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的革命斗争、伟大的革命实践,不仅给金寨人民留下了丰富多彩、积淀深厚的红色文化资源,而且孕育和铸造了“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大别山精神。
“一心为民”是大别山精神的根本所在。无数先烈闹革命、打天下、求解放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有饭吃、就是为了让广大无产阶级兄弟能够过上好日子。大别山区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从诞生之日开始,就一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患难与共,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百姓冷暖温饱放在心上,从最具体、最直接的事情做起,真真切切地、实实在在地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比如,为老百姓送医送药、车水抗旱、打井找水、割稻栽秧、修路架桥,等等。为了使贫苦农民能够获得梦寐以求的土地,党领导广大军民建立红色政权,打土豪、分田地,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1928年夏,六安、霍山、霍邱地区遭大旱,农业严重歉收,加上连年军阀混战、兵匪掠夺、捐税苛重和地主豪绅疯狂逼租追债,广大农民饥寒交迫,挣扎在死亡线上。在这种情况下,中共皖西党组织根据广大农民的强烈意愿和要求,积极领导农民协会树起斗争的旗帜,组织农民群众普遍开展了抗捐、抗租、抗债、抗夫、抗丁的斗争,引导农民群众从经济斗争走向政治斗争。
1929年3月下旬,中共六安、霍山两县县委组织发动了更大规模的春荒斗争。在当地党组织的周密部署和指导下,农民协会组成侦察队、纠察队、宣传队,确定斗争对象,带领广大农民成群结队地拥向地主豪绅的庭院,强行“借粮”,进而开仓扒粮,得来的粮食由农民协会统一分配给断炊缺粮的贫困农户。春荒斗争的发展又促进了“五抗”斗争,在斗争中获得利益的农民把“打倒土豪劣绅”、“抗租、抗税、抗债”的革命标语贴到了地主门上,农民协会则直接出面通知地主,“今年不交租,欠债也等以后再说”。为了保卫和巩固鄂豫皖苏区、改善群众生活,党和苏维埃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努力发展根据地经济,千方百计地帮助群众搞好生产;为解决根据地内劳动力缺乏的问题,党领导农民群众建立劳动互助社、耕田队、换工队、耕牛站、耕牛合作社等互助合作组织,建立红军公田制度,帮助群众克服困难、发展生产。各级苏维埃政府建立后,为了提高生产力水平,改善劳动人民生活,除了进行土地革命,废除一切苛捐杂税和租课、高利贷外,还领导人民群众积极进行经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高理想和最终奋斗目标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与人民群众患难与共,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把百姓冷暖温饱放在心上,最具体、最直接地解决群众的一个个困难和难题。作为基层工作者,我们要密切联系群众,切实转变作风,切实深入基层、深入实践、深入群众,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用心为民办好每件事。1941年至1943年,日军疯狂“扫荡”太行山区,实施“铁壁合围”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加上当时严重的自然灾害,太行军民进入非常艰苦的斗争时期。尤其是太行军区一分区的斗争形势更显更为激烈和艰苦。时任一分区参谋长、金寨藉老红军王远芬和一般干部战士一样,每天顶多只能配给半斤小米,掺上野菜作两顿,半干半稀的吃个半饱。紧急情况下,王远芬向大家发出号召:“我们一定要学习和发扬工农红军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咬紧牙关,克服困难,去夺取胜利。”他与士兵同甘共苦,经常到山上挖野菜充饥。冬天挖不到野菜,他就带领机关人员到几十里外的山村买玉米核,回来碾碎充饥。尽管这样,当他得知地方上发生料饿死人的问题后,他立即带头节省口粮救济灾民,还带领干部战士帮助群众灭蝗、抗旱、翻地、种庄稼,爱护群众的一草一木。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确保军民共渡难关,他和军分区的全体官兵积极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加紧开展大生产运动。王远芬亲自带头上山开荒、种粮种菜,迅速缓解粮菜困难。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从红军公田碑到《粮草通知》,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到“损坏东西要赔”“不打人骂人”……党和军队始终坚持密切联系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与人民群众结成鱼水一般的情谊,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大别山上一根藤,藤缠树来树缠藤。红军好比山上树,穷人好比树上藤。藤离树来无处挂,红军是咱救命人。”这首大别山地区曾经传唱的红色歌谣,成为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与人民一条心的生动写照。
得民心者得天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鄂豫皖苏区能够28年红旗不倒,新四军能够在江淮大地同敌人奋战到底,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能够站住脚、扎下根,淮海战役能够势如破竹,百万雄师过大江能够气吞万里如虎,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同人民一条心、军民团结如一人。2016年4月24日上午十二点左右,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金寨县红军广场。在金寨县革命博物馆一楼大厅,讲解员向习近平总书记一行汇报了金寨县的有关情况和”三个十万”以及“大别山精神”。习近平总书记边听边点头,给予了很多赞许。大别山的烽火岁月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外人所熟知并感动。
“八月桂花遍地开,鲜红的旗帜竖呀竖起来,张灯又结彩呀,张灯又结彩呀,光辉灿烂闪出新世界……”90多年前,红色歌谣《八月桂花遍地开》描绘了乡亲们庆祝苏维埃政权诞生的热闹场景,表达了他们翻身做主人的喜悦之情,也昭示了大别山的未来。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领导下,在大别山精神的指引和鼓舞下,一代代大别山人艰苦奋斗、团结一心,为了更加美好的新生活不懈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