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姜建军:青山处处埋忠骨——读老红军徐兴华诞辰百年纪念集《大别山的忠诚儿子》有感(组图)
2022-10-24 17:08:53
作者:姜建军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一)

    当下的社会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为主题的和平与建设的发展时期,渐渐淡出人们视线和魂灵的,甚至无暇去顾及和了解更多的党史、军史和我们党、我们军队是如何从血与火的战争年代一往无前、艰苦奋斗走到今天的。

    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常委参观上海“党的一大旧址”、浙江“南湖红船“、和”中国革命纪念馆“,并向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提出”不忘初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口号,这应该是大时代应有的题中之意。

    这几天,我断断续续读完了网友徐海平(网名昵称“八月桂花”)大姐从上海寄来的她为纪念老红军父亲、开国大校、原民航沈阳管理局政委徐兴华百年诞辰主编的纪念文集《大别山的忠诚儿子》。虽然只是内部资料,不是公开出版,却却更显弥足珍贵!

    用累并兴奋着来形容自己读书时的那种境况,是一点也不为过的。我毕竟是花甲之年了,读和写都是吃力的脑力加体力的功夫活计,现在我一般是不肯再自我加压和自找苦吃了,但对于海平大姐寄来的这本书,我是必须要认真读完,并且愿意写点读后感的。十年前,从中国民航宣传岗位退休的徐海平大姐以“八月桂花”之名在新浪博客建立了《革命后代》圈子,并担任圈主,还组织我们众多老兵博友参与编辑了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那时的军营那时的我》和《绽放的军花》这两本,当时在全国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那时的军营那时的我》一书中还收编了我的一篇《爱骂人的父亲》的文章。我那时也算这个圈子里的主力小有名气。再有就是一直以来,我比较关注革命后代们对于自己父母亲们的那些“独特的革命经历和往事”的述说以及编纂的纪念文集和传记。我觉得那不仅是因为我们同为老红军后代的那种血浓于水的缘分,和对父辈们沙场征战九死一生的忠诚担当的家国情怀感同身受,还因为我们对当下的社会变革中的一些负面的“忘记和背叛”现象的深深不齿,有些不吐不快的愤青心理,所以,我觉得责任和担当是必须的。

    既然我们的父辈们为劳苦大众不拍流血牺牲的打天下并且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奋斗终身,那么,我们作为他们那一代人的子女,就应该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的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担负起历史的责任和使命,把革命工作做到底!如此,才能够无愧于革命后代的光荣称号!

    (二)

    我也是因为从小出身于军人家庭的缘故,加之后来又子承父业,少小从戎,耳濡目染的对我党我军的发展历史有了自觉的关注和不断地了解。打小就读过《星火燎原》《志愿军一日》这些军中读物,看过《金沙江畔》《党费》《红孩子》等反映大革命时期和五次反“围剿”时期的革命历史题材的战斗故事片。更还有父亲母亲不断的讲述的那些血与火、生与死的战争年代里许许多多的他们亲身经历的事情,让我在不断的成长过程中感悟着革命的艰辛、革命的涵义、革命的信仰、以及革命的传承和接力。

    实际上,我并不是专门研究军史的学者,充其量是个爱好者。我对红军创建和发展的历史也是在不断的学习中丰富和丰满着。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红四军的创建(也就是后来的红一方面军的组成成分)是由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和湘赣暴动的农民军和朱德陈毅领导的南昌起义失败后的国民革命军会合后组建的。但我最近才从刘少奇的儿子刘源编写的一本书中看到,当年刘少奇在安源开办工人运动讲习所,动员发动工人们组成的赤卫队后来都成了“八一""秋收”起义的骨干力量。如果说1927年8月1日是我们人民军队的建军纪念日,其实早在第一次国共合作和创办黄埔军校,以及后来的北伐战争中,我们的党就开始重视“枪杆子里边出政权”的问题,并开始不断挖掘和培养革命的军事人才。再比如说:过去我们都知道红军时期有几块大的苏区根据地和几支主力红军,如江西的由毛泽东、朱德、彭德怀领导的中央红军;由贺龙等领导的桑植、大庸等地的洪湖苏区;由张国焘、徐向前、陈昌浩领导的川陕苏区;还有陕北刘志丹、高岗、习仲勋等创建的陕甘宁苏区和陕北红军等。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不知道和不太了解在大别山创建的红二十五军这支部队的来龙去脉,也就是在前些年全国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的各种宣传活动中,才对红二十五军这支光荣的部队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次,徐海平寄来的她父亲徐兴华诞辰百年纪念文集,就让我有了更加详细的了解,因为她的父亲就是大别山的儿子、大别山出来的红军战士、红二十五军成长发展壮大的历史见证人。更是在中年、晚年参与中央军委组织的编辑红二十五军军史工作,并出任了红二十五军军史编写办公室的负责人。所以这本书对于我们对党史军史的历史研究考察具有很大的资料价值。而这个资料价值,是由我们红军后代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徐海平大姐在退休若干年后不辞辛苦地编纂和完成的!这是我敬佩徐海平大姐革命精神的一个重要原因。

