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鹤
李云鹤同志是金寨县白塔畈镇桥店村郑堂楼人。1895年1月21日出生于农民家庭。1925年4月在燕京大学,经同乡私塾同学蒋光慈的介绍,与赵世炎相识。由蒋、赵介绍,于当年5月在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是安徽省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之前入党的老同志。1955年秋,任安徽省政协副主席。
“7775”:李云鹤同志丰富曲折的革命经历
(一)七个名字。由于革命斗争的需要,李云鹤同志在全国各地从事革命活动,频繁地改变姓名,先后使用郑家仁、郑鼎、郑卫华、李梅村、李云鹤、秦波、李醒潮等名字。这些众多的姓名真实地充分反映了他丰富的革命经历。
(二)奔走革命7个省。先后在全国7个省开展革命运动。在广东省广州,在安徽省安庆、合肥、泗县、五河、灵壁、凤阳,在绥远(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在湖北省武汉及荆门、沔阳、监利、潜江、汉川、公安、石首等12县,在河南省夏邑、永城、虞城、鹿邑、开封,在山东日照、诸城、莒县、益都(青州),在江苏省邳县、睢宁、铜山等地宣传马克思主义,开展农民运动,创建党组织和革命武装。
(三)满门忠烈。全家有5人为革命英勇牺牲,有7位革命烈士。他的父亲郑定章是村苏维埃主席,弟弟郑家齐、郑家椿在红四方面军长征途中牺牲,弟弟郑家修曾任中共霍邱县委书记,弟弟郑家祥曾任共青团芜湖市委书记,牺牲在南京雨花台。另外还有他的儿子郑邦炎和他自己亦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四)永跟党走。5次被捕坚贞不屈。1931年,李云鹤从西华去周口开展革命活动,在投宿客栈时,被巡查户口的国民党刘汝明部队当作嫌疑犯抓捕,关押在沈丘县城的安徽会馆。党组织利用敌人没有掌握实据的有利条件,动员客栈老板出保获释。1933年2月24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李云鹤在日照被捕。在审讯中,他坚贞不屈,没有暴露党员身份,直到1937年5月才获释。1937年10月10日在上海法租界组织游行,被巡捕抓捕,关押了一天一夜之后被敌人用卡车装到沪西释放。1938年2月,日军“扫荡”益(都)北地区,李云鹤因病在夜间转移途中掉队,在郭集村被国民党顽军抓住。顽军对他捆绑吊打,严刑逼供,受尽折磨。后经我方营救而获释。1939年8月中旬,李云鹤在益都北乡巡视工作,在鱼骨庙小李庄被顽军王静轩部扣押,受尽酷刑。后经中共益都县委通过在王部的内线设法营救而脱离虎口。
1932年3月,时任开封市委书记李梅村与秘书杨育英、互济会主任张武生被河南省委定为“改组派”,立即调上海受训学习,实为开除党籍。但是,这一组织决定并没有挫伤李云鹤同志的坚强党性,仍然继续努力地为党工作着,他始终认为某一级组织的错误决定不能改变他的政治信仰。直到“七七事变”之后,上海党组织要求他填写“党员登记表”,才恢复他的组织关系。在这期间,他出生入死,以一个没有党籍的党员,于1932年6月至1933年2月在山东省日照地区恢复、重建了中共日照县组织,并被山东省委任命为中共日照中心县委书记。
1943年,李云鹤参加华东局的整风学习。李干臣同志证明他在1932年的所谓“改组派”问题,是张国焘的错误路线对革命同志的政治迫害。经过调查核实,党组织终于澄清了这一冤案。
李云鹤同志光辉的革命历史
(一)他是早期安徽省学生运动的领袖之一
1921年,积极参与安庆“六二学潮”。1923年10月,参与领导反对曹锟贿选“大总统”斗争。同年冬,负责安徽学生会驻沪办事处的工作。1924年冬,被公推为安徽省学生会出席北京处理“姜案”善后事宜全权代表。
(二)他曾在全国4个省开展建党活动
1927年6月,李云鹤同志担任中共绥远省委书记,并参加西北军委工作,成为县籍第一个中共省委书记。
1928年春前往河南工作,任夏(邑)永(城)虞(城)中心县委书记。1929年11月,任豫东特委书记。1930年春荒时节,发动著名的鹿邑农民大暴动。1931年9月,以济汴中学教师的身份担任中共开封市委书记。
1932年5月,去山东省日照县政府做秘书。9月,到日照县中学任教员。1933年2月,担任中共日照中心县委书记(辖日照、诸城、沂水、莒县)。
1937年5月到上海,与党组织取得联系,被派到泉漳中学当教员,后调任正大难民所党团书记。由于熟悉山东的情况,1937年8月,他向组织主动提出到山东抗日前线工作,得到组织的批准。当年底到达益都,担任中共益都县委书记。迅速恢复益都的党组织,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把益都的抗日工作有声有色地开展起来。
