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
长篇连载
>>
《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前后》
>>
正文
第七章 果断调整南线战略大战豫东
2007-07-05 09:41:17
来源:《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前后》
作者:王运芳
浏览次数:
【字号
大
中
小
】
【
打印
】
【
投稿
】
【
纠错
】
【收藏】
【
论坛
】
分享到:
0
随着全面内战的爆发,毛泽东即有把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进行外线作战的设想;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之时,中央开始筹划粟裕部渡江南下;后来毛泽东果断采纳了粟裕暂缓渡江的建议,及时调整南线战略,由此拉开了豫东三战的序幕。
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在陕西省吴堡县川口渡口渡过黄河进入山西,经过临县、兴县、岢岚、五寨、神池、代县、五台山,翻越太行山,历时20天,来到了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4月23日,周恩来、任粥时等前往西柏坡,毛泽东因准备出访苏联继续在城南庄留住,并为即将召开的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作准备。4月25日,毛泽东致电在西柏坡的刘少奇、朱德、周恩来、任粥时,提出了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的议题:邀请港、沪、平、津等地各中间党派及民众团体的代表人物到解放区,商讨关于召开人民代表大会并成立临时中央政府问题;关于在今冬召开二中全会的议题;关于酌量减轻人民负担、大力发展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问题;关于消灭某些无政府状态和酌量减小地方权力的问题;关于区、乡、村人民代表会议组织大纲草案;陈粟兵团的行动问题及其他问题。毛泽东要他们在西柏坡先作讨论。
4月30日至5月7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了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即城南庄会议。
会议讨论通过了中共中央庆祝五一节的口号,并于4月30日颁布。
会议讨论了把战争引向国民党地区的问题。毛泽东分析说,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地区元疑会有很大困难,打出去的主力会减弱,打不了很多胜仗,但无此一条不能战胜国民党。打出去以后,敌我都到蒋管区去吃,不能依赖后方,后方要尽量供给前方。会议讨论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问题。毛泽东认为,土地改革、整党、开人民代表会议,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使人民负担适当减轻,要使后方的农业和工业长上一寸,才能适应战争需要。会议还强调了反对元政府无纪律状态,适当缩小地方权力的问题。毛泽东在城南庄会议上的战略性意见,后来被归纳成“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十六个字,成为相当长的一个时间内的行动方针。
在城南庄会议期间,中共中央讨论并确定了粟裕率领的三个纵队暂不渡江,先在中原地区打几个大仗的部署,对南线作战方针作了重大调整。
为渡江南下毛泽东几番筹划
南线作战与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进程联系在一起。南线作战方针也随着战局的发展进行着变化和调整。
1946年6月,蒋介石以30万之众的兵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大规模内战的战火,首先在中原地区燃烧起来。毛泽东一方面部署中原军区主力西进转移,另一方面准备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山东野战军主力、华中野战军主力出击津浦路,再以晋冀鲁豫和山东两军主力南渡淮河,向大别山、安庆、浦口一线挺进。这是一个在野战中消灭敌人有生力量、大踏步挺进的作战计划。然而,国民党军队即将向各解放区发动大规模的进攻,华中野战军领导人粟裕等致电中央,陈述苏中地区战略地位的重要,陈毅、舒同也致电中央和刘伯承、邓小平,分析了南下淮北、淮南作战可能出现的不利局面。为此,7月4日和13日,毛泽东先后为中央军委起草了致南线各战区领导人的电报,指出:我军要“先在内线打凡个胜仗,再转至外线”,并提出,“一切作长期打算,争取最后胜利”。这是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对前述南线作战方针的重要修改。根据调整后的作战方针,华中野战军、山东野战军分别在苏中战场、淮北战场和豫皖苏、鲁西南战场取得了重大胜利。
