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不留情,再不出发就又快宿营了。父亲当机立断,他让人找来村农会负责人,请他们把老杨安顿一下关照起来。说老杨是功臣,是经过两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以后要回来接他。又特别说老杨是受大苦的农民等等。就这样,老杨留在了山西,他的心终于和小红马在一起了。而父母亲,却从此失去了他们视为亲人的马夫老杨。以后,虽然组织上又给父母配备过彪悍可人的马和骡子,但始终不能减轻他们对老杨和枣红马的怀念。
1948年,组建了晋冀鲁豫炮兵旅。父亲任炮兵旅任供给处长,整日与拉炮和辎重的骡马打交道,在训练驭手和马号人员时,他总是讲起红军马夫老杨爱马、懂马的故事。每当此时,父亲总是充满深情地告诉大家,老杨是个穷苦的背盐工,家里买不起牲口,也没有摸过牲口。他60多岁参加红军赶上长征,在紧张的行军中,他拉着牲口爬雪山过草地。在延安保卫战中,他牺牲在转移路上。就这么样的一个没有文化的穷苦老同志,竟然摸索出一套喂牲口、保养牲口和使用牲口的好经验。老杨对牲口特别有感情。行起军来,他会时时用手在牲口身上摸来摸去,还会用脸去贴着牲口的脸。他说这是因为怕牲口出汗受风作病。到宿营地把牲口背上东西一卸,先让它们在地上打滚撒欢,然后再喂料喂水。老杨说这样做,牲口能休息得好,吃得好,消除疲劳快,能保证牲口执行第二天的工作任务……
老杨离去了,父母亲的工作也几经变化,但老杨留下的点点滴滴,始终成为他们的不尽思念。父亲说,老杨是个好马夫,更是个好战士!母亲说,老杨是马夫,更是孩子们的好爷爷,是家里的一个好老人。
然而,当父亲所在炮兵部队在山西境内连续作战,先后解放临汾、晋中和太原期间,曾多次派人去寻找过老杨,但都无果而返。50年代初,部队驻军石家庄,父亲又请求领导派人去当地寻找过,但依然无果。直到“文革”动乱中,父亲,被当作特务内查外调迫害致死。这不但使得寻找老杨成为他终生的遗憾、而且成为他终生的愧疚。
父母是怀着对老人、对亲人的深情,以及和父亲对老杨一样的心情从昨天走到今天;我和两个弟弟,是在回忆、感动和思念中长大成人并慢慢变老。但是,杨爷爷是我们和我们家人心中的永远。
试韵《忆秦娥》父母同墓安放
母突别,儿女泪飞声哽咽。 声哽咽,阴阳两世悲痛欲绝。 父母隔离终了结,骨灰安放同墓穴。 同墓穴,不尽话语永无停歇。
大女儿--何丽--2012.7
试韵《江城子》心 祭
仙逝脚步太匆忙,面未见,话没讲。奈何桥畔,隔水远张望。一别生死心已碎,泪满面,悲满腔。 几回梦中见慈祥,贴心话,耳边响:亲情骨肉,永远不能忘。天国双亲放眼量,待转世,认爹娘。
三儿--何炜---2012.7.于杭州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