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八路史话 >> 回忆史料
刘 鼎:太行兵工
2011-03-09 14:03:02
作者:本站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七七事变后,八路军总部奉命率3 个师开赴华北,指挥华北前线的抗日斗争。第129 师和八路军总部先后于1937 年底和1938 年初进驻太行山区,开辟抗日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和教育下,爱国热情高涨。我们部队的兵源不成问题,函待解决的是武器问题。毛泽东同志于1938 年10 月在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指出:“游击战争的军火接济是一个极重要的问题。”“每个游击战争根据地都必须尽量设法建立小的兵工厂,办到自制弹药、步枪、手榴弹等的程度,使游击战争无军火缺乏之虞”。在这次中央全会的政治决议案中,把提高军事技术,建立必要的军火工厂,准备反攻实力列为中华民族当时的紧急任务之一。

  八路军总部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和中央军委的战略部署,自力更生,因陋就简,逐步建立了太行山区的人民军事工业。开始,只有几个分散的随军修械所(或班)。总部于1939 年3 月决定成立军事工业科,统一领导和管理太行山区的军工生产。6 月,军工科扩大为军工部,隶属后勤部领导。军工部成立后,组织力量加强了,军工队伍,特别是技术人员队伍壮大了,逐步将各修械所改建为4 个步枪制造所,l 个复装枪弹厂,l 个炸弹厂(造地雷、手榴弹), l个试验所,到抗日战争胜利时,已发展成有矿山、铁厂、机械厂、化学厂、枪厂、枪弹厂、炮弹厂以及工业学校等10 多个单位,职工3000多人的一支比较完整的人民军工队伍。军工生产从最初锻造大刀片、长矛、红缨枪、刺刀、破坏铁路的工具到修理机械、大炮,改装机枪、迫击炮,造地雷、手榴弹,发展到成批制造步枪、掷弹筒、迫击炮、枪弹、掷弹筒弹、迫击炮弹、山炮弹、发射药、炸药及军工生产装备等20 多种产品。

  广大军工战士用赤诚的爱国心,用智慧和辛勤劳动,用鲜血和汗水,谱写了我国军事工业发展史上的光辉篇章,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艰 苦 创 业

  我是1940 年5 月调到军工部任部长的。原军工部长刘鹏改任副部长,孙开楚任政治委员。

  在我调来之前,太行山区军工生产已初具规模,有4 个步枪制造所〔 即军工部第1、2 、3 、4 所)。

  1 所:位于黎城县城西北约45 公里的水窑山里,厂区北有黄崖洞,故又称黄崖洞兵工厂。厂区周围群峰环抱,地形险要,是经左权副参谋长和后勤部杨立三部长亲白勘察,报经朱总司令、彭副总司令批准定点兴建的。这个所是1938 年9 月,由总部安邑修械所、115 师344 旅修械所和129 师修械所组合而成的。在所长陈明升主持下,1939 年7 月开工建设厂区。没有砖瓦,就检起石头垒墙,开山掀石板盖房顶,伐木作梁柱门窗,不到半年时间就盖起了一座座简易厂房其中有动力机工房,钳工房,木工房,锻工房,组装房等5 个独立的工部。约有二三十台不配套的车、铣、刨、钻等杂旧机床,3 节锅炉及蒸气机、发电机等设备。除工房外,还建有职工宿舍、食堂,俱乐部及其他生活设施。工人大部分来自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他们都是不甘为敌人卖命的抗日进步分子,其中有技工李作锦、齐宣威、韩忠武、李鑫德等。还有民间匠人教逢春一家和石成玉,以及河北峰峰煤矿的赵芳(1939 年9 月、他在中共磁县县委的支待下,将一批机器运到了太行山)在建设过程中,又从各地调来一些工人(包括从延安调来的刘贵福、刘先惠等熟练技工)。到新厂房建成时,已有职工680余人,

  2 所;位于平顺县偏僻的西安里村,地势险要。1939 年7 月由曾任红军师政委的徐长勋领导筹建。后又调曾任红31 军政委的张广才任政委,长征干部、做过镟盘工的郝希英任所长,从l所抽调职工四五十人,又从延安调来100 余人,正式命名为军工部2 所,有机床7 台。从10 月下旬全面开工到12月底两个月左右时问里,共修理枪械四五百支(件),并依靠手工试制出两支新79 步枪,送到朱总司令处报喜。1939 年底阎锡山发动“十二月事变’,国民党军庞炳勋部又不断在驻地附近制造磨擦、为了保障安全生产,2 所于1940 年1月奉命将人员、机械分别并入l 所和3 所。

  3 所:位于辽县高峪村,是在1939 年10 月由总部供给部高峪修械所、129 师先遣支队梁沟修械所、杨家庄炸弹厂、武安县政府修械所等单位合并而成的,所长吴卓然、教导员王永庆。该所借用民房作为钳工房、仓库,办公室及宿舍,还修建了锅炉房、机工房、锻工房,有蒸汽机及车床10 余台,以造枪为主,也造手榴弹、地雷,后又造了掷弹筒等。1940 年由郝希英任所长,张广才任政委(后肖光明)。从1940 年到1944 年,3 所规模逐渐扩大,生产蓬勃发展,成为太行根据地一个较大的兵工厂和军火供给地。

|<< << < 1 2 3 4 5 6 7 8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刘转连:激战上下细腰涧
·下一篇:王振祥:红色铁骑下太行
·高克林 张达志:坚持在大青山上
·傅 钟:敌后抗战的开端——忆八路军总部开赴华北抗日前线
·杜季伟:铁道游击队的创建与发展
·赵守福 于化虎:海阳地雷战
·陈正湘:激战方太口
·陈锡联:夜袭阳明堡飞机场
·陈士榘:威震广阳
·程子华 宋任穷:三打石友三
·陈赓:抗战的回顾
·陈再道:东进冀南
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八路军太行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八路军太行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版权所有 2010 八路太行纪念馆
技术支持: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山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
邮箱:bljl-001@163.com
电话:0355-6437583(办公室)、传真:0355-6438666(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