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长篇连载>>《不灭的延安灯火》>>正文
12、撤离延安,情难舍、意难离
2012-10-13 13:23:01
作者:何丽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1947年初,国民党反动派对延安发起大举进攻。胡宗南的几十万军队,呼啦一下子就压向延安,妄图在最短时间内,把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队伍,把陕甘宁边区的革命政权,把这个革命的红色根据地,统统消灭掉。然而,用兵如神的毛主席胸有成竹、指挥若定,早已为保卫延安、保存革命力量和革命根据地,做出了暂时撤离延安的战略转移决策。父母所执行的,是东渡黄河,向晋察冀边区转移、向大别山进军。

    真的要撤离延安了,大家的心里都充满了依依惜别的深情。这是对战友的深情,也是对延安的深情。这情啊,实在是太多太沉太重也太深。即使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中,也是情难舍意难离呀!因为他们只知道队伍要撤离延安,可不知道什么时候再回来,也不知道大家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什么时候才能再爬宝塔山,什么时候才能再到延河边戏水玩耍,才能相跟上去地里抓虫子、挖土豆、摘西红柿。

    大人们的心里,虽然充满了对延安依依惜别的深情,但这种深情都化作了保卫延安的实际行动。边区军民,遵照党中央部署,人人都忙碌着坚壁清野,力争做到不给敌人留下任何可食可用的东西。大家坚信毛主席所讲的,现在的疏散转移,是为了更快地收复延安。延安是我们的,我们想走就走,想什么时候回来,就什么时候回来!

    尽管放弃延安、撤离延安是暂时的,但对每一个延安军民来说,无疑都是沉重的。因为这里的一切,如那些沟沟坎坎、山山岭岭、一亩亩庄稼、一眼眼窑、一畦畦菜、一栏栏猪、一群群鸡、一缸缸酸菜等等,无一不是延安军民共同亲手创造、建设起来的。现在说一声撤离、放弃,谁人能不心疼呢!所以,大家是能深埋的就埋,能设法带走的就带走。实在没有办法坚壁或者带走的,也不能完好地留给敌人,只能忍痛毁坏。

    “荣校”全体人员,包括因重伤残不能转移出去而就地安置的,都紧张有序地进行着各种准备工作。此时,因父亲在70多公里外的延安担任抚恤委员会主任,主要负责组织所属单位相关人员的疏散转移工作,家里的一切就全部丢给了母亲。而母亲,也就毫不含糊地承担起来。

    母亲为了不影响出发时机,不失闲地打理着家里的事情。拆的拆、改的改、缝的缝、补的补、埋的埋、藏的藏,忙得不亦乐乎。把带不能走的腌酸菜、腌猪肉、干辣椒、土豆、蔓茎、回子白(圆白菜),把从棉被、棉衣里掏出来的棉花、自己纺的毛线、棉线等等,一部分送给当地老乡藏埋,其余就埋在自己挖的深窖里。这些窖都是挖在比较隐蔽、难找的地方,不易被发现。母亲不仅自己这样,还热情地帮助其他邻居。母亲说得好:延安没有那么好进。让龟儿子们来了想吃想喝的,什么都找不到。窑洞里没有窗户没有门,盖没盖的,铺没铺的,剩下个炕,还是塌的。个个窑洞都是冰锅冷灶。让胡宗南和他的士兵,渴死、困死、饿死在空空的延安!说是延安,实际不是一个延安城,而是指包括延安在内及其周边的南泥湾、下寺湾、洛川、瓦窑堡、延长、甘泉,以及延川、安塞、米脂、佳县、绥德、富县、宜川、志丹、吴旗等等的整个地区。

    母亲在整理家里东西的时候,什么都舍不得丢掉,就连那些针头线脑和各种碎布片儿,都包好捆起来。母亲说队里大人娃娃多,行起军来,这些东西都是宝贝。要不,到时谁要缝个什么补个什么,可是没地方去找。母亲还说,别小看这些不成材的东西,它们在行军路上可是能派上大用场啦。再说,这都是边区人民自己亲手生产的,丢掉太可惜,带在身边多踏实。不管自己受多少累,也得带上。

    母亲为两个弟弟准备好路上所需的东西的同时,把给我领来的旧军衣、军裤和帽子连夜改小。她怕我长得快就不敢改得太小,可我穿在身上却仍然显得太大,就找了根带子拴在我的腰里。小小的我立刻显得精神起来,神气得很。因为出发后,我就要跟着队伍步行了,母亲怕我路途受冻,就把几件补好的旧衣服又给我穿在里面,整个人显得圆滚滚的。要不是还留存有一张当年的照片,你就根本想象不出来,当年不到6岁的小战士我,会是个什么模样。

    延安的劳动模范李凤莲阿姨,是母亲长征的老战友。她们在延安这块土地上共同生活战斗了十年,有着十分深厚的革命友谊。这次转移,李阿姨要与母亲分开走了。她很难舍地对母亲说:“文清,我们这次分开,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见面。我给孩子们做点什么吧!贤忠(她叫着我的小名)这次跟着队伍步行要吃大苦了,我就给她娃娃做双鞋吧!”

