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文其人:公开资料显示:李开文(1898年6月26日-1992年2月29日),今安徽省金寨县槐树湾乡人。1929年“六霍起义”后参加革命当红军,担任红25军73师219团担架队班长。
1932年随部队离开大别山,开始长征。长征期间,因受重伤,双耳残疾,遂转入炊事班。1936年10月调入中央红军,被派往延安,担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炊事班班长,后调任中央特灶班班长。在毛泽东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身边工作了13年。
1949年7月被组织上安排进中央机关干部文化学校学习。毕业后,被安排任天津糖厂厂长,被其婉拒。后回家乡大别山,担任安徽省金寨县槐树湾乡响山寺粮站站长。回乡之后,他兢兢业业,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帮助当地群众搞好生产。1992年2月29日逝世,享年94岁,安葬于安徽省金寨县槐树湾乡响山寺后山,子山午向。
图为位于今安徽省金寨县槐树湾乡响山寺的“老班长”旧居堂屋内景,这里早已成为闻名遐迩的红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乱世之中苦谋生计
1898年6月26日,李开文出生在安徽省金寨县槐树湾乡的一个小山村里。因家里贫穷,为了生计,他从小就跟着大人一道来一道去的帮家里人干繁重的农活。在李开文16岁时,他便包揽了家里一大半的农活,帮家里人种田种地,他有时候还要去邻家帮衬烧窑。不仅如此,为了补贴家用,他还给村子里的富农地主家卖苦力。李开文就是这样不辞辛苦的干活谋生,才得以在乱世之中维持住一家人的生计。正是因为李开文从小就有了辛勤劳动的人生经历,他也因此练就了一副结结实实的好身板。又因为常年不怕路途遥远去给富农地主家干苦力活,李开文脚力便在一次次长途跋涉的过程中逐渐得到了锻炼,他能够一天走上百里的崎岖山路而没感觉到累。
1929年,李开文加入了中国工农红军。一开始在红25军73师219团担架队担任班长,后来,李开文转而当了一名炊事员,从此便开始了他的红军炊事班生涯。李开文在红军队伍中,接连参与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工作。李开文还随着部队进行过数次反围剿斗争。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失败以后,李开文随着红四方面军从革命根据地开始转移,从此走上了漫漫长征路。
胳肢窝里焐热“革命火种”
1935年8月,李开文随着长征部队进入草地,那会儿红军的炊事员们都对如何做饭感到十分为难,物资缺乏不说,最难以解决的还是做饭时所需的生火问题。
茫茫大草地上水雾深重,因此,红军战士们根本找不到能够生火的干草团。炊事班的战士们尽管每天放眼望去大草地上全是枯草,但枯草却全都湿漉漉的,根本用火点不着的。不仅如此,草地上的天气还一天数变,大雨、冰雹、飞雪随时随地轮转而来,给红军战士们的长征之路造成了很大的阻碍。在这样险峻的条件下,红军战士们时常饿得前胸贴肚皮不说,许多战士们走着走着便永远倒在了草地里,再也没能站起来。
目睹这一切的李开文倍感心疼,于是他苦苦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可以解决炊事班烧饭点火问题的方法。
有一天开始,李开文的战友突然发现,李开文的身体似乎出现了浮肿,李开文的胳肢窝处、肚子前都变得鼓鼓囊囊的,浮肿的程度似乎十分严重,以至于李开文正常的走路都成了问题。
然而,每当部队宿营以后,李开文的浮肿就会消退,身体又变得轻盈无比,这让部队里的战 友们感到十分好奇。
一同长征的蔡畅、康克清两位女红军在得知了李开文的“奇异现象”以后,便好奇地跑来李开文所在的部队里询问,一问才知道,李开文并不是得了“浮肿”,而是在用自己的身体焐热干草后好点火做饭!
