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齐通宝”其貌不扬,现今唯一存世的一枚,还被踢卷子的人钻了四个小洞,古称之为“四眼大齐”。可尽管如此,仍不失为中国古泉之大珍品。
中央苏区同样有不少其貌不扬的文物非常珍贵,群众借谷证收据就是其中的一种。
群众借谷证收据又叫“群众借谷三联收据”。群众借谷证收据印刷使用的是苏区常用的毛边纸,单色单面印刷。群众借谷证收据是一种记账表格式凭证,收据的设计为:长方形竖式表格。左右两边有与隔壁联相连在一起的骑缝编号,上方横式从右至左书“群众借谷证收据”7个字,中间从右至左竖式书写。第一栏书“群众借谷三联收据”;“□字第□□□号”字样。第二栏书“借出谷子人”,“借出谷子的数目”字样。第三栏是对应与第二栏内容的空白栏目,留给借谷人填写的,包括姓名和借出谷子的具体数量。第四栏有四项内容,第1项是关于收据使用的说明,书“右谷照收无误,请保存此据作为领还新谷或抵纳土地税之用”字样;第2项是发证单位负责人,书“粮食人民委员陈潭秋”字样;第3项是经手人单位及其负责人,书“经手人□□省□□县□□区□□乡主席”字样;第4项是借谷时间,书“一九三四年□月□日给”字样。收据下边缘有一条横式从左至右的说明,书“此联交借出谷子的人”9个字。
群众借谷证收据只有交谷人单位及其数量不同的区别,没有什么别的版式分类。目前从公开资料看,收集到的县级单位有:会昌县、洛口县、博生县、兴国县、万泰县、兆征县、长汀县、龙冈县、代英县9个县。按逻辑推理,中央苏区各个县都有发行,但由于历史原因,目前还没有发现。
群众借谷证收据有如下几个鉴赏特点:
一、三联单据,体现苏区粮食管理的严格制度
从群众谷证收据实物看,该收据有三联单,除了中间一联是交借出谷子的人作为个人凭证以外,左右各还有一联。这两联中,有一联应该是乡苏维埃政府的记账联。还有一联交到哪里?是没收征发委员会,还是县苏维埃政府粮食部门不得而知。这是对群众借谷严格管理的一种表现。 对群众借谷严格管理的第二种表现是,编号发行,一票一号。这不仅对收据防伪起到很大作用,对各级苏维埃统计管理也起到很大作用,按号统计不容易遗漏。
对群众借谷严格管理的第三种表现是,公私章并举,确保收据的公信力。收据除了两边都盖有骑缝公章以外,还盖有经手人私章,这样就非常便于借谷情况的查找和核对。
二、借谷数量普遍较小,折射苏区粮食的困难局面
从目前公开资料的9张群众借谷证收据填写的借谷数量看,最多的88斤,最少的10斤。
史料记载,1934年中央政府曾两次向群众借谷。由于50万国民党军队对苏区的第五次“围剿”,苏维埃政府所控制的地域越来越小,经济越来越萧条,红军粮食供给越来越困难。以至于在6月2日中央政府作出向群众借谷24万担决定后不久,7月22日又作出向群众借谷60万担的决定。作为中央苏区的赣南闽西地区早稻收割期一般为农历“小暑”季节开始,客家地区有“小暑小吃,大暑大吃”的说法,即“小暑”是刚刚开始早稻小收割,到了“大暑”季节才是大面积收割。1934年的“小暑”是农历5月27日公历的7月8号,“大暑”是农历6月12日公历的7月23号。根据收据的填发日期,最早的是7月4日,说明这批群众借谷证收据是1934年第一次借谷24万担发行的。由此可见,中央政府借谷24万担时,群众的早稻还没有开镰,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即使在7月22日再次要求借谷60万担时,早稻也才刚刚开始大面积收割。
三、借谷时间极短,回收彻底,是其貌不扬的珍稀品种
中央苏区的土地税每年最早从8月份开始征收。由于群众借谷证收据没有规定什么时间偿还,根据使用说明“右谷照收无误,请保存此据作为领还新谷或抵纳土地税之用”的规定,群众借谷证收据的偿还时间最早从8月份就开始了,到1934年10月中旬红军主力部队长征,有近2个月的兑换时间,这种收据绝大部分已经被群众抵交土地税或者向政府仓库领还新谷了。抵还纳税款之后,政府就将收回来的群众借谷证收据及时进行了销毁处理。所以存世量极其稀少,收藏市场极难见到。虽然其貌不扬,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大珍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