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井冈山,雨水连绵,万木苍翠, 井冈山是革命的山、战斗的山,也是英雄的山、光荣的山,处处充满了红色记忆。
这里的山间小路,走出了通往民族复兴的革命大道。这里的八角楼灯光,照亮了中国人民的奋斗征程。行程万里,不忘初心。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沿着革命先辈的足迹,触摸历史时空,井冈山,革命的摇篮,她的光辉历程,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在革命圣地井冈山,至今仍然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址遗迹有100多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就有22处,处处是爱国主义教育的大课堂,处处镌刻着永恒的红色精神。挑粮的小道,八角楼的灯光,黄洋界的炮声……这些铭刻在历史上的印记,绽放着信仰的光辉,永不磨灭。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国革命胜利的起点,也是我们党优良革命精神传统的源头,每年吸引很多有志之士前来进行革命传统和红色教育及接待中外游客前来参观旅游。
日前,襄阳市樊城区延安精神研究会组织部分机关干部、校长、教师一行20多人赴井冈山学习培训。通过专题报告、现场教学、情景体验、论坛研讨……,学员们追寻着革命先辈的足迹,感受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学习了艰苦卓绝的井冈山革命斗争史。
在这片红色土地上,以毛泽东、朱德为代表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领导开展了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等一系列成功实践。井冈山被誉为“中国革命的摇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 井冈山的革命斗争不仅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开辟了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而且孕育出了伟大的“井冈山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井冈山时期留给我们最为宝贵的财富,就是跨越时空的井冈山精神。井冈山精神最重要的方面就是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我们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让意蕴无穷的井冈山精神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丰厚精神滋养,不断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
八角楼的灯光永远闪亮
井冈山茅坪村,八角楼是当年毛泽东旧居卧室里,两篇光辉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静静地躺在书桌上。人们仿佛又看见毛委员在点着一根灯芯的青油灯下,奋笔疾书,为了中国革命的前途思考至深夜。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走上井冈山,开始工农武装割据斗争。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后,由于“左”倾盲动主义思想的影响和干扰,使根据地遭到了三月和八月两次失败,加之国民党多次疯狂的“进剿”、“会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使得全国革命潮流低落,井冈山的革命斗争更是异常残酷、艰苦,许多人发出疑问:“红旗到底打得多久?”如此条件下,为何共产党人仍然能坚定理想信念,前赴后继,勇往直前?
“红色政权的长期的存在并且发展,除了上述条件之外,还须有一个要紧的条件,就是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不错误。”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一文中,毛泽东做出了回答。毛泽东在这两篇著作中,全面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分析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和任务,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阐述了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打消了上至中央下到军民关于“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坚定了边界军民的必胜信心,从而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井冈山的英烈永远不忘
井冈山是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起点,党的初心使命变成了生动的实践。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苦难铸就辉煌。正如1965年,毛泽东主席重上井冈山时所说:“没有井冈山过去艰苦卓绝的奋斗,就不会有今天革命的胜利。”
当年毛泽东选定井冈山为根据地是一个逐步实践的过程,在行军中边走、边调查,到了1927年10月23日,工农革命军经黄坳到达荆竹山,接着上了井冈山之后才把井冈山选定为根据地。仅仅两年零四个月的井冈山斗争中,共牺牲近4.8万英烈,平均每天近60人献出生命,而有名有姓被镌刻在纪念碑上的只有15744人。
首任中共永新县委书记刘真,被敌人残酷挖出了双眼,放在蒸笼中,直到活活蒸死,也不叛变投敌;小井红军医院130多名伤病员,面对敌人的枪口,无一人愿意说出红军主力去向……。朱德,本是滇军的少将旅长,却义无反顾抛弃高官厚禄,选择了在当时的中国几乎看不到前途的共产主义,带着部队奋勇突围,奔向井冈山,实现伟大的“朱毛会师”。
还有,汇聚井冈山革命博物馆的那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卢德铭、张子清、王尔琢、陈毅安……他们或是留学生、大学生,或是富家儿、官宦子弟,生活优越,衣食无忧,明明知道是一条抛头颅、洒热血、无比危险的道路,却毅然走下去。
为什么?为了谁?“为了让千千万万的母亲和孩子能过上好日子,为了让白发苍苍的老人皆可享乐天年,儿已决意以身许国,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这是王尔琢在一份家书中写到的。”王尔琢,黄埔军校一期生,1928年英勇牺牲时,年仅25岁,时任红四军参谋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走得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只要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苦干实干,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就一定能够乘风破浪、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
雨后的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显得庄严肃穆。瞻仰大厅陈列室内,90后的讲解员章婧,凝视着那块熟悉的汉白玉无字碑,沉思良久:“希望通过自己的讲解,让更多的年轻党员接受红色基因教育,让更多人不忘‘为了谁’的初心。”
共产党的初心永远不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全党同志一定要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
守初心,就是要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永远不能脱离群众、轻视群众、漠视群众疾苦。历史已给出答案,“爱护老百姓,到处受欢迎”。 井冈山地区广为流传的歌谣,做了生动的描述:“红军纪律真严明,行动听命令;爱护老百姓,到处受欢迎;遇事问群众,买卖讲公平;群众的利益,不损半毫分。”
黄洋界,高山迭影,雄伟险峻。1928年8月30日凌晨,浓雾漫山,敌人以四个团发起进攻,此时守山红军却不足一个营。群众日夜赶削的竹钉,插满陡峭的山路,筑起坚固的防线。最终,“黄洋界上炮声隆,报道敌军宵遁。”在井岗山革命斗争时期,“有盐同咸,无盐同淡。”为了让贫困农民过冬,毛泽东将自己的棉衣送去,只穿两件单衣工作;为了打破敌人的“会剿”,储备充足的粮食,朱德与战士们一起挑粮,“朱德的扁担”至今被人铭记。
“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广大红军官兵,一直把人民群众视为父母,温暖挂在心间,凝结了生死与共的深情。”
最后一天,我们参观了靠自力更生 、“山区变景区”走上小康路的井冈山市茅坪镇神山村,村负责人为我们当向导,参观了村容村貌,拜访了2018年获得“全国脱贫攻坚奖奋进奖”神山村村民彭夏英的家,观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冒着风雪来到神山村视察精准扶贫工作的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