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驸马巷周宅房产略考 |
2007-04-13 10:50:53 |
|
作者:周秉宜 |
浏览次数: |
|
|
|
|
咸丰十年(1860)周攀龙18岁了,拜谁学幕呢?他选择了未来的岳父鲁登四,鲁登四先在浙江、福建一带做刑名师爷,以后又受聘于"闽藩署"即福建布政司(即省政府)做首席幕僚。周攀龙跟在鲁登四身边,见的世面大,受教育的起点也相对较高。他一边学习一边给鲁登四做助手,进步很快。鲁登四对这个年轻人周到公正的办事风格和严于律已的品行十分满意。在"闽藩署"的随幕经历为周攀龙几年之后直接转入淮安府当首席幕僚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那么,周攀龙是于何时前往江苏淮安的呢?
《周氏破塘祖祭簿》中有一段史料说,同治四年(1865),绍兴周家另一支族人周光亭将其父的棺木葬在了周攀龙兄弟九世祖南坡公的坟地之上方。封建社会宗法制度森严,家族的长幼尊卑皆有严格的规定。周光亭的行为无异于欺祖忘本、大逆不道,为宗法所不容。当时周攀龙的大哥、二哥都在淮安一带游幕,"时逸帆(晋侯)、霞轩(昂骏)幕清淮",兄弟二人向淮安府递送讼状并由淮安府将此案移交到绍兴府处理,官司打了几年进展缓慢。为此留在绍兴的周家族人周东辉、周竹泉特地致函在外游幕的兄弟"回绍兴投质",于同治七年(1868)共同商讨如何解决这场官司。其中邀请的有在江西的周椒州,在江宁的周左泉,在清淮的周晋侯、周昂骏,没有提到周攀龙。可见他这时不在江浙而应该在福建鲁登四的身边。首次记录周攀龙在淮安的时间是同治八年(1869),"(同治)八年秋,霞轩赴差扬州英士良太尊处邦鞠案犊,荐云门(骏龙)接办淮安一席。周氏祖茔官司打了5年,直到同治九年(1870)春,周昂骏终于将官司打赢。于是立即"分致"在各地游幕的周家兄弟"江宁左泉,江西椒州,清淮逸帆、云门"等知之。
据以上史料,笔者认为,周攀龙至淮安的时间应该是同治八年(1869)秋。1869年秋,25岁的周攀龙只身来到江苏淮安府,接替二哥周昂骏的馆职。按照惯例,他应该住在淮安府衙内。同治十年(1871)周攀龙回绍兴与鲁登四的长女鲁大姑完婚。同治十一年(1872)八月,周攀龙的长子周贻赓出生于绍兴"百岁堂";同治十三年(1874)五月,次子周劭纲(周恩来的父亲)出生于绍兴"百岁堂";光绪二年(1876)三月,三子周贻奎出生于 "百岁堂";光绪四年(1878)三月,幼子周贻淦出生于"百岁堂"。
淮安与绍兴相距遥远,周攀龙不能经常和家人在一起,不能经常见到4个儿子。若想改变现状,必须获得一官半职,哪怕是一个后补或代理。但周攀龙没有中过进士,也没有参加过与太平军的作战(没有军功)。若想取得官职,恐怕只有靠捐纳了。太平天国以后,由于战争的损耗,清帝国财政严重亏损。为化解危机增加财政收入,朝廷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扩大捐纳范畴、降低捐官门槛便是其中办法之一,这便给周攀龙和他的兄弟们改变命运提供了机会。总之,周攀龙终于从师爷升任了知县。基于这个史实,他的侄子周龢鼐、周嵩尧在中举资料中写道:"胞叔,起魁。花翎江苏同知。前代理安东、阜宁、桃源等县知县。海州直隶州知州。"周攀龙的长孙周恩来也曾证实过祖父的任职情况。1962年3月2日,他在同全国科学工作、戏剧创作等会议代表讲话时说:"祖父当过淮安县知事,外祖父是淮阴县知事。","我祖父是老四,从绍兴师爷升到县知事"。笔者当时也在现场。1966年12月16日,周恩来在接见大连铁道学院毛泽东思想红卫兵时说:"父亲(此处记录有误,周恩来的父亲一生没做过官。应为祖父--笔者注)是代理知县。"
在民国《江苏通志稿》卷143-144页"安东知县"一栏,笔者查到有"周□□,浙江"一行字,而且没有任期,只可作为参考备案,安东即今涟水县。目前北京和上海的图书馆所存《阜宁志》记载,光绪元年有"周云门,浙江绍兴人,桃源县令,光绪二十一年任。"海州直隶州"一职,《江苏通志稿》卷143-144页"海州知州"一栏中没有周攀龙的名字,可能这是周攀龙捐纳"花翎江苏同知"衔后所得的差职。
|
|
|
|
|
|
|
|
|
|
|
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周恩来纪念地管理局”。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