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所:1939 年冬我军在反击国民党顽固派军队所制造的磨擦中,缴获了张荫梧、侯如墉等部的修械所当时,将缴获的修械所和我赞皇县修械所合并成立了“晋冀工作队”他们艰苦创业,两三个月时间就生产出儿十支新矿车运输,自然条件十分方便。1941 年建厂,厂长韩国祯,指导员陈海清。因无需机器加工设备,厂房主要利用庙宇及弃旧民房,半成品送黄崖洞1 所进行机加工。
下赤峪子弹厂:位于黎城县下赤峪村。1940 年3月建厂,开始主要是复装枪弹。厂房设置在关帝庙吧,参加生产的50 余人,由3 名从太原枪弹厂出来的工人孙永福、王秀廷、谭振玉等同志组织生产。厂长王化南〔后沈鼎祥),指导员吕明珍〔 后易辉),我到职后,除了解上述情况外,还着重了解了两个方面的基本情况:一是技术人员情况。组建军工部前后,八路军总部已从延安抗日军政大学等单位调来一批技术人员:如留学德国学冶炼的陆达,留学日本学电机的程明升、学机械的郭栋材,还有大学毕业学过机械、上木、动力工程的郑汉涛、陈志坚、高原、唐成仪等数l0名同志还有一批专业技术熟练的工人,如李作锦、刘贵福、齐宣威、沈鼎祥、白英、韩忠武、孙永福、李相池、韩国珍、赵芳等同志,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培养出来的“土”专家,如石成玉、教逢春、魏振祥等二三十位同志。他们在机、钳、锻、铸、木以及其他特殊工艺中,均其有精湛的技艺。这些“土”、“洋”专家结合,成为太行兵工专业技术上的生力军。二是白然资源的情况。太行山上的煤、铁、陶上、耐火材料、硝、磺、铜、锡、木材等蕴藏丰富,且极易开采;还有平汉,正太、同蒲、道〔河南滑县道口镇)清(河南沁阳县清化镇)铁路可源源供应道轨。这两个方面的情况,使我对发展太行兵工事业非常乐观,充满了信心。当然也存在着不利因素,那就是战争的破坏、敌人的封锁、山区道路险阻、交通不便以及物质生活条件艰苦等等。但我相信,有党的领导,在具有高度觉悟的军工战士面前,这些困难都是能够克服的。
产 品 研 制
一、改进冶炼技术
处于太行山西侧的山西省阳泉、武乡、和顺、潞城、长治、晋城等县的煤铁资源极为丰富,但冶炼方法却十分落后。方炉、塔锅炼铁,是当时山西各地采用的最普遍的炼铁方法,也是最古老的传统冶炼工艺。设备虽简陋,但在战争年代却不怕被捣毁,捣毁了也容易重建,适用于游击战、运动战中的军工生产。我军接收柳沟铁厂后,对这种传统冶炼工艺,进行过初步改造,加大了方炉、柑锅容量,改善了通风条件,出铁量成10 倍地增长,铁质也大大提高,还第1 次炼出了可加工铸铁。
1940 年根据彭总的要求,军工部研制生产掷弹筒及其炮弹。方炉、坩埚炼出的铁是白口铁,这种铁性脆又硬,不能切削加工,无法用来制造炮弹,因为炮弹铸造成型后,要车弹口、弹带和尾部,要求表面车光,尺寸精确,两端还要挑出螺纹、丝扣,以便安装引信和尾翅。如何把白口铁变成可切削加工的半成品、铸造成炮弹壳呢?这是解决炮弹生产间题必须首先突破的技术难关。我们在柳沟铁厂成立了试验小组,派陆达同志去指导。试验小组根据工人孙兆熙的建议,和陆达在国外学习的有关原理,反复组织闷火试验,终于炼出了可以进行切削加工有一定韧性的生铁铸件,从而为大批量生产掷弹筒的炮弹毛坯和眨迫击炮的炮弹毛坯提供了物质基础。从此,柳沟铁厂铸造的炮弹毛坯源源不断地运往1所、3 所再加工成炮弹,从1941 年4 月起,在太行山上开创了大量生产自制炮弹的历史。这是根据地军工生产上的一件大事.是冶炼工艺的一次飞跃。
我们还在显旺建立了锻工厂。全厂有一见百名锻工,用道轨改制成火炮、枪和弹所必需的锻制品毛坯当时没有动力设备,炉大、锻体大,怎么办?就人工拉起自己改装的多头风箱和超重大型吊锤,把细长的道轨分解成多种坯形,锻成步枪枪身、节套、机柄、撞针和炮弹尾管等大小零件的毛坯;把细长的道轨脊〔道轨面)锻成粗短的掷弹筒、炮身。在那些年,成千上万合乎规格的各种钢料毛坯,不断地运送到黄崖洞兵工厂加工成品。
二、火药炸药的研制
抗战初期,我们填装手榴弹、地雷的炸药,都是黑火药。随着形势的发展,毛主席号召我们尽一切可能发展工兵炸药。朱总司令和彭副总司令也要求我们:广泛收集人才,研究生产火药、炸药,要做到弹药自给。1940 年冬,我们开始闯黄色炸药的第1 关一制酸,没有酸就没有烈性炸药。我派在天津河北工学院化学系毕业的王锡暇、张浩和太原火药厂的工人王化南,组成试验小组,研制硫酸。他们来用老百姓盛水、储粮的陶瓷缸和专门制作的陶瓷管,运用铅室法制酸原理,把同样大小的缸,每两个一组,口对口垒成塔形,塔与塔之间用陶瓷管接通,几个塔连接一起组成缸室代替铅室制作硫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