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四次回到龙岩,情系老区群众生产生活
邓子恢认为,党成为执政党以后,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脱离群众。要教育干部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群众的实践作为衡量党的路线和政策的最高尺度,把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党的最根本的工作方法。
1953年,中央成立农村工作部,农民运动专家邓子恢出任农村工作部部长。龙岩是邓子恢的家乡,他熟悉这里的一切,十分关注家乡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11月,邓子恢首次回到龙岩,见到全县的农业合作化运动正如火如荼地开展,非常高兴。在龙岩县召开的三级干部会议上,邓子恢作了关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粮食统购统销工作的报告。他在深入东肖等地的互助组、初级社调研时,勉励大家要“稳步前进”,要“做好一步再进一步,做好一乡再做一乡”。
1956年11月中旬,深入农村第一线了解全国实现高级化后的农村面貌的邓子恢副总理第二次回到家乡龙岩。在短短的40天时间里,他不顾年迈体弱多病,以极大的热忱致力于调查研究。他拄着手杖,亲自到白土、西山、铁石洋等地考察,召开了10多次座谈会,先后接待群众约700人次,处理来信1400封,了解了许多在北京无法知道的情况。邓子恢这次回家乡,旨在巩固提高现有的合作社。他先后6次向中央报告了考察的情况,引起了中央的重视,为全国“巩固提高合作社起积极作用”。
1961年,这期间,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三年困难时期,龙岩县也出现严重困难,从龙岩县委领导到大批群众,纷纷给邓副总理去信,反映情况,家乡的问题也深深牵动邓子恢的心。广州工作会议之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领导纷纷深入进行调查。
1961年4月初,邓子恢率领调查组到达漳州调查。4月15日,邓子恢和张鼎丞一道回到了龙岩。这是邓子恢第三次回到故乡。一到龙岩,邓子恢、张鼎丞就分别率领工作组展开了紧张的调查工作。邓子恢在龙岩20多天中,先后参加龙岩县东肖公社社员大会,龙岩地委机关党员干部大会,宣讲《农村六十条(草案)》;到东肖、湖邦、曹溪、小池、城关等公社召开社队干部座谈会,了解情况,研究问题;接待络绎不绝的父老乡亲的探视、来访,叙旧情,解疙瘩;随后到东肖公社的中民大队、后田大队、龙泉大队做调查,他召开各种形式的座谈会,走家串户,参观食堂,查看田园、山场、水利工程,尽量了解实际情况。他的到来,给龙岩人民带来了温暖和鼓舞。
他来到后田大队,这是他开创闽西革命根据地最早举旗暴动的地方。他1938年离开闽西后第一次回到这个村子。他见青山成了荒山,田地禾苗不壮,村头猪牛很少,许多乡亲面有饥色,不由得一阵心酸。他挨家挨户看望了乡亲和烈军属。白发苍苍的老接头户陈东坑,亲自用开水调好一碗蕉芋粉,加了一点糖精拌了,双手颤巍巍地捧给他,说:“绍仔(邓子恢乳名),你难得回家,本应好好招待,过去那一阵子你回来,我可以招待你吃白米饭,如今没有白米了,这是我家最好的东西了……”邓子恢接过碗,心有说不出的难过。他不顾自己严重的糖尿病,也不顾医务人员的劝阻,喝完了这碗凝集着老区人民深情的蕉芋粉。
邓厝全村老老少少都争先恐后来看望他,为了答谢父老乡亲的接待,邓子恢托人买了许多面条,在下邓厝的家里煮上几大锅,请父老乡亲都来吃面条。他在场给大家鼓劲说:这几年农业生产没有搞好,主要是受了“瞎指挥”和“共产风”的影响。现在毛主席下了《农村六十条》,就是为了要纠正这些错误。今后农业生产靠农民自己当家作主,坚决按照《农村六十条》办,千方百计把农业生产搞上去,还要搞副业生产,像革命战争年代支援红军那样支援国家。那个时候,冒着生命危险都过来了,现在解放了,只要大家齐心协力,这个困难时期是一定可以渡过的。随后,他同东肖公社干部一起,研究如何领导群众,战胜困难,搞好生产的办法。
这次的农村调查之后,使邓子恢深入了解到“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给农村造成损害的严重性,也认识到从郑州会议之后纠“左”还远未彻底,《农村六十条(草案)》仍然留着很多的平均主义的规定,需要修改、补充。基于这种认识,5月13日,他向中央写了《关于闽西农村调查的报告》,提出:食堂应该全部停办。在自留地少而又有荒地的地方,应该允许社员开荒,谁开谁种谁收等问题。
邓子恢的这些意见,都是来自群众,来自实践,是大胆的,建设性的;是对《农村六十条(草案)》的突破。5、6月间,中央北京工作会议通过的《农村六十条(修正草案)》中,邓子恢的这些意见大部分被吸收进去了。只是一些属于基本核算单位下放的意见,1961年9月,才被毛泽东所重视。
1961年10月,邓子恢带领工作组经郑州、南昌,于28日到达龙岩。这是他在1961年内第二次到龙岩。龙岩人民听到邓子恢又来了,欢欣鼓舞,他们说:老邓前次带了《农村六十条》来变,这次说是带了“大包干”来变,来一次变一次,一次比一次好。邓子恢一到龙岩,就随工作组到东肖公社的后田、邓厝、盂头等大队搞基本核算单位下放生产队试点。
经过10来天的紧张调查工作,试点工作接近尾声。11月9日,邓子恢向中央写了《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试点情况的调查报告》。对邓子恢这个报告,中央认为很好,于11月23日批转了。毛泽东在为中央起草的批示中建议“各省委第一书记带若干工作组,采取邓子恢同志的方法,下乡去,做10天左右的调查研究工作。”
风云变幻,始终密切联群众,邓子恢是长期站在党的重要工作第一线的实践家。历史已证明,邓子恢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先驱,连同他的历史功绩载入史册。《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邓子恢等同志提出了农业中要实行生产责任制的观点……在当时和以后都有重大的意义。”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邓子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指导思想和工作作风是当今改革开放中求真务实、亲民执政的重要内涵和重要渠道,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书目:
《邓子恢传》人民出版社 《邓子恢文集》人民出版社 《闽西人民革命史》中央文献出版社 《龙岩人民革命史》厦门大学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