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王静:金寨县革命博物馆两块石碑的故事——大别山精神之永跟党走
2023-04-21 15:27:53
作者:安徽金寨干部学院 王静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金寨县革命博物馆,一块块展板,展示了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一段段文字,记录着南征北战的光辉历史;一件件文物,见证了戎马倥偬的烽火岁月。金寨革命的历史也证明一一金寨是中国革命的产物,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就没有金寨县;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金寨县。金寨革命之所以成功,一个很大的原因就在于我们金寨地区军民理想信念坚定,相信党,听党话,感党恩,永跟党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金寨很多具有先进思想的知识分子就相继加入中国共产党,金寨地区更是在1924年就建立第一个党组织,此后,在党的领导下,金寨地区人民揭竿而起、义无反顾地积极投身到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历经二十多年的血雨腥风,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迎来了金寨县的新生。

    革命战争年代金寨地区曾发生过数不清的感人故事,金寨党组织创始人詹谷堂的故事、金刚台妇女排的故事。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博物馆里两块石碑的故事,一块是永佃碑,一块是公田碑,这两块石碑向我们展示了金寨人民永跟党走的决心与信心。

    提到金寨地区的永佃碑,就必然要提到一个人,那就是皖西根据地早期领导人刘仁辅。刘仁辅出生于一个破落地主家庭,地主阶级,原本是和农民相对立的阶级,但他毅然背叛自己的地主阶级,公开站在贫苦农民一边,领导燕子河一百多家佃户代表,向官僚地主阶级进行争永佃、反转庄斗争,并取得了胜利。1927年7月,刘仁辅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成立了燕子河第一个农民协会和农民赤卫队。1930年8月,在反敌人“清剿”战斗中,他子弹打光后,跳下山崖,身负重伤,在昏迷中落入敌手。敌人将他带到国民党六安县政府,面对敌人的百般折磨和残害,他大义凛然,刚直不屈。敌人见硬的不行,又企图用劝诱的卑鄙手段来对付他,刘仁辅满腔怒火,痛斥敌人:“我们共产党人不为名誉地位,不图升官发财,我们信仰的是共产主义,为的是天下穷苦人民得解放!我们可以舍得一切,甘愿献出一切!”无计可施的敌人,最后残暴地用铁钉将他四肢钉在六安城门上示众。刘仁辅壮烈牺牲。敌人对他的亲属也不放过,全家有6人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即使以生命为代价,刘仁辅也始终坚贞不渝,一心向党。

    另一块公田碑则忠实记录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开展土地改革的斗争历史,见证了“军爱民、民拥军”的鱼水情深。人民为什么永跟党走,不仅仅是因为个人理想信念坚定,也因为我们党值得相信,值得爱戴,值得跟随。这块公田碑就很好地反映了这一点。1929年立夏节起义胜利之后,各级苏维埃政权纷纷建立,实施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将广大贫苦农民从地主阶级的残酷压迫中解放出来。同时,“红军战士应当分得土地”是鄂豫皖苏区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统一认识和共同心愿。1931年,鄂豫皖苏区党组织正式提出设立红军公田制度,规定“每乡留一石到五石为红军公田,分给红军中由白区来的贫苦农民和俘虏哗变加入红军的士兵”。红军公田制度推行后,来自贫困农民队伍中的红军战士享受到土地革命的成果,保卫革命成果的热情被进一步激发,鄂豫皖苏区也掀起了参加红军的热潮,红军队伍迅速发展壮大。在《金寨红军史》一书中,金寨籍开国中将徐立清回忆说:“我读过几年书,在斑竹园招兵登记处负责登记造册,一天就登记了20多人。”斑竹园地区一位名叫漆远恒的老人,把10个儿孙都送去当了红军。当时很多贫苦农民都像漆远恒一样,感激中国共产党和红军推翻封建土地制度,将土地归还到他们手中,为保卫革命成果,贫苦农民纷纷将自己的孩子送去当红军。

    一块永佃碑展示的是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一心跟党走;一块公田碑展示的是党对军民的关心照顾,民忠党,党爱民。

    在我们党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挫折走向胜利这一历史进程中,金寨地区军民不管形势多么险恶、斗争多么残酷,始终坚信党的领导、始终坚信革命事业必胜!坚持革命斗争不动摇,保持大别山革命红旗28年不倒。在1927年党的“八七”会议召开之后金寨地区先后爆发了立夏节起义和六霍起义,坚决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一军第三十二师、三十三师,开辟了鄂豫边、豫东南和皖西北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全国第二大革命根据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1932年在红四方面军西征以后,鄂豫皖苏区在党的领导下,重新建立了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八军。1934年11月,遵照中央指示,红二十五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旗帜开始战略转移。鄂豫皖苏区在党的领导下,第三次组建了红二十八军,继续坚持革命斗争。抗日战争时期,在李先念同志的领导下,建立了鄂豫边抗日根据地。“中原突围”之后迎来了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迎来了解放的曙光。漫长的革命斗争历程,见证了金寨地区人民群众不屈不饶、永跟党走的决定信心和坚强足迹。

    革命战争年代,金寨地区军民对党的坚贞忠诚、永跟党走的优良品质得到了充分展示、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在革命的关键时期和困难时期,金寨地区军民对党无限忠诚和永跟党走的政治品格极大地维护了党的团结、壮大了革命力量、加快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在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危急关头,广大红四方面军的将士与其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坚持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广大西路军将士不畏强暴、舍身成仁,与“马家军”进行了殊死的搏斗、谱写了悲壮的凯歌。1946年6月,在决定中国命运的最关键时期,在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战斗中,金寨人皮定均率领一纵一旅临危受命、掩护中共中央中原分局和中原军区主力突围。他们以其崇高的大局意识和革命忠贞,巧用疑兵之计,成功打乱了敌人的“围剿”计划,保证了主力部队的顺利突围。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金寨地区人民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从根据地的领导者到普通民众,毁家革命、矢志不渝、无限忠诚、革命到底。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王红娟: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
·下一篇:无
·特稿:金寨县革命博物馆两块石碑的故事——大别山精神之永跟党走
·刘永刚:大别山精神的传承——淠史杭工程
·特稿:大别山精神的传承——淠史杭工程
·吴婷婷:大别山精神之一心为民
·特稿:大别山精神之一心为民
·金寨开展“缅怀洪学智将军、弘扬大别山精神”主题活动
·刘永刚:传承大别山精神 汲取奋进之力
·特稿:传承大别山精神 汲取奋进之力
·胡本昌:李云鹤同志光辉的革命生涯是“大别山精神”的集大成者(组图)
·特稿:李云鹤同志光辉的革命生涯是“大别山精神”的集大成者(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王静:金寨县革命博物馆两块石碑的故事——大别山精
特稿:金寨县革命博物馆两块石碑的故事——大别山精
王红娟: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
特稿:缅怀革命先烈 传承红色基因
特稿:父亲的墨宝(组图)
我在长征路上——老红军战士姜云清遗作(组图)
姜建军:我在长征路上——老红军战士姜云清遗作(组
特稿:我在长征路上——老红军战士姜云清遗作(组图
尹拯山:四八烈士永远活在黑茶山人民的心中(组图)
特稿:四八烈士永远活在黑茶山人民的心中(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想念伟人
特稿:感恩党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