    李阿姨手巧,针线活好。这样,她连夜为我赶做了一双绿面的鞋,还在鞋帮上绣了美丽的花朵。我哪里穿过这么好看的鞋啊!就不顾天气寒冷,死活要穿上。李阿姨看我那么喜欢这双鞋,就对母亲说:“娃娃这么喜欢,就叫她穿上吧。”她又怕我脚冻坏,还给我找了块厚布把脚包上。

    这双绣花鞋一上脚,我再也舍不得再脱下来。离开延安的时候,我就是穿着这双绣花鞋踏上的行军之路。我白天穿着走路,晚上宿营睡觉的时候,就脱下枕在头下。遗憾的是,在过黄河上船时,被挤掉一支掉进了河里,都来不及看一眼,那鞋子就被浊浪推向远方。任凭母亲着急,任凭我哭喊,任凭划桨的老乡帮忙,都无济于事,很快就不见了鞋的踪影。但在我心中,留下了对李凤莲阿姨的不尽感激和思念。我知道,留在母亲心中的这种情感,远比我更浓更深更重。因为她们共同经历了史无前例的长征,她们又在延安这个革命的摇篮里,度过了10年激情燃烧的难忘岁月。母亲说:“我和你李阿姨的革命情谊,就像我心中的延安和宝塔山。”

    当年总务科的几个叔叔,为了大家,也是为了我们娃娃们生活的方便,特别请当地的石匠打了一副石磨。他们可以给我们磨豆浆,而且石磨是在离我们住的窑洞不太远的地方给安装好的。安装时就害怕安不稳当。现在可好,想拆都拆不下来了。因为没有办法坚壁,可是又不甘心留给敌人用,母亲她们就只好把上面的磨盘卸下,深埋在菜地里。别看是石磨,埋的时候可是小心翼翼的。母亲她们说,要珍惜陕北老百姓的心血感情。2010年9月,当我寻史在下寺湾、阎家沟山坡上的一排排一眼眼坍塌的老窑前,当看到已经历过60多年风雨变迁的石磨和石碾子,依然完好展现的时候,心情是百感交集。我甚至想起当年埋在菜地的磨盘。虽然找不见在什么地方,但是我心想,无论战争多么残酷,无论战火多么浓烈,也无论时光已过去了多少岁月,我们对延人民、对延安安山山水水的情感是永将如一的。

    就这样,我们做好了离开延安的准备。随时听候命令,向晋冀鲁豫边区的大别山开步走。许多年后,母亲曾这样对我说过:“当时,看起来我们是做好了疏散撤离的准备,实际上,我们是做好了收复延安的准备。我们相信党中央、毛主席的决策,我们相信延安永远是我们的延安。我们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你爸爸活着的时候,说这就叫辩证法。”不曾想到,撤离、收复延安,距离我和母亲两代人重回延安,期间竟然相隔了30多年哪!

    1979年5月,我单位领导为实现我这个延安娃回延安的夙愿,给了我一次到延安外调的机会。当火车还在秦川大地奔跑的时候,我的双眼,始终被激动和兴奋的泪水模糊着;我的心,一遍遍重复着贺敬之同志的名句“睡梦里几回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我对自己说:贤忠,你终于要回家去了。

    这次,我只是回到了延安,看到的完全是一副崭新的模样。宝塔山上,已不复当年的模样。有的,是全国各地的名树名花。种在这里,是为了缅怀伟大的领袖毛主席。这些花草既增添了宝塔山壮美,更增添了宝塔山的肃穆和庄重。令上得山的每一个人,在瞻仰宝塔、俯瞰延安城四周的时候,无不激动万分、浮现连篇:中国共产党中央和伟大领袖毛主席,就是在这个小山城领导中国革命13年,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奠定的坚实的基础,培养了大批的革命干部,文学艺术、自然科学等等的各类人才。并且,就是在这13年里铸就了伟大的延安精神和延安作风。从而,延安获得了“革命的红色摇篮”的赞赏与美誉。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13、转战陕北行路难
·下一篇:10、两代人的“鲁艺”情结
·解读何丽《不灭的延安灯火》
·解读《不灭的延安灯火》之岁月如歌
·解读何丽《不灭的延安灯火》(图)
·不灭的延安灯火(组图)
·延安,心中永远不灭的灯火
·1、看护排长转成售货员、洗衣工
·2、不识字也不认秤的伙食管理员
·3、抗大的红领章
·4、清凉山的不了情
·5、选择与伤残的何炳文结婚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特稿:将军胸怀 书写天下——鉴赏赵勇田珍藏的中国人
耿仲琳向“辞典”说不
耿仲琳:耿仲琳向“辞典”说不
十八大提出要重视“智库建设”
努力推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探索
韶山毛泽东图书馆
红色文化与中国梦
黎荣华: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特稿:树碑昭英烈 存史启后人
黎荣华:永远的老兵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