1938年冬,任中共清河特委统战部长,由此开始了他后半生功勋卓著的统一战线工作。1939年冬,担任邳(县)睢(宁)铜(山)地委书记兼八路军陇海南进支队运西办事处主任。1940年1月,在睢宁县王窝子主持召开党的活动分子大会,各县区支部书记以上党员100多人参加了会议。李云鹤作政治报告,详细分析了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号召党员干部按照中共中央1938年5月22日发出的《关于徐州失守后华中工作的指示》:“在津浦路以东,陇海路以南,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内,应建立一个能独立领导的工委,其主要任务为发展游击战争。”这次会议对邳睢铜地区的抗日斗争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充分显示了李云鹤同志领导群众工作的能力。此间,他在地委机关吕家菜园子召开开明士绅座谈会,真诚邀请杲益斋、焦子和、陈彦甫等社会贤达共商抗日方略。通过灵活的统战工作赢得社会各界的敬慕,争取了中间派的支持,于1940年9月,通过民主协商、和平转让的方式取得了邳南行署政权,创造了统一战线工作的极好范例。1941年春,八路军第五纵队司令员黄克诚在团级以上干部会议上表扬他领导的地委:“邳睢铜地委统战工作做得好,他们在国民党掀起反共逆流的情况下,统战工作还能发展,这是很不容易的。说明地委的抗日统一战线工作是有成绩的。”1942年2月,刘少奇同志在华中局第一次会议上指出:“在华中我们没有占绝对优势的情况下,邳睢铜地委以和平方式取得了邳南行署政权,这在整个华中都是个好典型。”
1942年,李云鹤同志担任淮北地区泗(县)五(河)灵(璧)凤(阳)县委书记。
1943年,中共华东局澄清了他被张国焘所诬陷的“改组派”问题,担任皖东北区党委联络部长兼参政会秘书长。
1945年起,李云鹤同志先后担任华中局农委书记、华中局城市工作部第二工委(即安徽省工委)书记、山东野战军联络部副部长,淄博特区委副书记、新海连特区委副书记兼专员、皖北行署副主任兼统战部部长等职。
从1925年春至1949年冬,李云鹤同志经历各个革命时期先后在内蒙古、河南、山东、安徽等7个省开展革命活动,广泛传播马克思主义,建立党的组织,为点燃革命的燎原星火做出了大量筚路蓝缕的工作。
(三)他是我们党最早从事军事工作的领导人之一,在5个省开展革命军事斗争。
1924年春,李云鹤在广州入讲武堂学习军事,并担任学生队队长,参加了打击陈廉伯商团叛乱的活动。
1925年秋,受中共河南省委的指派,打入建国豫军樊钟秀的部队开展党的兵运工作,担任樊部第四支队副司令兼参谋长。
1926年11月,为迎接北伐军进入安徽,参与领导合肥吴山庙起义。任起义部队“国民革命军安徽讨贼第四路军”政委(指导员)。起义失败后,当月底到武汉,担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学兵团(团长张治中同时兼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育长)总务科长。
1927年春,受命担任荆门、沔阳、监利、潜江、汉川、公安、石首等12县的特派员,开展国民党县党部、地方民团武装的改组和农会组建工作。4月,经董必武、陈潭秋的介绍,任武汉卫戍司令部(司令叶挺)副官处处长、留守处主任,协助叶挺平定夏斗寅叛军,由此与叶挺一家建立了亲密的友爱关系。
1930年6月,他以豫东地区农民武装“红枪会”为基础,组建红二十七军,兼任红二十七军军长(一说司令员)。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广袤的中原大地第一次创建的工农红军队伍。
1937年12月,在益(都)北地区发动组织100余人的抗日武装。1938年4月,将临朐、益都的抗日队伍合编组建八路军鲁东游击队第十支队(简称“十支队”),担任司令员。全支队共300余人,后经中共清河特委批准,十支队与党领导的临淄“三大队”李人凤部合并。7月,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三支队(简称三支队)十团。李云鹤由十支队调任中共清河特委工作。这支部队就是后来的解放军第43军128师382团。
1942年,调任泗(县)五(河)灵(壁)凤(阳)县委书记,领导盐民和“红枪会”发动两次暴动。
从1924年春至1942年,他先后在广州、河南、合肥、湖北、山东、安徽淮北地区从事党的军事斗争,多次组织农民暴动,创建革命武装,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党对李云鹤同志的崇高评价
新中国成立后,李云鹤同志历任皖北行署副主任,中共安徽省委统战部部长、安徽省政协副主任等职,并当选为安徽省第一至三届人大代表和省人民委员会委员。
在“文化大革命”中,李云鹤同志遭到迫害,于1969年1月12日病逝,享年77岁。
1982年2月25日,中共安徽省委做出《关于李云鹤同志政治历史问题的复查结论》:“文化大革命”中对李云鹤同志进行批判斗争是错误的,强加给李云鹤同志的一切不实之词应予以推倒,给予平反昭雪。李云鹤同志参加革命40多年,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努力学习,勤勤恳恳地为党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是我党的一位好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