原来,李开文是在自己的胸腹前、胳肢窝下藏着草团,这才让他看上去好像得了“浮肿”。李开文每天早晨早早地便起床到草地上捡拾枯草团,将水拧干以后便塞在胸腹前与胳肢窝下,等部队开拔后,自己便跟在队伍的最后面,用身体的热量将枯草团焐干。待部队到了露营地点以后,李开文便将已经焐干的草团拿出来当柴火烧,正因李开文如此举动,他所在的团每天总是第一个升起袅袅炊烟。
后来,李开文将这个方法向其他红军部队推广,红军战士们最终成功走出了大草地,可以说有李开文很大一部分功劳,李开文焐热“革命火种”的美名也就这样流传了下来。
毛主席爱吃“老班长”烧的红烧肉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李开文从红四方面军调入了中央红军,此后李开文又被直接分配到了党中央机关,担任中央组织部的炊事班班长。紧接着,李开文又调任为中央特灶班班长,从那以后,李开文便给毛主席当起了炊事员,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3年。
对李开文一下子调到了中央这件事,战友们都表示非常羡慕,可李开文每谈到此便会连连摆手说:“毛主席从不搞特殊,我们也不是只给毛主席一人做饭,我们还给周副主席(周恩来)、陈云部长、李富春部长好多人做饭哩!”
李开文与毛主席之间的传奇故事便是从这时候开始的,据李开文后来回忆说,毛主席经常忙碌到很晚,饭也来不及吃。于是,李开文便会将毛主席的饭菜重新热过之后,亲自给毛主席送过去,这样一来二去之后,李开文与毛主席便渐渐熟络起来了。
有一年隆冬季节的一天,李开文等炊事员们做好了饭菜,首长的秘书们都来将饭菜取走了,却唯独不见毛主席的秘书来取菜。于是,李开文便又将毛主席的饭菜热好了之后,亲自端着饭菜来到了毛主席住着的窑洞里。
李开文一推开门,便看到毛主席果然正在埋案工作。当时天气很冷,李开文开门的瞬间,一阵冷风吹了进来,冻得李开文身体一阵寒颤。毛主席见有人进来,便停下了手中的笔,抬起头看向门外,刚好就看到了李开文冷得发抖的一幕。
毛主席停下了手中的工作,站起身来从李开文手里接过了热乎乎的饭菜,并关怀地对李开文说道:“老班长,我看你衣服穿得太单薄了。”
李开文连忙说道:“主席我不冷,我习惯了。”
毛主席笑着从衣柜里取出了一件羊皮背心递给了李开文,李开文怕毛主席将羊皮背心给了自己,以后毛主席会挨冻,于是便连连摆手坚决不要,毛主席却一再坚持要让李开文穿上,毛主席说:“老班长,你个子小,我让你穿上就穿上呗,不要挂念我,我个子大,不怕冷!”
李开文在毛主席的坚持之下,只好穿上了羊皮背心,毛主席于是开心的笑着说:“这就对嘛!老班长,你要是冻病了可就不好了,你要是病倒了,我就吃不到最爱吃的菜了!”
李开文见毛主席这么说,心底下十分感动,于是他壮着胆子问毛主席说:“主席,不知道我做的哪样菜,您最爱吃?”
毛主席笑着说:“当然是红烧肉嘛!老班长,你做的红烧肉可好吃了!”
毛主席要是说起别的菜还罢了,可没想到毛主席偏偏喜欢吃红烧肉,这反倒让李开文觉得不好意思了起来,原来毛主席最喜欢吃的李开文的拿手好菜是红烧肉,其实是李开文偷偷请教别的炊事班大厨才学来的!在李开文刚被调到中央给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做菜时,李开文便打听到了毛主席是湖南人,喜欢吃红烧肉这一消息。于是,为了让做出来的饭菜对得上毛主席的胃口,李开文曾尝试做过几次湖南红烧肉,可几次做出来的效果都让李开文自己觉得不甚满意,却没想到,正是自己所做的这道红烧肉,竟得到了毛主席的肯定。
李开文心里高兴,他回到了灶间以后,发现一个新调来特灶班的小战士穿得比他还单薄,于是,李开文脱下了毛主席送他羊皮背心,将背心又转送给了这名小战士。这件背心虽没有流传下来,可后来流传的关于这件背心的故事,却温暖过许许多多人的心。
毛主席穿上“老班长”打的草鞋
1942年,表面上与我党缔结团结合作关系的蒋介石,实际上却心怀鬼胎。蒋介石命令国民党军对我党解放区进行经济封锁,试图以此拖垮我党的经济。
为了打破蒋介石对我党的经济封锁,毛主席向全解放区人民发起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一时间,延安劳动之风盛行,延安掀起了一股“大生产运动”。
当时的特灶班共有七个人,考虑到李开文年纪偏大,可能不适合进行太大程度的体力劳动,于是剩下的六个特灶班战士们决定,将李开文留在灶间守家,其余的人则下地去开荒种粮。
于是,李开文在灶间里每天准时准点烧水做饭,从未因为吃饭耽误过参加“大生产运动”的首长和战士们的出工时间。不仅如此,李开文还细细琢磨到:是呀!既然现在毛主席号召大家都要自力更生,那我自己怎么也得做出一点贡献才行呀。
李开文小时候曾帮人打过草鞋,于是他重新捡起了当年的老本行,他还给自己定下了一个“生产指标”:一天要打七双草鞋。当时,战士们正在开荒,李开文不打草鞋还好,一打起草鞋来,身边的战友们都感到十分地惊奇:“嘿!咱们的老班长原来还有这么一手!”
