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九年,从井冈山上下来的红四军转战入闽,首战长岭寨,消灭土著军阀,进而占领汀州城。从山背后翻上山来,立在宝珠峰头,便可见四围山色中的一座城市。对常年在山凹里打转的红军将士来说,眼前所见,感觉就是一个很大的城市。尤其是在一场大捷之后,喜悦之情是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当年的红军将士是从宝珠门整队进城的。宝珠门是小城的南门,由于城门内迁移了一座寺庙来,便成了双重城门。两重城门之间的空地,形成一个天井,颇有意趣。宝珠门,正对着宝珠峰。宝珠峰的背后,隐隐可见一带起伏的山峦。其中的一座叫长岭寨,便是战场所在。进城的红军将士接下来自是规划蓝图,动员革命。当他们再沿着南大街走出古老的宝珠城门,已有了焕然一新的军服,雄纠纠气昂昂地驰骋于闽赣大地,进行着工农革命的武装割据。
这年秋天,红四军二次入闽,由四都到濯田一路行军,到达一个叫水口的地方。汀江流到这里,江面变宽,江流漫漫。涨水时,更是水势汹汹。那里设了个渡口,有渡船供摆渡往来。平时,只有附近的村民往来,那渡船便往返摆渡,给村民提供便利。人多的时候,比如赶墟,也是很忙碌的,但哪里见过渡口边一下子来了两三千人的队伍,且都要赶紧渡过江去。接洽的人跟船工讲,赶过河去,是要去占领新区,战斗任务很紧急,后面又有江西跟过来的反动军队,附近还有反动民团的骚扰。那船公便回村里,动员几个会撑船的船工,又找了几条小船,那些小船原本是用于江面上打鱼的。几条小船撑来了,连同那条较大的渡船,一齐摆在江边。红军将士排成整齐的队列,便在水口这个地方准备渡过汀江。当时,是那几个船工奋不顾身,日夜摆渡,从而将红军将士渡过江去。接洽的人给每位船工发了几块银元,算是酬劳。有的船工一直将银元保存着,舍不得用,直到解放后还拿出来给人看,并跟人说:当年的红军,给这么多的钱,真是仁义啊!
伟人毛泽东在《清平乐•蒋桂战争》中写道:“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红军是利用蒋桂军阀开战的有利时机,高举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从而拓开苏维埃工农割据的新局面。词中以金瓯作比,可见对这一方土地及工农革命的珍爱。毛泽东的《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曾以《词六首》为总题于解放后集中发表。作者写于一九六二年四月的《<词六首>引言》说:“这六首词,年深日久,通忘记了。《人民文学》编辑部搜集起来,要求发表,因以付之。回忆了一下,这些词是在一九二九至一九三一年在马背上哼成的。文采不佳,却反映了那个时期革命人民群众和革命战士们的心情舒快状态,作为史料,是可以的。”这些马背上哼成的词作大都与当时的战事有关,贯穿起来,就是史诗性地再现,洋溢着革命的豪情。比如写于一九二九年十月的《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是于打下上杭城后,诗人看到战场上怒放的野菊花,感觉到黄花胜于春光。面对着眼前寥廓的江天,诗人不仅豪情满怀,且自信满满。
在伟人的词作中,红旗是一个鲜明的意象,其内涵可以指革命、军队、战争等等,合而言之,就是工农割据的革命武装斗争。比如写于一九三0年一月的《如梦令•元旦》:“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这首词的相关背景是面对敌人的会剿,决定由朱德率主力转移赣南,并相机占领广昌。由毛泽东率队掩护主力转移,后由古田北上,经原属汀州的宁化清流归化三县,翻越武夷山南脉,到达广昌,同主力会合。那风展红旗如画,形象地再现了革命队伍的进军。又如作于一九三0年二月的《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漫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古田会议后,全军士气大振。雪里行军,情怀更迫切,表明高昂的战斗激情。命令已经发布下达,此行是要去攻打重镇吉安,风卷红旗,斗志昂扬。
革命征途千万里,其间不无波折。且看作于一九三〇年七月的《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赣水那边红一角,偏师借重黄公略。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国际悲歌歌一曲,狂飙为我从天落。”相关背景是要全国总暴动和集中红军攻打中心城市,即所谓会师武汉饮马长江。红一军团主力由汀州出发,向江西进军,计划夺取南昌、九江等城市。因敌军有备,改向吉水、永丰等地,并进军湖南,与红三军团会合,成立红一方面军。再如作于一九三一年春的《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万木霜天红烂漫,天兵怒气冲霄汉。雾满龙冈千嶂暗,齐声唤,前头捉了张辉瓒。二十万军重入赣,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这是写反第一次大围剿的,战略上先大踏步退却,诱敌深入,再集中优势兵力歼灭敌人。那红旗缭乱的场景,写出了声势浩大的革命群众斗争景象。又如一九三一年夏的《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赣水苍茫闽山碧绿,红军将士不怕辛苦,长途奔袭,横扫千军,从而打破了步步为营的围剿,取得巨大胜利。红旗高举,一路昂扬,长征途中,仍是这样。如作于一九三五年十月的《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诗人钟爱红旗,红旗是革命的指引。“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千百万工农群众在红旗的指引下,与地主恶霸展开不屈的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