司令员。据此,八路军第5纵队各支队主官为司令员,不称支队长。
原115师苏鲁豫支队编为八路军第5纵队第1支队,司令员彭明治(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政委朱涤新(新中国成立后任国家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等职),政治部主任吴法宪(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该部原第1、第2、第3大队分别改称第1、第2、第3团:第1团团长胡炳云(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政委田维扬(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第2团团长周长胜(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政委冯志祥;第3团团长俞增林(新中国成立后任江西省军区副司令等职),政委罗友荣(又名罗有荣,1962年晋升少将军衔)。第1支队共9000余人;
原344旅687团(第4纵队的第7团)和原新2旅的两个团(第4纵队的第5团、第6团)编为八路军第5纵队第2支队,司令员田守尧,政委吴信泉,副司令员常玉清,政治部主任李雪三。这时,因吴信泉准备去延安参加会议,中原局8月20日电,同意“以李雪山[三]代2支队政治委员”(见《新四军文献》第1卷第692页),后由于会议延期召开等原因,吴信泉奉命于1941年12月16日(见《战将吴信泉》第443-444页)从延安返回华中。各团依次改称第5纵第2支队第4、第5、第6团。第4团团长张天云,政委张池明;第5团团长覃健,政委贺大增;第6团团长胡继成,政委鲍启祥;第2支队共3000余人;
原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和新四军第6支队第4总队编为八路军第5纵队第3支队,司令员张爱萍(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政委韦国清(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副司令员孙象涵(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机械工业部局长,离休后享受副部级待遇),参谋长杨志雅(新中国成立后任河南省军区顾问等职),政治部主任张震球(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等职),副主任张震寰(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第3支队辖第7、第8、第9团。第7团团长孙象涵(兼),政委李浩然(原苏皖特委代理书记,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交通部司长);第8团团长翁叙文(后任新四军第3师供给部副部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湖南省政协副主席等职),政委谢锡玉(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第9团团长赵汇川(1961年晋升少将军衔),政委蒋明。第3支队是由3支不同的队伍合编在一起的,共4000余人。成立之初,张爱萍、韦国清就抓反对本位主义、山头主义,效果很好,直属队和3个团都没有不团结的现象。
第5纵队还辖有几个地区的地方武装,包括:第1地委(皖东北)领导的游击队及保安部队约2500人。皖东北保安司令部,张爱萍兼任司令员,武飞(徐海蚌地区早期党的武装斗争领导人之一)为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赵汇川后为副司令员;第2地委(邳县南,睢宁北、铜山东、宿县东)的游击队约3000人;正在组织中的第3地委(盐西运区委、盐阜区)游击队;第4地委游击队1800人。不久,邳、睢、铜、灵四县联防办事处和八路军邳睢铜灵军分区成立,司令员蔡明,地委书记兼政委李砥平(新中国成立后任吉林省委书记处书记等职),政治部主任梁浩,参谋长康平。