李开文打的草鞋与别的草鞋还不一样,他将收集来的各种颜色的布条编织成彩线,再与草绳穿插在一起打出各种各样的花色,不仅如此,李开文打出的草鞋还十分耐穿,可谓是既中看又中用。于是,当特灶班的战士们在田间挥洒汗水的同时,李开文便在灶间里编织着草鞋,很快灶间里的草鞋就堆得像小山一样高了,李开文便与特灶班的战士们一道,将草鞋一箩筐一箩筐送到了开荒种田的战士们手中。许多党中央的领导人都曾穿过李开文的草鞋,毛主席穿过、周恩来穿过、陈云和李富春也都穿过,李开文编织的草鞋穿起来十分舒适,红军的战士们对此赞不绝口。
就在1942年这年,李开文被评选为了陕甘宁边区的“劳动英雄”,毛主席亲自将一面白布毛边的奖状颁给了他。
不愿高就的“老班长”
1949年7月,解放战争进入尾声,李开文跟随毛主席等党中央领导人们共同进入了北京城。进城以后,组织上安排李开文前往中央机关干部文化学校学习,李开文这才离开了已经呆了13年的特灶班,前往干部文化学校进行深造。
从干部文化学校毕业以后,李开文回到了党中央群工部,等待分配工作。
时任群工部部长的李维汉是李开文的老熟人,李维汉听说了李开文毕业待工的消息以后便找到了他,并对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老李啊,组织上知道这些年来你不容易,因此打算给你安排一个很‘甜’的差事!”
李开文说:“一切听从组织安排。”
李维汉说:“组织上决定派你去天津糖厂担任副厂长!”
李开文吓了一跳,他本以为组织上会安排他担任个车间员工之类的普通工作,可没想到李维汉一上来就想让自己当副厂长,李开文忙问李维汉说:“这个天津糖厂有多少人啊?”
李维汉笑着说:“大概一千多人吧。”
李开文听到这里,便毫不犹豫拒绝了党中央的安排,李开文说:“一千多人?这么大的厂子,我哪有能力管好这么多人呀,不行,我还是回老家去吧!”
李维汉曾尝试过劝说李开文,可李开文执意不想担任副厂长的职位,没办法,只得放李开文回安徽去了。
李开文在回老家之前,想到今后与毛主席恐怕再也不能见面了,给毛主席当了13年炊事员的李开文无法压抑自己的感情,在离京前一天,特意来到了毛主席的住所,想和毛主席作最后的道别。
毛主席自然没有忘记这位特灶班的老班长,见李开文前来拜访自己,毛主席亲自出门迎接了他。
见到李开文后,毛主席关切地询问道:“你为何不愿意去天津的糖厂当副厂长呢?”
李开文不好意思地回答说:“主席,糖厂的工作再甜,也没有故乡的水甜呀!”
毛主席笑着说:“我懂了,你这是要落叶归根啊!”
李开文正色说:“主席,我的能力我自己清楚,我不是一块当厂长的料,如果把这么大的担子交给我,我多半是干不好的,等我回到家乡以后,我要找个自己能够胜任的差事,我向主席保证,一定会努力工作!”
