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威狄堡堡寨分散,敌易封锁,不适宜于西路军防守,在西退和东进都行不通的情况下,当时从保存实力计,也只有向祁连山中转移。为什么陈昌浩却又主张返回倪家营子呢?难道他就没有意识到西路军二进倪家营子后已经在这里血战了二十多天,只能以阵地战和消耗战为作战方式,根本就打不成歼灭战,西路军再这样消耗下去,就只有全军覆没的结局吗?
我们认为,这时的陈昌浩应该是清醒的,但他似乎还在等待什么。鉴于祁连山中人口、经济条件的限制,如果西路军从此进入了祁连山,这样虽然摆脱了马家军的追堵,但是也就使西路军脱离了甘肃的政治舞台,失去了在甘肃发展壮大的机会和条件,这对于想通过西退来开创河西新局面的陈昌浩来说是不甘心的。这样陈昌浩让西路军停留在甘西,还可以以军情紧急为由向河东红军寻求帮助,希望河东红军主力能够出兵河西,帮助他们解脱困境。如果西路军一旦进入了祁连山,就难以向中央提出河东红军主力增援的要求了。同时,西路军留在甘西还有希望获得苏联的援助,如果西路军一旦进入祁连山,也就不好向苏联寻求援助了。既然西路军要留在甘西,由于西路军刚刚在倪家营子进行了保卫战,这里堡寨集中,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防御场所,因而陈昌浩就不顾徐向前的反对,下达了西路军重返倪家营子的命令。这可能就是陈昌浩要求重新返回倪家营子的原因。
我们下文引用的电报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明这一点。不过,从我们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陈昌浩还是把西路军的生存希望寄托于外力援助上,而没有立足于自我奋斗的决心,这给西路军的发展带来严重的后果。
西路军领导人一月二十一日晚从倪家营子突围到威狄堡后,又于次日晚返回倪家营子。二月二十四日二十四时,西路军领导人徐向前、陈昌浩致电军委:
甲、我们二十一日晚移威狄堡,敌于天明即接近,因地形堡寨太多,敌易封锁,又与当晚仍回集倪家营。天明敌骑又接近,接连三次敌猛力炮击进犯,夜在野外四面伏击,不便出击,必在此时打。如天明有机即东进,无机另想办法。 乙、欲战胜此敌,只要八个足团,一两千骑兵,带足较强火力及山炮、迫击炮一部及可。最好能速抽出这样兵力过河,以归还建制名义向凉州进攻。我们适时夹击,可适时消灭此敌,夺取甘北,奠定抗日后方,接通远方,实现根本大计,无论对西安之和平、战争计,无论对中国之红军、西路军计,此为上策,望军委考虑,希予采纳。
丙、敌骑日益接近,步、骑、炮集中日夜交战,西路军不战胜此敌,必有极大牺牲。西进不可能,东进亦不可能。我们虽拚战到一人一弹为止,但此前途危险极大,恐全军牺牲,不但毫无代价,且壮大敌之人马,敌重振威风,影响中国红军前途,造成将来再来此地困难。究竟战略后方是否此地,究竟战争前途是否存在。如果甘北必须占领,战争前途不免,即望实现此议,不然我们只有抱全部牺牲决心,在此战至最后一滴血而已。如此望告。”[297]
在这封电报中我们看到,西路军领导人首先报告了西路军从倪家营子突围到威狄堡又重返倪家营子的经过及原因。然后说明当时西路军遭到马家军的猛烈进攻,由于敌人夜间有埋伏,西路军也不便夜间出击转移。西路军领导人表示天明后,如果有机会就东进,没有机会再另想办法。这里西路军领导人说得东进,其实是无奈的选择。因为威狄堡在倪家营子的西边,西路军突围到威狄堡后,又从威狄堡返回倪家营子,也就说明西退之路走不通,因而只好寻求东进的机会了。这里说的没有机会另想办法,是说在西退和东进都走不通的情况下,由于北面是大漠,西路军在本地坚守一个时期后,寻机向祁连山中行动。
西路军再次向军委提出援助的要求,要求河东红军派兵西渡,配合西路军夹击甘、青二马,消灭二马,奠定抗日后方基地,打通苏联联系。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到,陈昌浩之所以要求返回倪家营子而不向祁连山中转移,其实也是为了这样更便于向军委提出河东红军援助的要求。
电报中说西路军现在面临马家军步、骑、炮兵的日夜交战,东进不能,西退也不能,面临巨大牺牲,前途危险极大,并且说如果西路军牺牲,不但壮大敌人的威风,而且以后再来此地会更为困难,从这里也可以折射出西路军领导人是不甘心于在河西付出如此大的代价后就这样两手空空地撤离河西的。电报中说,究竟战略后方是否是此地,究竟战争前途是否存在,这显然是责问中央如果战略后方是河西,为了战争前途考虑,就应该及时来援助,可是中央为什么不来援助呢?
最后,西路军领导人在电报中对中央发出最后通牒式的要求,说如果河东援助不到,“我们只有抱全部牺牲决心,在此战至最后一滴血而已。”这也就是说,除了援助外,西路军已经没有别的办法来摆脱危机,中央能够忍心看着西路军的灭亡而坐视不救吗?