    在中央主力红军于1934年10月开始进行长征之前,有两支大的红军队伍进行了战役规模的牵制转移任务。一支是由肖克将军领导的红六军团万余人先期探路,由江西出发前往湖南湖北的湘赣一带与贺龙领导的三军团回合,这一路的厮杀惊心动魄,把敌人打的是找不着北了!红六军团既调动了敌人,也减轻了中央红军的压力。再有一路就是红25军。

    1934年11月,由程子华从中央苏区到鄂豫皖,捎信给徐海东任军长的红二十五军,要求他们撤出大别山,向甘陕突围前进,建立开辟新的红色根据地。这一支只由不足3000人、号称“娃娃兵”的队伍,在国民党30多个团的围追堵截下,逢山开道,遇水架桥,敢打敢拼,英勇无畏,硬是杀出重围,胜利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合兵一处,建立了陕甘宁根据地,为胜利的迎接三支北上抗日的红军主力部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不仅如此,徐海东还把缴获的七千大洋拿出五千大洋无私的送给了刚走出草地、精疲力竭的中央红军,帮助党中央、毛主席他们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高度评价。而且这支历尽千难万险到达陕北的红二十五军不仅队伍成员年轻,而且经过战火的洗礼,武器装备绝对是最优良和最充足的,一个连光是机枪就有九挺,几乎清一色的马步枪、快慢机。

    红六军团和红二十五军这两支从不同方向和地区进行战役转移牵制敌人的任务不仅胜利的完成,而且不仅没有减员,反而队伍增员,充分说明了这两支红军部队的将领指挥艺术的高超和红军全体指战员的英勇顽强不怕牺牲敢打硬拼的过硬的战斗作风!而我的父亲姜云清(时任红六军团长肖克的警卫员)和徐海平大姐的父亲徐兴华(时任红二十五军的宣传员)就是这两支英雄部队的红军战士。

    所以说红军长征的胜利,是全体红军将士的胜利,如果没有各支部队指挥员的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如果没有每一个红军指战员们不怕流血牺牲和英勇善战,任何一支红军部队的失败都可能导致全体红军的失败,因为敌人的力量太过强大了。

    (三)

    徐海平大姐的父亲和我的父亲都是苦出身,从小都是放牛娃,只不过一个在安徽金寨县放牛,一个在湖南新化县放牛。苦出身的人最容易接受革命思想的教育和最具有反抗和斗争意识,所以他们或者是被压迫的想改变命运,或者是接受了革命者的教育影响,都在少年时期积极参加了红军。红军时期是我军的初创时期,条件及其艰苦,斗争十分残酷,我们的父亲之所以命大,不是因为子弹长眼睛了,而是这两个小红军都在首长的身边,一个是警卫员,一个是宣传队员,否则,一个冲锋下来,倒下去的可能就有他们。海平的父亲徐兴华1918年出生,比我的父亲还小两岁,1932年参加红军的时候才14岁,我父亲1931年参加红军的时候也就15.6岁,现在的孩子们这个时候还不知道能干点啥呢!艰苦的岁月、战争的环境下是锻炼人和考验人的,红军即是一支革命的武装力量,更是一所大熔炉、大学校,能够锻炼人和培养人。徐海平的父亲徐兴华19岁就已经是参军五年的老战士并当上了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员队的小指导员了,按照徐兴华的履历看,徐叔叔应该是我们党和军队自己培养出来的高级知识分子,杰出的政治思想工作者,这跟他善于学习和不断加强自身的修养是分不开的。他在抗大毕业后留校工作,一直在宣传和政治工作的岗位上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以至于重新回到战斗部队后改行到新组建的空军任师的副政委、政委、军的政治部主任,所以说,看的出来,海平的父亲一直跟随着机关,是我军的宝贵的“文化人和大秀才”,是准备担当大任的人才!相比较起来,我的父亲就不同了,一直在一线部队打打杀杀,带兵打仗,冲锋陷阵,身上九处战伤弹孔,没死算是命大的。

    书中提到徐兴华叔叔的红二十五军战友原南京军区副司令詹大南将军,我才知道他原来也是安徽金寨县人,原来我以为他是二方面军跟父亲在一起的,(因为1981年我去南京替父亲看望过詹大南老将军),现在看应该是在挺进军时候的战友。詹大南是一位能征善战的武将,也是目前尚健在的十几位开国将军之一。祝福老人家长寿!