毛主席见李开文去意已决,便不再挽留,临别时,毛主席对李开文说:“回去就回去,但一定要经常写信回来,不管到哪去,你都要记住了,你是从中央出去的。”
李开文回到安徽老家以后,当地的地委组织部曾试探地问李开文想担任什么工作,李开文表示啥工作都行,于是地委组织领导对李开文说:“要不,你回金寨县去当副县长吧!”
李开文又吓了一跳,连忙拒绝了地委领导的好意说:“我从北京出来之前,组织上想让我担任天津糖厂的副厂长管一千来号人,我都没有同意,现在要让我当副县长管上万号人,我更是做不来的!”
最终在李开文与地委领导们共同协商下,李开文被分配到他老家金寨县槐树湾乡的响山寺粮站担任站长。
小小粮站出了个全国劳动模范
响山寺粮站下辖4个粮库,方圆上百里的粮食都归响山寺粮站管。为了更好地胜任这份工作,他以身作则,工作时总是战斗在第一线岗位上。李开文走遍了通往下辖粮库的林间小道。他这个粮站站长虽然是正厅级,但是他当站长更像个长工。他还干着普通员工不愿意干的活,爬上仓顶将黄鼠狼咬开的“天窗”补好,或钻进仓板底下将一个个鼠洞填实。
每次他和职工进粮仓检查时,临收工时就习惯性的把钻进鞋里的粮食颗粒倒出来,仅这一年下来就减少粮耗上千斤。
为了尽量减少国家的开支,李开文做什么事都力图节约。当他发现粮库扫帚消耗得很快时,李开文舍不得花公家的钱购买,他总是扛着柴刀上山砍伐木竹作为扫帚的原材料,然后再回到响山寺粮站的站长室,将自己砍伐好的竹木做成扫帚。于是,粮站大院内摆放起了扫帚的“小山包”,原本干干净净的站长室变成了粮站扫帚的加工厂。
图为“老班长”李开文生前为青年一代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在李开文的努力下,响山寺粮站越办越好,在1956年底,李开文被评选为了全国劳动模范,党中央向李开文发出邀请,让李开文到北京城去接受表彰。
1956年年底,全国各行各业的劳动模范云集北京,准备接受国家对他们的表彰,在全国各地的劳动模范中,来自安徽省金寨县响山寺粮站的劳动模范李开文,却受到了与其他人不一样的待遇。
就在李开文登上全国劳动模范表彰大会的主席台,准备接受表彰时,毛主席一眼看见李开文,便亲切地迎了上来,并紧紧握着他的手问候道:“啊,我们的老班长回来了!你真了不起啊,从党中央出去后,又成为了劳动模范!”
毛主席对李开文态度之亲切,着实出乎现场众人的意料,大家一打听,此后人们才知道,这位李开文与毛主席之间的关系可不是一般的。
表彰大会结束以后,毛主席邀请李开文到自己家中吃饭。那时候正值年末,天气很冷,可李开文却只穿了一身单薄的棉袄,毛主席见状皱着眉头说道:“老班长,你咋穿得这么少啊?”
毛主席接着便当场送给了他一件皮大衣和黑布鞋。李开文十分感动,回到响山寺粮站以后,他将这件皮大衣与这双布鞋当做了自己最宝贵的东西予以珍藏,一辈子也没有舍得穿。
每年都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干部群众及社会各界人士到“老班长”李开文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红色洗礼。
1992年2月29日,毛主席的“老班长”、正厅级的粮站站长、全国劳动模范、老红军、李开文老人在他的家中与世长辞,享年94岁,之后安葬于安徽省金寨县槐树湾乡响山寺后山上。
长眠在巍巍大别山怀抱里的毛主席的“老班长”李开文之墓
“老班长”的后人今安在
“老班长”生前从不给组织上和地方政府添麻烦。他的儿子、孙子、重孙子等亲属共计有30多人,除一人在原区办缫丝厂上班外,其余都在乡下务农。家风淳朴,其乐融融。作者采访这些亲人时,他们现在每每提起这位老人,依然沉浸在对李开文老人无比崇敬和无限怀念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