八路军第5纵队所辖3个支队来自不同地区,1支队是苏区红军的老底子,作战英勇,保持了优良传统;2支队装备较差,一路南下,长途行军作战,损失较大,部分主力留给了彭雪枫,但他们的战斗意志仍然十分顽强,其中韩振纪曾经当过政委的老主力第4团(687团),仍有1700人,战斗力较强。当地群众称之为老八路;3支队战斗员较新,但与地方有历史联系,群众基础好,其中两个团装备不错,战斗力较强。
八路军第5纵队老同志很多,仅在各支队的卫生干部中,就有不少参加过长征的红军干部,除了张化一之外,还有李永春、詹彪、牛步云、申涵、刘胜望、王成旭、尚程云、黄乎等同志。
5纵3支队隆重召开成立大会时,黄克诚、韩振纪都去参加。韩振纪和韦国清是长征中及“抗大”的老战友,现在又一起战斗了。黄克诚、韩振纪检阅部队后,韦国清政委代表3支队讲话,表示感谢黄司令及韩参谋长亲临3支队成立大会,同时重申坚决服从纵队的领导,加强支队正规化建设,迎接新的战争形势的到来。
据《黄克诚自述》,5纵队成立以后不久,就打了一些胜仗,虽然各支队的干部来自不同方面,但各支队首长之间的配合不错。与此同时,部队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几支队伍的装备不同,干部的文化、政治水平不齐,战斗作风也不同,部分中下级干部缺乏指挥经验,少数干部全局观念不强,与地方或兄弟部队的配合不够,还有少数干部纪律涣散,有游击习气。
韩振纪主持召开了纵队参谋工作会议,还按照黄克诚的指示,到各支队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沟通、整顿,和各支队首长一起,建立、健全作战制度,主要解决统一指挥、统一行动,以及部队战斗秩序正规化的问题。在大家共同努力下,5纵队的整顿工作收到良好效果。
当时,两万余人的队伍,光吃粮、吃菜每天需要几万斤,供给十分困难。对此,有同志主张去打大地主庄园。这种方式在过去多见,但是黄克诚认为,部队南下新区,对当地情况不甚了解,人民群众对我们的了解也不多,所以打地主要慎行,个别罪大恶极、有民愤的可以打,打了以后老百姓会支持,但对一些开明人士,地方上有影响,这是坚决不能打的。黄克诚强调,在打地主的过程中,如有个别人趁机发洋财,坚决以违犯军纪严处。韩振纪也建议:解决部队给养需多方筹措,今后以建立地方政权筹措为主。
八路军第5纵队整编完毕,胡服给黄克诚发来电报:“4纵队政委仍由黄克诚兼任,如需变更,待中央有干部来时,再重新配备。”这样,黄克诚身兼5职,但实际并不管第4纵队的事情。
八、进兵淮海、苏北
在胡服和中原局的领导下,部队整编工作结束后,韩振纪协助黄克诚指挥八路军第5纵队,配合已经渡过长江北上的陈毅、粟裕所部,东进淮海(包话淮阴、海州以及附近六七个县的区域),进行“坚决争取控制全苏北”的斗争。
国民党江苏省主席兼鲁苏战区副总司令韩德勤,属蒋介石嫡系顾祝同所部,是个出名的反共顽固分子、我军的老对头,在苏区反“围剿”斗争时期,就曾被我军俘获过。他手握重兵,但与日军互不侵犯,积极反共,专门搞“磨擦”,千方百计要消灭新四军。当时,江苏大部被日军占据,韩德勤实际上统治的地区仅有苏北6县。
在这一地区,有国民党主力部队第89军军长李守维、国民党地方势力鲁苏皖边区游击总指挥部总指挥李明扬部、国民党江苏保安第1旅旅长薛承宗部、东北军霍守义、税警总团陈泰运及县常备旅等部。其中,税警总团隶属中央政府财政部,由于近水楼台先得月,武器装备好,兵员素质也高一些,其战斗力比一般正规军还强。
淮宝地区,位于淮阴、淮安、宝应三县之间,是八路军进入皖东北的咽喉地带,是连接淮南、皖东北、苏中、淮海的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那时,占据淮宝地区的国民党韩德勤顽军,经常派遣武装进犯皖东北,屠杀根据地干部、群众。
