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专题>>红色博览>>《红色闽西》(闽博编写)>>正文
华喦——山水画与文人情结
2014-11-06 10:29:43
作者:黄流松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文人,追求独立思想、独立人格、独立价值、充满人文关怀的有文化的人。我们历来喜欢把能读、能写、能画的人称之文人,自古书画是一家。中国文人的“情结”是指文人在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的共同作用下,在历经几千年的衣钵传承后形成的一种共同的心理习惯,包括思维习惯、情感习惯、审美习惯与价值取向等。中国古代的大画家,大都是文人,名士或隐者。

    华喦, 字秋岳, 一字空尘, 号新罗山人。1682年生于福建上杭县(晋时为新罗县) 华家亭, 1756年卒于杭州。华喦出身贫寒, 其父华常五乃一介农夫, 兼职造纸工人。华喦做过造纸作坊学徒。华喦自幼勤奋好学, 曾经在乡里画过土地庙、龙王庙壁画。康熙四十二年( 1703年) , 华氏祠堂重修, 众乡亲举荐他画祠堂壁画, 遭乡绅拒绝。华喦乘夜晚悄悄在祠堂画了四铺壁画, 随即离家出走, 来到杭州。之后时常往来于杭州、扬州之间, 卖画为生。

    “金脸银花卉, 要讨饭画山水。”这句话是在“康乾盛世”的扬州曾广为流传过的一则民谣。从清代中叶开始, 花鸟画开始占据画坛主流地位, 从“扬州八怪”, 到金陵画派, 以至晚清的海上画派, 其中的大家无不是花鸟画大师。在现今名为“八怪”的诸多画家中, 只有两位画家山水画作品相对较多, 一位是高翔;另一位就是华喦。以周积寅、王凤珠所编 《“扬州八怪”现存画目》所记来看, 高凤翰有作品225件, 其中山水50件, 不到总数的20% ; 金农作品250件, 山水6件, 占2. 4% ; 黄慎作品483件, 山水作品有39件, 占8% ; 李鳝作品有500余件, 山水作品只有12件; 边寿民作品139件,只有3件可以勉强称之为山水的作品;李方膺现存作品中只有1件《山水册》;而华喦在其503件著录作品中, 有山水类作品近200件, 约占40% 。

    华新罗在“要讨饭画山水”的情势下仍然选择了山水, 显然不仅仅是因为一种对贫困生活不满的清高表白和理想寄托, 华新罗在来扬州创作了大量花鸟画出卖之际, 仍然矢志不渝地选择山水画, 显然还有着更加深层次的情结。

    这个选择就是缘自一种深层次的文人情结。

    在“扬州八怪”的年代里, 文人士夫还是一种非常有地位有声望的人生选择, 虽然那个年代里的商人可以挥霍、可以夸富、可以养士, 可是他们仍然是受人歧视的低阶层的“末流”,他们收留文人于家中, 他们举办种种文会雅集, 不过是为了博得一点文采, 获得附庸风雅的资本。文人虽然已经开始潦倒, 可他们仍然在人们的心目中排在“士、农、工、商”的前列。从绘画市场来看, 如果哪位画家能够得到一官半职, 考中举人进士, 所谓有过功名, 那么他的画就会有更多的慕名求购者。金农对于市人重功名的购藏心理就看得很清楚:“郑进士亦擅画竹,  皆以其曾为七品官, 人争购之。”

    华喦曾经当过卑微的造纸作坊学徒, 自小学画干得又是沫墙的画匠活计, 意欲以画谋生而来到杭州, 却发现这里是一片读书士子的天下,幸好结识了徐逢吉、厉鹗、金章声等名士, 指点他读书。据徐逢吉记述, 华喦“壮岁苦读书, 句多奇拔, 近益好学, 长歌短吟, 无不入妙。” 一个“苦”字, 一个“好”字, 透露了华喦向往文儒的价值选择。

    华喦的学生张四教在《新罗山人像》的题跋中记叙了华喦的这么段表白:“盖画意不画形……虽然画艺也, 艺成则贱。必先有立乎, 其贵者乃贱之,读书以博其识,修己以端其品, 吾之画如是而已。”

    这是地地道道的文人画理论。如此, 我们可以从福建山乡来到人文江南的华喦是立意要改造自己的绘画, 从一位职业画匠提升自我, 成为一位地道的文人画家。那么,华喦通过什么途径实现这种提升呢?这就是山水画。自文人画出现之后, 除了梅兰竹菊之类四君子画之外, 山水画成了文人士大夫们在仕与隐的两难中“不下堂筵、坐穷谷壑”, 标榜其泉石之心的主要方式。直至明代中叶, 一直对文人画有重要影响的董其昌梳理出一条文人画的家谱来, 那就是从王维、董源至明四家,而后清代的画学家们又把董文敏、“四王”续了上去。这些文人画的文脉延续者, 都是山水画大家。这不能不影响到自学成才、了无师承, 又要在文儒荟萃的江南谋生的华喦。他在多种场合表白过自己对山水画和自然山川的热爱:“倪王合作一帧, 昔在朗中丞幕府得观,由来二十年不能去怀,时夏闲居,追慕前贤标致,殊觉气味十足,心骨萧爽也。”