1946年11月15日,由国民党一手包办的“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国民党已经完全关闭了和谈的大门,中国共产党已别无选择,解决中国的问题,只有通过战争的手段。此时,毛泽东对人民解放战争进行了勾画,用半年到一年的时间,消灭国民党军七八十个旅,就可以消耗掉美国七八年援助蒋介石的所有积蓄,使国共双方的力量达到平衡,达到平衡后就很容易超过。那时,我们就可以打出去,首先是在安徽、河南、湖北、甘肃,然后就可以再向长江以南,大约用三到五年的时间达到这一目标。这是毛泽东的一个战略考虑,这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在与蒋介石决裂以后不能不思考的问题。然而,何时开始外线作战,取决于战争初期敌我力量的较量。战争开始以后的实践,使毛泽东清楚地看到:在敌强我弱的基本条件下,人民解放军只有依托解放区的有利条件,实行内线作战,主动放弃一些城市和地方,集中兵力不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逐步缩小双方力量对比的差距,才能最终改变战略上敌攻我防,敌主动、我被动的不利态势。在这一军事思想指导下,自1946年12月至1947年5月,南线战场在陈毅、粟裕的直接指挥下,连续取得了宿北战役、鲁南战役、莱芜战役、盂良崮战役的重大胜利。到1947年6月,在一年的内线作战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国民党正规军97个半旅,连同非正规军共112万人。尽管敌军人数仍多于我军,但双方在战场上用于机动作战的兵力,我军已经优于敌军了。国民党军队的战线之广和兵力不足之间的矛盾,已经十分突出。人民解放军由内线作战转入外线作战、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时机已经成熟。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由南线作战开始并作为战略重心。6月30日夜,刘、邓野战军四个纵队共13个旅12万余人,分别从8个渡口渡河,突破了敌人的黄河防线。发动了鲁西南战役,歼敌9个半旅6万余人,继而于8月中旬越过陇海铁路,随后通过黄泛区、渡过涡河、沙河、洪河、汝河、淮河,于8月下旬,进入长江北边的大别山区,完成了千里跃进的任务,创建鄂豫皖边根据地。8月下旬,陈谢大军从晋南南渡黄河,切断陇海铁路,进军陕南、豫西,实施战略展开,创建豫陕鄂边根据地。9月上中旬,陈粟大军在鲁西南歼敌一个整编师,接着越过陇海铁路南下,在豫皖苏边实施战略展开,创建根据地。三路大军的外线作战,胜利完成了创建、巩固拥有3000万人口的新的中原解放区。对此,毛泽东作了高度评价:“三路野战大军渡河南下,纵横驰骋于江淮河汉之,歼灭大量敌人,调动和吸引蒋军南线全部兵力一百六十多个旅中约丸十个旅左右于自己的周围,迫使蒋军处于被动地位,起了决定性的战略作用,获得全国人民的称赞。”在人民解放军开辟中原战场的过程中,9月1日,毛泽东为中央起草了《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正式提出了“我军执行外线作战,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的方针”。明确指出:“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举行全国性的反攻,即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彻底破坏国民党将战争引向解放区,进一步破坏和消耗解放区的人力物力,使我不能持久的反革命战略方针”。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具有重大的意义。在1947年召开的十二月会议上,毛泽东高兴地宣布:“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转折,或。”“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这是蒋介石的二十年反革命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百多年以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这是一个伟大的事变。”
三路大军开创新的中原解放区,是人民解放军实施外线作战的第一步。早在刘邓大军跃进大别山的时候,毛泽东就同时谋划由华东野战军第一、第四两个纵队(纵队司令员分别是叶飞、陶勇)渡过长江,把战线进一步推向国民党军战略后方的构想。1947年7月23日,中央军委致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粟裕、谭震林并华东局电中作了如下部署:“叶、陶两纵出闽浙赣,创立闽浙赣根据地。其步骤:第一步,于现地休整数日,迅速歼击泰安、大坟口、肥城、平阴、东阿、东平地区之敌,占领该区,以一个半月王两个月时问在该区内(或在聊城)完成休息、补充、配备干部及政治动员;第二步,出至皖西,建立临时根据地;第三步,相机渡江到皖南,建立第二临时根据地;第四步,至闽浙赣根据地。广东纵队受叶、陶指挥随同南下,并请考虑组织东南分局,子恢、鼎承(丞)、曾山前往主持。”
中央军委这一设想因刘邓大军力量不足,需陈、粟部直接配合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作战任务而未能实现。
在三路大军采取大规模的南线行动之后,蒋介石为了改变其战略上的被动地位,1948年初,采取了尽可能坚守东北、力争华北,集中力量加强中原防御的战略部署,改“全面防御”为“分区防御”。当时,在中原战场,国民党军队计有34个整编师,仍占有一定的优势。除以相当兵力配属给各绥靖区(国民党在中原地区划分了八个缓靖区)担任重要点线的防御外,还能集中较大的机动兵力在各要点之间往返驰援,并对大别山区的刘邓军队展开大规模的“围剿”。蒋介石的意图十分明显,他把战略部署的重点放在大别山区,就是不让我军在此建立根据地,同时,加强其长江防线,防止我军南渡长江或西进,以确保南京和武汉的安全。
