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长篇连载>>长篇小说《井冈山秘密交通线》>>正文
第五章
2015-05-08 16:18:49
作者:钟恒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点点心里有事,就睡不踏实,天亮不久,她就起床,她端着铜脸盆去河边洗漱,大黄狗跟在她身边。回到家,爷爷已做好了饭,一碗小河鱼、一碗豆角、一碗米粉肉、一碗花生米,还做了耐饱的糯米饭,她特地换了一个猪肝色的海碗盛饭,菜也是她最喜欢吃的,吃着吃着,她感到很奇怪,爷爷似乎知道她今天要出远门。她吃饱饭就去房间换上昨天晚上准备的衣服,戴上一个纯黑牛皮的礼帽,活脱脱一个俊小伙,她从房间出来,走到门口,爷爷已把那匹高大的枣红色的马,牵了过来,把缰绳递到孙女的手上。

    “马已喂好了,路上要亭一会,让它喝点山泉水,吃点嫩草.早去早回。”爷爷嘱咐道。

    “爷爷要照顾好自己,晚则明天,早则今天晚上,我就会回家,你不要担心。”点点故作轻松地朝爷爷笑了笑,然后跨上马,朝长义岭走去,大黄狗飞跑着跟在点点的马后。

    过了河,点点在路上遇到了这三个人。

    到了长义岭的古松树林子里,点点下马,让马吃草,她抚摸着大黄狗,大黄狗吐出红红的舌头,舔着点点的手.透过松树林的间隙,看到三个人快速地朝这里来,她知道那就是她要送的三个人.她想着爷爷一个人在家太孤单,牵挂他,一定度日如年,她拍了拍大黄狗叫它回去,大黄狗似乎听懂了点点的话,转身往回跑去。

    转眼间,这三个人走到点点的面前,对上暗号后,点点跟他们一一握手,自我介绍说“白猫,送你们进山。”他们都穿着中山装,背着一个背包,还拿了一些仪器,看上去的确是水文探测方面的专家,对外称是省朱主席从南京请来的。看来,黑猫还是做了一番功课的。遵守纪律,他们双方都没做更多的自我介绍。点点把大家带的行李全部搁在马背上,她赶着马走在最前面,三个人跟在后面。古老高大的松树林中,时不时地飞起一只黄灰色的野鸡,草丛中会突然窜出一只肥壮的野兔,乌鸦成群地飞起又落下,向阳山坡上,乌梢蛇在草丛中晒太阳,听到马啼声和人的脚步声,哗地溜走了.这些场景,点点见多了,他们三个人没有经历过,时时表露出好奇的表情,问或很惊讶,间或很惊慌,虽然已经过了霜降,早上赶路草上布满了露水,哈出来的气很明显,身上也有微微的寒意,走了一段路,大家都感到热,他们三个人都脱去外衣,或提在手上,或拎到衣领搭到后背上。点点也感觉到热,她只解开了四粒纽扣,中间那一粒没有解,那是掩护她高高的胸脯的,牛皮帽也没有摘,那是隐藏她一头秀发的。她不能暴露大姑娘的身份,她目前是一个男子汉。她回过头,问他们有谁要不要骑马?三个人都同时摇手,而且马上一起加快脚步。

    走出松树林,就是一个连着一个的村庄,村庄之间的稻田里是一丛一丛搭得整整齐齐的稻草,一群一群的麻雀在稻草堆上起起落落,靠近房子的稻田里,都是绿油油的蔬菜,还有农妇挑着高高的小便木桶给那些蔬菜浇肥,到处有老人牵着牛在田岸上吃草,一群小鸭则在河边草地上玩耍,河滩上十几二十来头牛吃着草,大多数是黄牛,也夹杂几头高大的水牛。这里的人家大多数是在青砖黑瓦的大房子前,盖一间或两间仅一层的矮小房子,做厨房或柴火间、杂物间,砌的都是土砖墙的,屋顶有盖瓦的,也有些人家穷一点,就盖杉树皮,土砖墙也不一致,有的是用石灰浆勾了缝,有些是粉了一层白灰,还有的连砖缝都没有勾,里外透着光,冬天北风呼呼响。房顶上突出一点的烟囱冒着黑幽幽的烟。起得早的人家已做好了早饭,母亲站在屋外,高声招呼在外做事的小孩回家吃饭,从窗户外经过,闻到鲜美的菜香、饭香。