    新罗山人选择了山水画, 是想要向文人画家圈子表明其文人画家素养, 借山水画开具一纸身分和品节证明。

    可是毕竟华喦创作出的山水画, 在扬州画派中是数量最多的, 如果只是为了证明自己跻身文人画家之列, 具备文人画品格, 也不至于此吧?他还有更为重要的事儿, 就是用他的山水画技养家糊口。因此, 他的山水画还要尽量与公众志趣相谐调,才能为他的生活谋得一两块碎银子。这是华喦山水画必须要解决的“随俗”问题。于是, 华喦开始把“金脸”与“讨饭山水”结合,形成了一种山水人物合璧的“新”山水画。这是华喦发挥所长, 恢复宋画传统, 折衷文人画格与职业画师所能, 随俗而超俗的策略性选择。如果我们对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扬州八怪”全集》中《华喦》一册收录的作品作一个统计的话, 就会看到, 在华喦的105幅山水画中, 带有人物的山水画55幅, 超过了一半。这些作品, 或者以人物为主而配以山林泉松, 或者以崇山茂林为主, 而隐逸之士居游其间。《空亭悟赏图》描绘了一间高耸于危崖峰腰的攒尖四方亭, 亭边古松槐木, 枫林杂叶, 顾盼生姿, 亭内两位老叟倚坐四望, 童子持杖侍立, 亭外群峰插天, 飞流直下。这幅作品中的人物尺度并不大, 属于山水中的点景小人, 然而华喦却把两位老者刻画精细, 用笔不茍, 神态生动。而且,山亭和老者几乎就处于画面正中的视平线上, 成为了必须顺应人们喜爱花鸟人物的习俗, 将山水与人物结合起来, 并且让人物更多地活动在日常交往的生活中, 而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道修炼中。华喦的山水人物合璧图, 从题材选择上看, 也有着迎合徽商和市民的“好儒”、“尚逸”价值取向,博取顾主欢悦的市场意识。《沈瑜笃学图》、《崇儒馆图》两画的题材, 都涉及诗书传家、尊儒办学、修品取仕的主题, 这正是康乾时代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对于扬州这个地方来讲, 经商盐运、资助文事, 主要以徽商为主, 徽商以“贾而好儒”知名。华喦此画, 显然有着意在迎合顾主所需的市场意识。

    在随俗之际,华喦又超越了世俗,实现了文人画的一次新飞跃。他没有一味地画人物写真,而是把人物画改造成了人物山水画(或称山水人物画)。他把宋人风景画中一丝不茍画点景人物的传统继承了下来,并且将人物放大成为画面的主角, 搁入画眼位置, 让传统样式再一次发扬光大。他让山水中的人物,或者人物周围的山水环境成为充分地表达他“离垢”、“淡泊”理想的。这样的山水,已经不同于缺乏文气涵养的匠气山水,而是文人寄意明志的工具。西汉杨雄说:“画为心声”,华喦的山水画无不在表达其内心的情感,充满浓郁的文人情结。

    中国古代文人有几种共同的情结,即漂泊情结、归隐情结、诗酒情结、乡土情结和悲秋情结。这种情结是中国古代文人在长期文化传承中逐渐形成的。一位文人的情感是很复杂的,华喦也不例外,他客居杭州,有很深刻的漂泊情结和乡土情结。我们从他的《离垢集》诗稿中读读他内心世界吧!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新发现的毛泽东题词——“华夏邓氏 千秋一脉”
·下一篇:回忆父亲张元培将军
·浅谈闽西印刷业对中央苏区的贡献
·闽西开中央苏区之先河举证
·龙门印记(外一篇)
·聆听革命故事 感悟群众路线(上)
·江德贤、何正生夫妇——参加南昌起义的革命夫妻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回忆父亲张元培将军
·新发现的毛泽东题词——“华夏邓氏 千秋一脉”
·红旗跃过汀江
·大型交响合唱 红旗不倒(歌词)(下)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浅谈闽西印刷业对中央苏区的贡献
闽西开中央苏区之先河举证
龙门印记(外一篇)
聆听革命故事 感悟群众路线(上)
江德贤、何正生夫妇——参加南昌起义的革命夫妻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与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回忆父亲张元培将军
华喦——山水画与文人情结
新发现的毛泽东题词——“华夏邓氏 千秋一脉”
红旗跃过汀江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