刘邓大军在大别山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反“围剿”斗争。虽然取得了重大胜利,但因在元后方依托的条件下连续行军作战,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处境相当困难。华东野战军向外线出击后,同敌人形成拉锯状态,处境也较困难。可以说,此时的中原战局,国共两军基本上处于胶着相持的状态。
怎样打破僵持局面,改变中原战局、继续发展战略进攻的形势,是党中央急需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1948年1月7日,华东野战军司令员陈毅到达党中央所在地——陕北米脂县杨家沟。陈毅本来是去参加中央十二月会议的,但因风雪所阻到达中央时,会议已经结束了。见了从前线回来的陈毅,毛泽东很高兴,他先让陈毅看看文件,并很风趣地对陈毅说:“有空我们再详谈,一天谈不完两天、三天,白天谈不完可以来个通宵达旦;冷了烤火,还可以吃辣椒,四川人、湖南人都是不怕辣的!”在杨家沟,毛泽东、周恩来、陈毅比较集中地商讨了战略进攻以来的形势和如何打破中原僵持局面的问题。1月26日,毛泽东以军委的名义致电刘邓、粟裕和陈谢,提出了南线3个月行动的方针:刘邓军主力位于大别山内线,“分遣坚持,多休息打小仗,待三万新兵到手充实部队后,则打中等规模之仗”,“三个月后南北配合行动,可能进入打歼灭战之阶段”;陈粟、陈谢两军在休整后,二、三、四三个月,“调动敌人打中等规模之歼灭战”,以配合刘邓军的大别山斗争。毛泽东还考虑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七、九两纵队,由许世友、谭震林率领,自胶济线向苏北出动,在“苏北苏中可形成一重要战场,威胁京沪”。这是第一方案。
毛泽东发出电报后,仍在反复思索,井同周恩来、陈毅继续商议。他考虑的是,依照这一方案,能否达到预期的结果,能否改变中原局面。于是,毛泽东又自然地想到由粟裕率军过江的问题。这一设想得到了周恩来、陈毅的同意。
1月27日,毛泽东为中央军委起草了致粟裕的电报,提出了由粟裕统率叶飞、王必成、陶勇为司令员的一、六、四3个纵队渡江南进,执行宽大机动任务的三个方案:休整半月后立即渡江;3个月在中原地区歼灭一部分敌军,然后休整一个月再渡江;按原议先在中原作战,秋季再行渡江。毛泽东比较了三种方案的优劣,请粟裕“熟筹见复”。毛泽东认为,三纵队渡江以后,势必迫使敌人改变部署,可能吸引敌20个至30个旅回防江南。他还就粟军行动作了具体安排:“你们以七八万人之兵力去江南,先在湖南、江西两省周旋半年至一年之久,沿途兜圈子,应使休息时间多于行军时间,以跃进方式分几个阶段达到闽浙赣,使敌人完全处于被动应付地位,防不胜防,疲于奔命。渡江地点似以姊归、宜昌附近,宜都、江陵附近,石首、监利附近,择地渡江进入湘西为较适宜。由洪湖、河阳地区渡至鄂南,敌似更不及料,亦可考虑。”这是实施战略进攻,进一步向外线出击的重要决策,与毛泽东在解放战争初期勾画的战略意图相吻合,也是打破中原僵局的第二方案。2月1日,毛泽东再次致电粟裕并告刘伯承、邓小平、饶漱石、邓子恢:“叶、王、陶三纵即开陇海线附近再休整一个半月,三月下旬出动。”“渡江路线,争取走湖口、当涂之间,或南京、江阴之间。渡江方法采取正面分路或分梯队偷渡,望加紧布置水上及两岸工作”。2月6日,毛泽东又致电刘伯承、邓小平,同意刘、邓的建议,组织两个有力支队继粟裕之后渡江南下牵制敌人一部兵力。显然,毛泽东要粟裕率军南渡长江的决心已定。陈毅曾赋诗一首,对中央的决策作了描述,抒发了夺取全国胜利的情怀:
小住杨沟一月长,评衡左右费思量。
弯弓盘马故不发,只缘擒贼要擒王。
北国摧枯势若狂,中原逐鹿更当行。
五年胜利令可卜,稳渡长江遣粟郎。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关闭窗口
·上一篇:
第六章 毛泽东党中央从陕北到西柏坡
·下一篇:
薄一波题词
loading...
评论加载中...
·
第一章 转战陕北迎接中国革命新高潮(下)
·
第十九章 新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和召开
·
第十八章 将革命进行到底蒋介石败退台湾
·
第十七章 与国民党举行北平和谈南京政府拒签《和平协定》
·
第十六章 从西柏坡到香山
·
第十五章 描绘新中国宏伟蓝图的七届二中全会
·
第十四章 中苏两党高层领导人的交往
·
第十三章 分割包围战和并用取平津
·
第十二章 淮海决战60万战胜80万
·
第十一章 “关门打狗” 决战在黑土地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本
站检索:
标题
全文
作者
关键字
来源
黄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深切缅怀
特稿: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深切缅怀
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
王小霞: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
特稿: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习仲勋
特稿:周恩来的家风同毛泽东保持一致(组图)
周秉宜:周恩来的家风同毛泽东保持一致(组图)
特稿:周恩来的家风同毛泽东保持一致(组图)
一幕悲壮,一个故事(图)
不忘历史教训,铭记烈士功勋——茅山老区革命英烈事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
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