    逆着河流往上走,不知不觉到了三田垅,这是尹道一的家乡,也是他的民团的总部,怎么办?自然而然地继续沿着河流走,还是拐弯绕开这个村庄?点点大脑里闪出了两个选择。她回头看了看同伴三人,又看了看前面枣红色的高头大马,她决定从三田垅这个村庄直接过去。

    这个村庄是他们一路走来看到的最好的村庄,清一色的青砖黑瓦房,清一色的五行一栋,中间是大厅左右两边各两排住房,清一色的马头墙,马头墙上画了许多山水画,第一个马头墙下方都有雕龙,村子的四周,建了四个三层楼的碉堡,碉堡上有人扛着枪值班.不知道碉堡上的人用什么方式传递信息,看到点点一行人,四个碉堡上的人很快就握紧机枪,村里突然走出四个挎着步枪的人,他们紧紧地跟在点点一行后面,走了一小段路,那个领头的民团团丁问走在后面的人来干什么?是哪里人?问的人是操着很浓乡音的国语,回答的人是带着软侬细语的南京官话,而且有一种居高临下的霸气,问的人顿时在气质上就矮了下来,他提出要看看包里的东西,那人示意点点停下来,那人拎下那个帆布包拉开拉链,都是各式各样的精密仪器,民团团丁睁开眼睛瞧不出什么名堂,便讨好地笑了笑,伸手去拿山东产的哈德门香烟,那个人轻蔑地一笑,主动取出两条烟,扔给他们。他们拿了烟,便往村子里走,连头也不回。

    摆脱了团丁的跟踪,他们继续赶路,走得轻快一些,速度也加快了许多.点点骑上高头大马,不停地环顾前面的路,她的眼睛特别尖,看到每个交叉路口的草丛中,或大树的后面,都躲着一个穿黑衣服扎白色着头巾的团丁.团丁看到行人会下意识地把背在肩膀上的枪握在手上,拉了拉枪栓,盯紧一段时间,待人走远了,才恢复常态.他们之间好像有一种特殊的传递信息的方法,几乎还没有看到他们,就一个一个地知道他们的到来。

    河水越来越小了,村子越来越少了,他们开始爬山。山腰上居住几户人家,门口都有个园子,屋后是一排梨子树,梨树上挂满了饭碗大的鹅梨,靠路边的房子侧面有个水缸,一根根长长的竹子从山坡上把小溪引水下来,流进缸中.水缸上面盖了块木板,木板上方的墙上挂了一排大概有十来个竹筒勺子,大家取下勺子舀水喝。坐下来休息了一阵子后,继续赶路。点点告诉他们翻过这座山坳,就进入了罗浮,罗浮以上就是亲人工农革命军的天下,但这一段路更要小心。

    沿着窄窄的石阶小路,他们爬上了山坳,山坳上有个凉亭,凉亭门楣上写了三个大字,旗锣坳。他们坐在凉亭里砖砌的墩上,休息一下,刚一坐下,马就在外面嘶鸣,大家还没有反应过来,两个门就被四个手握红缨枪的娃娃把住了。个子高的一个,厉声问道:“你们是什么人?跑进这里来干什么?”男孩的表情特别严峻,四个人都紧握自己的红缨枪,梭标对准他们,男孩的声音是典型的本地方言与客家方言的混合音,也就是当地人说的半山谣,从这口音可以断定,他们四个人就是旗罗坳下的罗浮人。点点便用地道的半山谣口音和他们搭话,告诉他们是从南昌来的,去山里做点事,借路走一下,请放行之类的话,他们四个人互相递了递眼色,依然保持高度的警惕。还是那个高个男孩问:“有路条吗?我们王大帅的路条?”点点四个人都摇了摇头。

    “没有我们王大帅的路条,你们只有返回去。”

    “是你们王大帅请我们来的,我们要去茨坪见王大帅。”点点坚定地说,她改说客家话,那个个子矮一点的小孩问她。

    “你们有嘛给凭证?我们不能放你们进山,更不可能上茨坪。”

    “耽误你们王大帅的大事,你负得这个责任吗?”点点略微提高声贝地问他们。

    “我负责!”那个大男孩几乎不假思索就回答。

    “你们这有大人吗?我找你们大人说话?”