韩振纪按黄克诚的指示,部署八路军第5纵队第2支队第4团(原687团)开进淮宝之蒋坝地区,配合新四军第5支队罗炳辉部行动。张天云、张池明率该团连夜突进,北渡南三河,8月28日进驻朱坝西的龙王庙村。当地反动刀会受韩德勤部的支使,向我军武装挑衅。接团长张天云报告以后,韩振纪向黄克诚请示,黄克诚命令4团教训他们一下。韩振纪与第2支队司令员田守尧交换意见,两人都觉得对付这种乌合之众,最好一下子冲垮他了事。反动刀会聚集攻来时,4团打了两发迫击炮弹,反动刀会很快溃散而逃。
9月上旬,新四军第5支队7团开抵新集,遭遇国民党顽军秦庆霖常备旅勾结日伪袭击、阻挠。韩振纪电告田守尧:“黄司令指示向西挺进,边打边走,能快则快”。田守尧率部队连克赵集、南甸、太平集、双沟、岔河、万集、仁和集等地,顽军少数逃跑,大部被歼。韩振纪遂派情报参谋掌握顽军的下一步动向。八路军第5纵队第2支队第4团(687团)与新四军第5支队、第4支队第7团于运河西岔河(今洪泽县境内)会师,成立中共淮宝县委及县政权。
《赖传珠将军日记》摘录:
9月10日,今日是苏〔鲁豫〕支队彭(明治)、朱(涤新)部进占盐城、陈毅部进占东台日。
《赖传珠将军日记》中仍习惯称八路军第5纵队第1支队为苏鲁豫支队。该部奉命先行深入苏北,初占盐城,这是极有战略意义的军事行动。
9月13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致电叶挺、项英、胡服、陈毅,完全肯定中原局对皖东、皖东北、鄂中、苏北的指导及部署是正确的。(《新四军文献》第1卷第638页)
不久,日军向淮南津浦路东地区进行“扫荡”,罗炳辉率新四军第5支队一部返回淮南,该支队政治部主任张劲夫则率一部继续留在淮宝地区,协助八路军第5纵队进行政权建设工作。
在此前后,覃健奉命率2支队5团歼灭淮河北岸小柳巷据点伪军,经奋力激战,毙伤伪军480人,俘虏伪军260人,缴获轻、重机枪38挺,步枪750支,还生擒了伪军团长王小岱。5团还在地方武装配合下,与企图从水陆抢占双沟镇的日伪军激战大半天,击毁敌艇7艘、船11只,歼敌80多人,缴获电台1部、步枪150余支,俘伪军30余人。以上战斗情况,时任5团参谋长的叶建民将军在其回忆录中记述得十分详尽。
9月16日,张爱萍、韦国清率5纵第3支队抢渡大运河,进入临近陇海铁路的宿迁、沭阳一带,接连取得奇袭翰林庄、梁岔,伏击、攻克高邮及占领宿(县)沭(阳)海(东)等地的胜利,歼灭了国民党顽军鲁同轩旅和宿迁县政府,建立沭宿海抗日政权。
9月底,黄克诚、韩振纪率领纵队机关,田守尧率2支队第4团和第5团东进,渡过运河,与新四军共同开辟了淮海地区。
苏皖边区党委根据胡服同志的指示,随八路军第5纵队东移淮海区,原皖东北军政委员会刘瑞龙担任淮海区军政委员会书记。在苏皖边区党委领导下,当地经过民主选举,成立了淮海区专员公署,吴法宪为专员(后由金明代),辖涟水、淮阴、泗阳、东海、灌云、宿迁、沭宿海、涟灌阜8个县抗日政权。地方武装亦发展到4000余人。
淮海区地方势力繁多,社会秩序很乱。韩振纪建议,对地方上那些破坏抗日活动的乱七八糟东西,应当扫一扫。黄克诚指示:汉奸、顽匪予以歼灭,对不投降日寇,且罪恶不大的土匪则尽量争取其抗日。有个土匪首领爱抽大烟,但死活不肯投降日寇。黄克诚、韩振纪决定争取他,请他到驻地来吃饭。黄克诚以诚相待,送他礼物,推心置腹地与他谈话,教育他参加抗日、不能欺压老百姓,此举起到稳定局面的作用。
九、横戈盐阜配合黄桥战役
新四军苏北指挥部陈毅、粟裕率部进驻位于江北泰兴县与如皋县之间的黄桥地区,开展统一战线,争取李明扬等部中立,孤立了坚持反共、竭力阻止新四军东进的国民党顽固分子韩德勤。
韩德勤部加上一些地方杂牌军,有三四万人左右,自恃兵多,妄图将陈、粟部一举歼灭。9月28日,胡服急电黄克诚等,要八路军第5纵队火速支援新四军在黄桥反击国民党顽军进犯的斗争。接到电报,黄克诚即召开5纵各部首长紧急会议,在会上,黄克诚、韩振纪的态度十分明确,强调了支援陈、粟的重要性。会后黄、韩电命第1支队迅速南进,渡过盐城河,开辟盐阜区,争取与新四军苏北指挥部会合,同时急调3支队,开抵淮海区接替1支队。
