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驸马巷周宅房产略考 |
2007-04-13 10:50:53 |
|
作者:周秉宜 |
浏览次数: |
|
|
|
|
以上是周攀龙的任职情况,下面再来谈谈迁徙一事。光绪五年(1879),在二哥的帮助下已升为代理知县的周攀龙将妻子鲁氏和4个儿子从绍兴接到了淮安。关于这件事周恩来生前曾多次明确地提到过,
1914年10月周恩来在南开中学作文《射阳忆旧》中说:"余本浙人,自先大父为宦吴省,遂徙家而成焉。"1946年9月周恩来与美国记者李勃曼谈话时说:"我的家庭近几代祖先也是绍兴师爷。外祖父原籍江西南昌。到了祖代,两家搬到江苏淮阴、淮安当县官,因此结了姻亲。"
1951年9月29日周恩来在《关于知识分子改造问题》的讲话中说:"我家原籍是浙江绍兴,后来祖父到江苏淮安做县知事,家也搬到淮安。"
1964年8月2日周恩来在与亲属说家史时说:"到我们祖父一代就迁到淮安了。
周攀龙将家眷接到淮安的时间为光绪五年,有以下两个例证:
其一,周攀龙的次子周劭纲曾自言他本人6岁从绍兴迁到淮安。1997年6月13日绍兴金经天、李永鑫二同志和绍兴电视台共同采访了武汉医学院党委书记张泽生,他回忆说:"1942年春节期间,我到重庆中共南方局汇报工作。当时我是中共湘鄂边区特约负责人兼县委书记,相当于现在的地委,我们受南方局直接领导。后来我生病,和总理的父亲周老太爷住在一幢楼,吃饭时都在楼下饭厅。我们和周总理父亲坐一张桌。我们就向他打听周总理。他曾经讲过。他出生在绍兴,几岁以后,到底是3岁还是6岁我记不清了,他们一家搬到淮安去了。
绍兴有人撰文,认为周劭纲这句话是说周恩来出生在绍兴。笔者则认为周劭纲其实是说他自己出生在绍兴。1942年周劭纲已69岁,平素喜酒,每顿饭总要喝上一杯。一个喝过酒的老人难免听错别人的发问,把年轻人打听总理出生地的提问误认为是问他自己的出生地,所以才有了这样的回答。周劭纳出生于1874年,1876年时才3岁(虚),这时他的二伯母郑氏仍然在世并带着孩子们住在扬州,二伯父周昂骏还没有在淮安买房的计划。故周劭纲3岁时,周家人尚未迁徙淮安。1879年周劭纳正好6岁,所以确切的结论应该是光绪五年(1879)周劭纲6岁的时候,周家从绍兴迁到淮安。
周恩来1898年出生,6岁时他随母亲、嗣母和两个弟弟从淮安搬到了清江浦外婆家去了,所以不存在6岁时全家"从绍兴到淮安"的可能性。
其二,周光焘之孙周骏发之子周贻宽曾对家人回忆过周家迁徙淮安的史实。
1999年3月31日笔者在扬州采访了周贻宽的孙女周庆珍。周庆珍回忆说:"爷爷说他们一起排行12个。十二爷爷是贻宽的弟弟。十二爷爷是小时候由大人带着从绍兴到淮安的,在路上死的。爷爷还说几房一起过来的。"周庆珍的回忆提供了两个信息:周贻宽弟弟之死和周家几房兄弟一起从绍兴迁到淮安。
周劭纲和周贻宽二人的回忆不约而同地将周家迁徒淮安的时间都指向了光绪五年(1879),故笔者认为清光绪五年周攀龙和二哥周昂骏由于各自现实的需求,决定共同在淮安买(典)房子。淮安驸马巷7号这处房子正好是相连的两个院子,比较符合周氏兄弟的要求。
再说一下周庆珍回忆中提供的第二个信息,即"几房一起过来的"。
周攀龙与周昂骏兄弟二人在淮安合买(典)房子,并把各自的家眷接到了淮安。与此同时,同在苏北游幕的周家其他兄弟也将家眷接到了淮安。
周元棠和周光勋去世以后,周家在周光焘的带领下始终没有分过家。对于周攀龙和周昂骏来说,当年是叔父周光焘带着他们兄弟5人从艰苦和贫困中走过来,并将他们培养成才,对他们恩重如山。因此当周攀龙和周昂骏在苏北谋到稳定的差事,站稳了脚时,自然以叔父为榜样,全力照顾堂弟们,安排他们到苏北来游幕。比如堂弟周殿魁(原名骏聪、后任盐城如皋、阜宁等县巡检)、周骏发(后任南河后补闸官),另外还有周攀龙的五弟周子庞(后任丹阳县典史)。这样,周家8兄弟中有7人来到苏北淮安一带做师爷和做官了。几年来周家兄弟各自单身就馆,无异于京城现在的"北漂"一族,漂泊无助之感可想而知。如今老二和老四合买(典)了一所房子,大家总算可以住在一起了,也可以把家眷接过来了,心中都有了有家的踏实感。从此,淮安驸马巷便成了绍兴"百岁堂"、周氏兄弟在苏北的大本营。他们相互依靠相互帮衬,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在这个远离故乡的土地上重新振兴家业。
|
|
|
|
|
|
|
|
|
|
|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