    “我就是大人!”大男孩脱口而出。

    点点没有办法,打开包让他们看,又展示他们一行身上什么也没有。这才缓解了一下紧张的气氛。

    那位矮小一点的小孩放下梭标,拍了拍点点的手说:“你们要上茨坪,又没有凭证,叫我们怎么放你们进去。这样好不好,你们四个大哥哥,只要有一个人能唱完《国际歌》,我就送你们进去?”其他几个男孩都点了点头。

    他们三个人都知道唱这首歌,他们用眼神问点点能不能唱?点点点头示意能唱。

    点点十分得意地说:

    “不要说一个,我们一起来合唱《国际歌》。”
    点点起了个头,他们便一起高唱这首歌。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
    奴隶们起来,起来。
    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
    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
    也不靠神仙皇帝。
    要创造人类的幸福,
    全靠我们自己。
    我们要夺回劳动的果实,
    让思想冲破牢笼。
    快把那炉火烧得通红,
    趁热打铁才能成功。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最可怕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他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这是最后的斗争,
    团结起来到明天,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

    他们四个人齐心高唱《国际歌》,唱着唱着,大家的手牵在了一起,肩与肩并在了一起,手心都沁出了汗滴,起初两人各把守一道门的儿童团,竟然齐刷刷地站在他们对面,聚精会神地听他们唱歌,后面也跟着唱了起来,高亢的歌声震得凉亭房顶上的灰尘都落了下来,歌声在亭子里回落,那匹高大的枣红马也伸进头来。

    歌声一结束,那个高个男孩就带头收起梭标,列队送他们继续赶路,下完这段山坡,他们三个人返回,那个男孩说话算话,派矮个子男孩一路送他们上茨坪.他跟着他们走,脸上多了笑声,梭标也是扛在肩膀上,不再双手握紧对着他们,还帮他们背包,央求他们教他唱《国际歌》。

    因为这个男孩只能听懂客家话,别的话只要稍微说得快一点,他就听不懂,双方交流非常困难,点点便主动教他唱歌,还告诉他关于这首歌的有关知识,点点能说地道的客家话,他们之间的交流没有一点障碍。点点一路走,一路告诉他有关《国际歌》的知识。

    一八七一年五月二十八日,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巴黎公社被法国反动政府扼杀了,接着反动派对无产阶级革命者实施了大屠杀,无数革命志士倒在血泊中。第二天,法国工人诗人,巴黎公社的领导者之一,欧仁•鲍狄埃怀着满腔的热血,奋笔疾书,写下了这曲气壮山河的歌词。法国工人作曲家皮埃尔•狄盖特以满腔的激情为《国际歌》谱写了曲子,从此这首歌飞越千山万水,传遍全球,成为全世界无产者最喜欢的歌。一九二四年五月五日,在上海大学举办的马克思诞辰纪念日那天,翟秋白同志、任弼时同志登上高高的讲台,和一群爱国青年一起,高唱《国际歌》。从此,这首响遍全球的伟大歌曲也在中国大地传唱。

    同行的三个人,听了点点的叙述,投来了赞许的目光。

    小男孩问:“英特纳雄耐尔是什么意思?”

    点点解释道:“英特纳雄耐尔是法语的音译,全世界各种文字对这句话都采用音译办法,我国也不例外,那就是共产主义的意思。”

    “那共产主义是什么意思呢?”
   
    “具体我也说不好,”点点似乎有点不好意思,“那是我们奋斗的目标,到那时,到处是高楼大厦,人人有房住,有衣穿,有饭吃,有书读,生病免费治疗,人与人之间真诚友好,没有人吃人,没有战争,没有瘟疫,没有剥削压迫,物质特别丰富,人的思想觉悟特别高,按需分配,做什么事都不用钱,钱成了最没有用的东西……”

    点点说了许多,小男孩不停地发表啧啧的称赞声:“哎呀,那多好呀,那就是大人们说的天堂呀!”

    沿路遇上的人都会友好地打他招呼,小男孩非常骄傲地告诉过往的行人:

    “他们是我们的朋友,他们人人都会唱《国际歌》!他们是王大帅请来的客人!”