黄克诚斟酌再三,决定留下2支队副司令员常玉清率领第6团(团长胡继成)坚持皖东北斗争,在青阳、双沟、泗阳、魏营、半城一带活动。行前,韩振纪向常玉清交待了具体的行动要求,他希望常玉清的部队先稳定一段,其行动要与5纵的整个部署相呼应。
常玉清准确执行上级指示,部队站稳了,力量扩大了,配合新四军第5支队粉碎了日军“扫荡”,建立民主政权,保障皖东北与淮海根据地的联系,完成了纵队首长交给的任务。
5纵队从淮海东渡开往苏北盐阜区之前,皖东北地委成立,张彦为书记。淮海地委和皖东北地委隶属苏皖边区党委领导,按当时体制,苏皖边区党委上面还有5纵军政委员会,最高领导者是黄克诚,韩振纪也是领导成员之一。
9月30日,韩德勤指挥所部89军、独立6旅1.5万人向驻守海安地区的新四军发动进攻。新四军从大局出发,退出姜堰,但韩德勤更猖狂,于9月30日攻占营溪、加力市阵地,10月1日进逼舍芦滹、任家庄一线,距黄桥仅30里。
陈毅急电黄克诚,要他抽出一部分主力迅速南进支援。黄克诚回电:“即刻出发”。10月3日,毛泽东关于黄克诚部行动方针致电周恩来:韩不攻陈,黄不攻韩,韩若攻陈,黄必攻韩。(《新四军文献》第1卷第641页)
10月4日,黄克诚亲自到部队进行动员,韩振纪根据黄克诚的意图作战斗行军部署:纵直机关、第1支队全部3个团和第2支队两个团,当日夜分路出发,沿河南下驰援。5纵第1支队作为先锋部队,彭明治率第1支队部、第2团、第3团为左路,突破日军封锁线,向盐城挺进。第1支队第1团为右路,在涟水以南歼敌1500人,渡过盐河后日夜兼程南下。
5日当夜,5纵1支队彭明治司令员报告韩振纪参谋长:支队直属机关、3团(团长王良太)以及八路军第5纵队后方办事处,从陆庄(现大套乡二浦村)渡口过废黄河,至陆庄、徐庄、于庄一带。韩振纪告诉他们:不要久驻,稍事休整即继续向东坎镇方向前进。随即,田守尧司令员率5纵队第2支队渡过运河,与1支队会合,继续扩大占领区,第5团在外线津浦路西,策应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第4支队防止桂军袭扰的行动。
黄克诚指挥5纵主力部队快速进军苏北,稳扎稳打,适时则变,章法不乱,这些都很对韩振纪的脾气,他这个参谋长执行黄克诚作战命令,运作游刃有余,同时,各支队配合良好,一路挺进。
韩振纪协助黄克诚率八路军第5纵队驰兵挺进途中,连拔佃湖、东坎、东沟、益林、阜宁、建阳、湖垛、苏家嘴等数城镇,再逼盐城。
期间,部队行至西坎,与国民党军保2旅和税警总团遭遇,将其击溃。八路军第5纵队先后歼灭顽军第8旅、第10常备旅和独立第3旅等部,切断了韩德勤的归路,与新四军一起南北两面夹击,并威胁其大本营兴化。
就在黄克诚、韩振纪率第5纵队南下突进途中,陈毅、粟裕指挥新四军3个纵队,于4日晚将韩顽独6旅击溃,进而将顽89军全部包围,歼其大部。6日,顽89军残部与独立6旅残部于营溪被我军追击全歼。陈毅、粟裕部乘胜追击,一举占领海安、东台等战略要地,并控制南通、如皋、海门、启东地区。10月8日,新四军取得黄桥决战的胜利,韩德勤率部退驻曹甸、兴化、车桥一带。
由于八路军第5纵队出发时距黄桥战场数百里,恰逢秋季大水,敌军重重拦阻,黄桥战事进展又快,因此部队经过强行军也没有能赶上参加一线战斗。黄克诚、韩振纪得知新四军胜利的消息,十分振奋,两人略作商议后,即令2支队第4团东渡盐河。张天云、张池明率第4团突破顽保安第2、第8旅防线,转进苏北盐阜区(江苏盐城、阜宁地区)。5纵队第1支队击溃伪军徐继太部约千余人,占领战略要地东坎镇。
这时,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2纵队乘胜北上,进至东台白驹镇。八路军第5纵队第1支队由湖垛南进龙冈、大冈、刘庄。八路军第5纵队第1支队胡炳云团和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2纵队段焕竞团,在刘庄、白驹之间的狮子口胜利会师。据大多数材料记载,会师时间为1940年10月10日。5纵从10月4日出兵淮海,到与新四军又一次会师,时仅一周,可谓兵进神速。