这里我们看到西路军领导人已经直接把他们生存的希望寄托在河东的援助上。作为一支担负独立作战任务的部队的领导人,在面临敌军围困,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健时刻,不靠自己动手想方设法摆脱危局,却要通过远在几千里外的河东红军的援助来摆脱困境,既使河东能够抽出兵来,显然也是不可取的。更何况我党的根本利益在河东,当时河东形势又处于风起云涌局面极为复杂的情况下,中央为了稳定大局,河东红军的兵力尤显不足,根本就难以抽出兵来援助河西。西路军领导人提出这样的要求显然表明他们对此缺乏清醒地认识。
由以上的分析我们看到,西路军重返倪家营子后,西路军领导人与中央在河东红军主力的援助和西路军行动方针上的矛盾趋于尖锐,他们之间矛盾的根源是由于双方对东进西退认识的不同所致。
由于长征期间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形成的历史纠葛的影响,西路军又主要是红四方面军的部队,因而从指挥程序上来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还难以把西路军置于党中央的绝对领导之下。在张国焘到达陕北后,西路军领导人就掌握了西路军的绝对领导权。鉴于张国焘率领红四方面军北上后,承认了陕北党中央的领导,因而西路军在西渡后也确实和中央进行着电报联系,不断汇报西路军的行动状况,向中央请求指示。但是我们看到中央对西路军作出的关健指示(比如不要依靠外力援助,要把西路军在甘西的生存放在依靠自我奋斗上,通过歼灭战来消灭敌人。等等)却没有得到贯彻执行,以致于中央不得不在致西路军领导人的电报中反复重申,但是西路军领导人却置若罔闻。他们在西路军处于危急的情况下,却仍然拒绝东返,执意于西退,不顾当时河东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要求中央派兵增援。
由于西路军领导人将摆脱危局的希望寄托于河东红军主力的援助上,而没有立足于依靠自我奋斗战胜敌人,这样在中央难以派出河东红军主力援助的情况下,西路军最终也就难免近乎全军覆没的结局。
9、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极力采取措施为西路军东返和在甘西的生存创造条件。
下面我们以党中央拍发的电报为依据,来分析当西路军在高台陷落后处于困境的时候,为了使西路军摆脱困境中央究竟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和办法,从而用这些历史的文献资料来回击那些阴谋史学的制造者们在西路军问题上散布的谎言。
(1)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在与国民党当局的谈判中为西路军争取合法地位。
一九三七年三月四日,张冲在西安与周恩来会商时转告:南京政府来电只允许中共部队改变为三个师九个团。三月七日,中央书记处复电周恩来并告彭德怀、任弼时,提出红军编制仍以四个师为宜,因“徐向前部分不能不编一个师”,但如蒋介石坚持三个师时,亦只得照办。
三月十日,国民党谈判代表顾祝同等,单方面将改编后的红军定为三个师,“一师一万人,共三万人”,而且要求红军在改编时“不提在河西走廊停止进攻西路军”的问题。中共中央三月十一日致电周恩来,指出国民党方面的这个方案,“决不能同意”。十二日又致电周恩来,指出,对“置西路军不提”,“均须严拒,申明无从接受”,强调中共的“最后限度”是:“三个国防师组成某路军领导不变,副佐不变,学校必须办完本期,政工人员不变,每师人数一万五千余,编制表自定,服从国防调动,西路军立即停战。”[298]
我们看到,中央在与国民党谈判期间,力求为西路军争得编制,从而使西路军在河西的活动取得合法地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中央进行了不竭的努力。从当时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大局考虑,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在坚持斗争的原则下,在不损害我党根本利益的前提下,有时还不得不对国民党作出一定的妥协与让步。因而当编制问题最终难以解决时,中央又将红军整编与河西甘、青二马停止对西路军的攻击联系在一起,为西路军在河西的生存创造条件。
(2)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在谈判中向国民党当局施加压力,要求蒋介石下令甘、青二马停止进攻西路军,为西路军东进和在甘西的发展创造条件。
在得知西路军东进后,一月二十一日,周恩来、毛泽东致电潘汉年,要求蒋介石“令马步芳停止进攻红军”。[299]不管蒋介石能不能下令停止甘、青二马的进攻,显然中央对蒋介石施加这样的压力,提出这样的要求是必要的。