    听了小男孩的话,他们也跟点点一行打招呼,那些从山上捡野果子回来的人,很大方地从粗布蓝底白花的包里掏出毛粟子或者柿子、橄榄果,送给他们吃,都是大大方方的、真心实意,推都推不掉。

    来到一片古枫树林里,不知道小男孩听到什么声音,他要他们停下来,突然从树上滑下一个人来,还是个大男孩,他笑容满面地和大家打招呼,他对小男孩说:

    “刚刚接到命令,你回去有紧急任务,这一段路由我负责护送。”

    小男孩回答说:“好!”又转过身对点点一行说:“原谅我说话不算数,不能把你们送到王大帅面前,现在有新的任务,得返回去,这一路有人接替我护送你们,放心,没有人会拦你们了。”

    点点拉着男孩的手问:“这一路都有人,你们靠什么传递讯息的?”

    “我只能告诉你,这是毛委员发明的递步哨,其他的要保密。”

    小男孩给同行的另外三个人道过别,就挥舞着红缨枪,欢蹦乱跳地往回走,像只欢快的野鹿,速度是惊人的快,很快消失在树林中。

    点点一行又在新人的陪伴下,继续往茨坪方向走,来到山脚下的一户猎人家,猎人已准备好香喷喷的饭菜,还备了一壶米酒,大家都没什么客套,能喝酒的喝酒,不喝酒的就盛红米饭吃。他们吃饭的时间,主妇盛了马料喂马。饭吃好了,马也喂好了,大家开始爬山,路很宽,又新增加了许多石阶,走起来很舒服,在大家感觉到需要休息的时候,眼前就有一个木棚子,有坐的板凳,还有盛满了水的木桶,水是竹子引下来的。到了白银湖,又换了一个人护送,到草坪又换了一个,草坪这个人才把他们送上茨坪。茨坪是个四面环山中间是一片稻田的村庄,一条小溪由北向南穿过稻田中央往南流去,山脚下三三两两分布了一些民居,都是干打擂的土墙。盖的是清一色的杉树皮,茨坪以外村子住的都是客家人,唯独茨坪的这几十户人家是本地人,他们一般都精通本地方言和客家方言,语言功能太差的,就说半山谣。

    草坪护送的人把点点一行送到茨坪东部一排座东朝西的民居里,跟一个腰间插着驳壳枪的人耳语了几句,那人便走过来跟大家一一握手,一边自我介绍:“我是习辉林,王大帅的副手,王大帅在大井,随后就到,先进屋喝口水。”他后面的人从点点手上接过缰绳,把马栓到马桩上,护送的人挥手告别,下山去了,一转眼就消失得无影无踪.点点一行进屋坐到八仙桌上喝茶,茶壶是陶的,碗也是陶的.刚放下茶碗,王佐就回来了,他后面带着一个年青的小伙子。

    大家都走出屋,王佐翻身下马,马鞭套在右手的中指上,他腰间插了两把油光锃亮的驳壳枪,留着平头,胡子倒刮得干干净净,中等身材,脚蹬长统马靴,衣服干净整洁,看上去没有传说中那么可怕,倒更象一个和蔼可亲的手艺人。

    王佐跟初次见面的每个人用力击一下掌,作为见面礼,笑声朗朗地说:

    “早就盼望你们来了,我们这里就缺你们这样的人才。”

    同行的一个人从内衣一个隐蔽的荷包里掏出秘信交给王佐,王佐接过秘信,要他们等一下,他出去一下,马上回来。他一转身出去,习辉林也跟出去了.点点知道,王佐不认识字,所有来往的信件,都是由习辉林念给他听,发出去的信件,是王佐口述,习辉林撰写。不过,王佐虽然不知道写字,但他很会改文章,他改好的文章特别精练、直白。王佐发出去的信也很特别,极少用文字,大多数是画个符号,或者夹带些零零碎碎的东西,让对方看后哑然失笑,又能理解他的意思,还不得不佩服他的智慧。除非特别正规、内容又多,他才会让习辉林写信,边写边改,写完了还要念给他听,最后用烟斗锅口或驳壳枪口沾上红印泥盖在信件的落款处,以示特别庄重。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第六章
·下一篇:第四章
·第四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第十四章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第十一章
第十二章
第十三章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东北七旬土匪座山雕有多厉害?(组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