同日,韩振纪接5纵1支队彭、朱电报,该部周长胜团(第2团)在盐城北郊与顽军独3旅发生激烈战斗,顽军伤亡700余后逃走,周长胜团遂进占盐城。黄克诚即让韩振纪将彭、朱电报转胡服、陈毅,并请示下一部行动。
胡服于1940年10月11日致电毛泽东、王稼祥、叶挺、项英、陈毅、张云逸、罗炳辉:
接到彭朱支队真日(注:11日)电称,该支队一部已于灰日申(注:10日15至17时)占领盐城,并以一部向东台前进。己令克诚速向东台前进,以便迅速与陈(毅)支会合于东台。
(《新四军文献》第1卷第694页)
相隔月余,八路军第5纵队再次占领盐城。第1支队和5纵后方办事处进驻盐城后,建立了县政府,恢复经济,开展统一战线、反奸、肃特、剿匪、减租减息等工作,还组织民兵和游击队维护地方治安。
会师后,八路军第5纵队1支队1团与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2纵队6团活动于步凤、方强一带。不久,八路军第5纵队2支队控制了阜宁全县,攻占了淮安的东部和车桥的北部,把韩德勤部包围在车桥至曹甸之间狭窄的区域里。
黄克诚、韩振纪率领八路军第5纵队指挥机关驻在阜宁县东沟、益林一线。地方党组织同志随之开展工作,召开各界人士座谈会,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当地商店照常营业,人民生活稳定,社会秩序井然。
八路军第5纵队到达阜宁地区后,黄克诚特地交待韩振纪与当地一些开明士绅及知识界人士来往。韩振纪与宋乃德(兼任阜宁县长)一起主动登门拜访他们,还请他们到纵队司令部作客,向他们宣传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和抗日民主政府的方针政策。在这些人中有位何冰生,书香门弟,富有学识,在阜城有些影响,韩振纪与他共谈《论语》,相互之间加深了解,增强信任,在他的帮助下,团结了这一地区的不少名人支持抗日根据地的建设。
一次,韩振纪带了司令部参谋及警卫战士十余人到第1支队谈西南部的防御及友邻部队配合的问题,途中遇雨,又湿又寒,不得不在一个村庄里宿营。房东是家境普通的农民,战士们在厢房休息,韩振纪在北屋和房东聊家常。房东十分热情,全家人忙前忙后,还主动向韩振纪介绍方圆数十里的地形交通和风俗人情。韩振纪再三交待参谋千万不要给人家添麻烦,弄些干粮简单充饥即可,并且要付钱。到晚上吃饭的时候,房东端上一盆炖鸡肉,韩振纪的脸色马上沉了下来,实在忍耐不住,厉声批评那个参谋:“我说过不要特殊,为什么还让老百姓杀鸡?”韩振纪把那个参谋说得满脸通红。韩振纪对这户房东表示感谢和歉意,并向他们讲述了八路军、新四军是人民子弟兵,和国民党军队完全不同。韩振纪坚决不肯吃这盆炖鸡,临走时,还让参谋给房东两块大洋,让他再去买几只下蛋鸡。这位房东经历了这件事很感动,逢人便说:“共产党的部队好!”
前文讲过,中央曾拟定八路军第2纵队全部南下华中。1940年10月11日,彭德怀、左权等报告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刘少奇说,巩固和发展华中仍然是目前情况下的基本方针,准备在12月适当时机,派杨得志部到华中与黄克诚部会合,归刘少奇指挥(陈浩良:《左权军事年谱和文摘》第73页)。10月17日,中共中央书记处致电北方局:
北方局:
此次陈毅、黄克诚两军大胜,苏北大部为我占领并联成一片,此为华中最大一块根据地,对全国有绝大意义。非有大批干部不能建党、建政、建军。延安与华中交通已断绝,有人亦派不去。望你们从晋东南、冀南及晋察冀三地,下决心抽调300至400个有经验的党、政、军、民工作干部,随杨得志南下,交胡服分配使用。
(《新四军文献》第1卷第647页)
从战略意义方面讲,在黄克诚、韩振纪南下之初的这一阶段,分兵于尚未结束,黄克诚一人身兼五职,就是为两部会合后的人事安排留下余地。后来,由于种种情况,杨得志部那一部分第2纵队未能南下成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