一月二十二日,毛泽东、周恩来致电潘汉年:“红军在肃州附近部队,现亦因粮食困难,不得不东回,并非增援西安,请蒋勿误会。并商蒋如能停止马步芳进攻,则令马军让出凉州以西各城,使其有粮可食,该军自可停止东进。如蒋同意,即可速办。”[300]这封电报中,中央担心国民党中央军出动赶到黄河边,阻止西路军东进,因而要中共谈判代表向蒋介石提前打了招呼,同时说明如果蒋介石令二马让出凉州以西驻地,西路军可以停止东进。这里显然是中央为西路军东进和在甘西的生存创造有利条件。
一月二十四日,毛泽东、周恩来致电潘汉年:“徐向前部如在河西,可照蒋意在凉州以西,但请蒋电劝马步芳让出凉州、肃州等城,以便就食,并令马部停止攻击徐部,如向河东开,则另外指定防地,此点望速复。”[301]在这封电报中,毛泽东为什么特别强调要潘汉年向蒋介石提出西路军在河西的驻地问题呢?因为一月二十四日,徐向前、陈昌浩致电军委主席团:“我方基本上坚决执行东进计划,但因情况变化,可能折转西进,或取民勤抢占定远营,或绕道大通再到西宁或平番。” [302]由于西路军领导人认为马家军已经拦头,西路军行动笨重,对东进动摇,因而中央才指示潘汉年向蒋介石提出西路军河西驻地问题。
由于在马家军的进逼下,解决西路军河西驻地问题比较急迫,因而一月二十五日,毛泽东、周恩来致电潘汉年:“已命西路军在甘州附近停止两天,请蒋速令马军让出甘、肃二州,即可停止东进。”[303]我们看到,在西路军领导人对东进动摇的情况下,中央希望利用蒋介石对西路军东渡后会增加河东国民党中央军压力的顾忌,来迫使蒋介石向甘、青二马施压为西路军在甘西争取一个驻地。
一月二十五日二十四时,军委主席团致电徐向前、陈昌浩:“因红军主力进入西安地区,积极团结张、杨,争取停止内战,一致御侮的和平解决,现在获得相当成效,蒋已允红军主力驻陕北,一部驻陕南,西路军驻凉州以西,事实上停止剿共,但此种允诺,尚待充分保证。蒋仍有分化张杨,继续剿共战争可能,特别是西路军所处现状,估计‘二马’仍不会停止对你们的追堵。”“我们虽以各方用力设法援助西路军,但惟一的仍须依靠你们,用自力在战胜‘二马’条件下完成你们的东进任务。”[304]
在这封电报中我们看到,中央在谈判中虽然为西路军争取到了河西驻地,但是仍然提醒西路军领导人估计二马不会停止对西路军的追堵,要求西路军用自力完成东进任务。由此我们也看到中央并没有变更西路军的东进方针。
在中央为西路军争取到河西驻地后,为了能够使二马让防,二月十二日,张闻天、毛泽东致电周恩来:“西路军防地虽指定,但让防未实行,且未停战,应要求停战让防。”[305]
为了使蒋介石迫使二马退出防地,兑现他答应的西路军河西驻地的诺言,为西路军在甘西争取有利的态势,二月十四日二时,毛泽东致电周恩来:“西路军待春暖以一部占安西,接取货物,主力在甘、肃二州地区,但须马部退出该地。”[306]
为了让二马让出防地,同时也为了及时向西路军运送弹药,二月十五日二十时,毛泽东致电周恩来:“西路军问题请作两步交涉:第一步,电令“二马”停战让防,或派人示意让其自让,同时派飞机送款、弹去;第二步,派兵增援,结果盼复。”[307]
三月二日毛泽东致电西路军领导人徐向前、陈昌浩:“甲、你们驻地地形如何,能修飞机场否,即告。乙、以国共合作抗日之消息透露于马部,并与之谈判和平解决甘北问题。”[308]在这个电报中中央指示西路军以国共合作抗日为由与二马进行谈判,来停止二马对西路军的进攻。作为西路军摆脱马家军进攻的一个策略,不管能不能行得通,还是可以一试的。
通过以上的电报可以看到,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在谈判中要求蒋介石电令二马停止进攻西路军,为西路军在河西让出驻地,同时还考虑为西路军运送物资和弹药,以求西路军能够得到补充。
(3)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寻求友军配合为西路军东进和在甘西作战创造条件。
高台陷落后,西路军领导人于一月二十一日一时致电军委表示于一月二十一日晚东进,[309]一个小时后,也就是二十一日二时,毛泽东就致电周恩来、博古:“西路军在高台、临泽一带不能立足,西进有穷十八站,‘二马’步骑又向西堵击,二十日晨攻破高台,董振堂同志牺牲,五军损失两个团。他们从本日起转向东进。望速商于学忠,准备派一部策应,并与交涉红军离开河西抗日,勿加干涉。”[310]我们看到,毛泽东在得悉西路军要求东进的电报后,极为重视,一个小时后就致电周恩来,要他迅速与东北军于学忠取得联系,派兵策应西路军东进。
在拍发了这个电报后,对东北军能不能及时策应西路军东进,毛泽东并不放心,于是又于一月二十三日致电周恩来、秦邦宪(博古):“西路军已于二十一日晚开始向东急进,以十天行程到达黄河边。甲、能否设法停止二马追击;乙、于学忠能否策应西路军;丙、至低限度请查清黄河结冰段或有渡船处,帮助西路军顺利渡过黄河右岸。”[311]我们看到,毛泽东还是要求周恩来、秦邦宪和东北军协商,出兵策应西路军东进,同时要他们查清黄河结冰段或有渡船处,以利于西路军到黄河西岸后能够顺利东渡,返回河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