    文武之道讲究一张一弛,徐兴华叔叔让我钦佩的还有他的写作天赋,读他的手稿,犹如置身于当时的战场和生存环境。放牛娃出身的红军小战士居然有如此奇妙的写作手法,令人诧异。他的许多描写战场战斗的情景都是作家写小说的写法。我就奇怪,没有进过学堂的红军战士的天赋从哪里来的呢?答案只有一个:从战斗的火热的生活中来,从徐兴华勤奋刻苦的学习和努力中得来的!而且,当年是在战火倥偬的戎马生涯中写就文章诗歌并发表在当时军中和根据地的战斗小报上的。所以说,徐叔叔是具有天才特质的红军战士。他的成长经历也说明了我们军队对文化教育和宣传鼓动工作的重视程度!

    老红军徐兴华的纪念文集展示的不止是红二十五军的发展壮大的历程;也不止反映了一个红军小战士如何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成长为我军高级指挥员和政治工作的高级领导干部;还不止反映出我党我军之所以能够发展壮大的根本宗旨和传统的优良作风,以及我们党历来对思想政治工作和宣传教育工作以及群众工作的方方面面……这些,都能够从这本纪念文集中看出端昵。另外,就是老红军徐兴华对子女的教育也是非常的重视和严格的。

    最主要的对子女的教育就是艰苦奋斗教育和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的教育,这方面徐叔叔是成功的。徐兴华叔叔的7个子女个个成才,并且都有写作的才华,海平的大哥徐正平写的回忆父亲的文章也是很感人的,另外就是三代人的教育也受到极大的影响,孙子辈的尽管有的从出生都没有见过姥爷的,也在纪念姥爷的各种场合下写出自己的心得感受,与姥爷跨跃时空交谈着思想与情感,让人感慨不已。这就是革命家庭和革命家风的薪火相传,光荣的历史不仅仅是光荣的前辈得荣耀,更是后来继承者们的精神支柱和必须继承和传承的历史责任!今天,徐海平大姐将这本《大别山的忠诚的儿子——老红军徐兴华诞辰百年纪念文集》展示给我们及其后人,题中应有之义显而易见。红二十五军创始人之一徐海东大将的女儿徐文慧以《感受红军的信念和精神》为标题为此书做了“序”。我们红军后代们就是要做上不愧天地父母,下不愧党和人民的优秀儿女。像我们光荣的父辈一样,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青山处处埋忠骨,天涯何愁无芳草?”可惜的是,老红军开国大校徐兴华年仅68岁就英年早逝,让人扼腕不已,不然以徐叔叔的文采,我们还可以看到更多更精彩的回忆红军及战争时期的回忆文章来,可惜,没有假如,只有遗憾。好在今天的这些遗憾,都由他的女儿徐海平大姐给弥补上了,徐老前辈若九泉之下有知,定当含笑欣慰!

    作者简介:姜建军、中共党员、军转干部、天津市民政局退休干部、天津市延安精神宣讲团副团长。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边江:纪念中共首个红色学府上海大学百年华诞(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青山处处埋忠骨——读老红军徐兴华诞辰百年纪念集《大别山的忠诚儿子》有感(组
·王振华:不是长征的长征——老红军朱国栋坚守大别山三年游击战的故事
·特稿:不是长征的长征——老红军朱国栋坚守大别山三年游击战的故事
·王振华:有志不在年高——老红军朱国栋的童年参军经历
·特稿:有志不在年高——老红军朱国栋的童年参军经历
·王振华:革命和人生不能忘本——老红军朱国栋的家乡情结
·特稿:革命和人生不能忘本——老红军朱国栋的家乡情结
·王振华: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老红军朱国栋童年二三事
·特稿: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老红军朱国栋童年二三事
·姜建军:老红军战士姜云清的遗作——峥嵘岁月忆当年(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姜建军:青山处处埋忠骨——读老红军徐兴华诞辰百年
特稿:青山处处埋忠骨——读老红军徐兴华诞辰百年纪
中红头条:热烈庆祝中共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闭
边江:纪念中共首个红色学府上海大学百年华诞(组图
特稿:纪念中共首个红色学府上海大学百年华诞(组图
特稿:庆贺党的20大 诗二首
王振华:我的家乡梓树坪
特稿:我的家乡梓树坪
熊国清:开国将军林彬在老家金寨的轶事(组图)
特稿:开国将军林彬在老家金寨的轶事(组图)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人家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举行(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到毛主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行(组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岁军”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刻(组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举行(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组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别(组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