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少共国际师》多年,总想写一本书,又为了缺少历史资料发愁。今年6月份离开井冈山江西干部学院时,同桌的一位教授提示我,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有个资料室,存有大量历史资料,红军后代讲课团的施老师跟他们熟悉。一句话点醒梦中人。
少共国际师宣传画
《红色中华》有关少共国际师成立的报道
2023年10月下旬,我再次来到江干院讲课,正好与施老师同行。她听说我的愿望后,带我到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找到相关同志,到资料室查看资料。
右一是施钧慧老师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正门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侧门
学院大厅
干部学院的领导十分重视红色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经过多年的努力,学院把报创刊于1931年12月11日的《红色中华》报整理成册。在相关同志的帮助下,我用了不到半天的时间,从31期报刊中,找出有关《少共国际师》的报道215篇,其中反映我的老家长汀县的7篇。
31期分别是:《红色中华》创刊号、第74期、78期、79期、80期82期、83期、84期、89期、90期、91期、92期、93期、94期、95期、96期、97期、98期、99期、101期、102期、104期、106期、112期、113期、114期、115期、118期、119期、120期、191期。
有关长汀的报道分别是:长汀有计划有组织的动员、长汀模范少队在野营中、长汀野营演习中的缺点、长汀模范少队野营演习总结、长汀县反帝拥苏同盟、一点钟扩大红军十五名、长汀县——扩大红军的优胜者!
《红色中华》还对兴国、博生、瑞金、于都、赣县、永丰、公略、石城、乐安、胜利、贵溪、长胜、黎川、东固、会昌、南丰、万太、广昌、资溪、西江、上杭、宁化、新泉、连城、洋口、代英、长胜、太雷、永定等地人民群众踊跃参加少共国际师进行了详细的报道。
编辑整理委员会
《红色中华》报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以后又改为中共中央和苏维埃中央政府的机关报。该报从周刊逐渐办成了三日刊直至双日刊,发行量最大时,每期近四万份。超过了当时《大公报》的销量。"参考消息",每期油印四五十份,为中央领导了解敌情、判断形势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红色中华》是在毛泽东主席悉心指导下创办的。他认为,不仅要打破敌人军事“围剿”,还要突破新闻封锁,打破敌人文化“围剿”。在第一、二次反“围剿”战争胜利后,毛泽东、朱德利用缴获敌军的电台和投诚的无线电技术人员,创建了无线电通讯部队,并同步筹办新闻通讯社。1931年11月,红色中华社(简称红中社)宣告诞生。红中社以编辑出版《红色中华》报为主,兼作通讯社业务,报、社合一,后设新闻台,收集国内外电讯,编印参考消息,向全国播发无线电明码新闻。
毛泽东挑选了周以粟、王观澜等精干力量组成编辑队伍,明确了办报宗旨和任务,把《红色中华》报作为苏区文化事业的名片来打造。毛泽东一直密切关注报纸发展,工作间隙经常到访红中社,指导办报工作。他是《红色中华》报的重要撰稿人。据统计,该报刊登毛泽东亲自撰写的文章或以毛泽东名义签发的政策文件约200篇左右。毛泽东的文章高屋建瓴,气势磅礴,调查严谨,内容翔实,思想深邃,一针见血,成为《红色中华》报革命的旗帜,引领了苏区新闻舆论工作的正确政治方向。
《红色中华》报早期负责人、工作人员有王观澜、周以粟、李伯钊、钱希均、李一氓、杨尚昆、沙可夫、韩进、任质斌、瞿秋白、向仲华、廖承志……
但是,这一时期的《红色中华》也带有较为明显的“左”倾错误。
1934年10月,这一阶段共出240期。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守中央苏区的瞿秋白克服种种困难,仍坚持出版了24期(241期——264期),随后暂时停刊。1935年11月25日,因为当时并不知道瞿秋白在苏区继续出版《红色中华》报,因而复刊号接续长征前的期码。该报在陕北瓦窑堡复刊。复刊后延续此前的期号,从第241期开始。初到陕北条件更加艰苦,这一时期的《红色中华》报由在苏区的铅印改为了手写油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