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阅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历史书籍,查阅历史档案资料,采访生前健在的老红军,摘录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郑位三回忆录(红军长征途径旬阳)叙述:“1934年冬,由程子华,徐海东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这一支中国工农红军从鄂豫皖根据地安徽省金寨县出发,途径河南省省,湖北省,进入陕西。当时,我担任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在陕南商洛地区,安康地区旬阳老区,建立红色革命根据地,长达一年之久,由于战争需要,红军主力撤离陕南旬阳等地后,党组织任命我担任陕南特委书记,继续在陕南开展游击工作”。
红旗照耀中国,红军途径旬阳。革命火种遍布全国,红军队伍长征走在哪里,革命红旗就插在哪里。红军长征在陕南秦巴山区进行革命斗争,革命的红旗到处飘扬,革命的红旗遍地招展,陕南老区人民的武装斗争,游击战争热情十分高涨,革命士气斗志昂扬。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连续在陕南打了四个胜仗,在陕南建立苏区打下了坚实基础,在陕南建立革命根据地创造了有利条件。
中国工农红军摧毁了国民党军阀,统治在农村的统治地位,清除了国民党武装统治阶级政权。经历了艰苦卓越斗争,陕南特委党组织,决定把根据地建立在陕南,山阳,镇安,郧西,旬阳边区。以武装斗争为主导,开展革命根据地建设,为创造“工农武装割据”开创了新局面。开辟了新道路。
在这期间,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还派出了两支游击队,一支是洛南游击队,一支是华阳游击队,这些游击队里的骨干,领导成员都是鄂豫皖根据地,党培养出来的老红军,很有战斗力,也有组织能力,善于发动人民群众,属于做群众思想政治工作。党在陕南旬阳根据地,依靠红军主力和游击队党组织主要力量,打土豪分田地,做了大量的人民群众工作,宣传党的政策,宣传红军的主张,对外宣传:“红军是咱们穷人的队伍,在老区,在根据地,在人民群众中,扩大了党的影响,开创了苏区新局面,深受老区根据地人民群众爱戴和赞扬。
见证了:“我们说,长征是历史上记录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从那时起,中国共产党把宣传工作看成是增强红军战斗力,传播革命思想的重要武器。共产党人领导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不畏艰险,过五关斩六将,长驱直入,行程二万五千里长征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取得了一次又一次战略转移的革命胜利。开辟了中国革命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建立了无数个革命根据地和红色革命政权。从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成立之日起,就铸就了伟大的“建党精神”就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今天历史革命胜利的必然。
由于革命需要,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长征在陕南旬阳离开后,留下了革命根据地武装力量和基层党组织,也在这里留下了革命火种。即毛泽东主席在革命圣地井冈山,开辟革命根据地时所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英明论断。中国工农红军革命队伍,在陕南旬阳境内留下了三百余人的“鄂豫皖根据地“的老红军”其余大多数是游击队,陕南旬阳根据地里的老红军战士和红军老干部扩充了革命队伍,组建了“红七十师”地方革命武装组织。经陕南特委党组织决定,把红军老战士,老干部分别派往各个游击队组织里,成为地方游击武装主力作为领导骨干,发动老区人民群众,积极开展陕南游击战争,夺取国民党武装政权。
历史丰碑不朽,岁月回想山谷。(1)陕南特委书记(原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郑位三同志)回忆到:“我们在陕南旬阳工作期间,交通运输工具十分原始,居住条件和环境也十分简陋。我们游击师派出去的侦察兵,都必须仅仅依靠人民群众,提供大量社会信息和敌人活动的情报。我们很重视邮政局里的邮译员提供敌情信息,还有商店里老百姓商人提供敌人活动情况,利用学校作为我们掩护阵地,让他们给我们提供大量敌人信息,摸清敌人活动的动向。
从邮局里,看到报纸和敌人来往书写中,获取大量敌人情报,邮局里人员也知道我们要干什么?”所以我们在旬阳战斗时间长。这里唯一用红军命名乡镇(原来的潘家乡)大量宣传红军标语口号:“红军保护邮政,商店,学校“。在当时来说,类似这样标语,屈指可数,实属罕见,现在发现中,保护成为红色文化历史文物。
陕南特委书记(原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郑位三同志)还有副主任郭述申同志,陕南长征时期,既是战斗员又是宣传员,充分发挥我党我军革命光荣传统。每到一处,积极宣传党的政策,党的宗旨,红军主张,红军思想,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相信群众,在旬阳红色革命根据地,建立了地方武装,建立地方党的组织。积极发展党员,建立苏维埃政权,争取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民主人士,爱国主义人士等,作为一项重要任务。
红军宣传队主要任务:是调查民俗风情,调查国民党地方民团,分布情况和地方土豪劣绅的状况。检查红军部队工作中,执行群众纪律和组织纪律情况。向旬阳老区人民宣传党的宗旨和红军思想。扩大了红军的影响,散发了红军标语,张贴红军标语,印刷红军标语,现在留下红军标语遗址,遗迹成为红色文化旅游线路,老区红色资源的活化石。
回忆过去红军战士,张贴红军标语的情景,历历在目,耳濡目染,记忆犹新。陕南特委书记郑位三同志说:“我和旬阳籍人,红军战士一个叫程启文的同志,我在旬阳老区工作时,他积极踊跃报名参加了红军。参加红军前,他上过小学,识一些文化,被我看中,后来成为我们红二十五军的“小秀才”。
根据工作需要,分配他与我一起刷写红军标语,任我的小助手。我们两个人并肩战斗在革命前线,战斗武器就是小小毛笔和一个铁桶。铁桶用来盛装石灰粉,墨水,手持一把扫帚,用来扫一扫灰尘,方便张贴红军标语。那时条件十分艰苦,大部分红军标语刷写在老百姓房前屋后的墙上,交通要道大石头上,用来鼓舞边区人民群众人心,瓦解敌人的军心,动摇敌人的意志。为中国工农红军在陕南游击战,取得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和根本保证”。
在陕南特委党组织的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红七十四师在陕南建立红色革命根据地,革命胜利的法宝,(2)就是灵活运用了毛泽东主席的军事战略思想和游击战争思想,学习运用毛泽东同志关于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思想上武装包围农村,军事上武装夺取农村政权。我军于1934年11月16日出发,途径陕南地区旬阳境内,经过无数次激烈战斗,以少胜多,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陕南长征。留下了红军传奇(红军老祖)红色经典故事,传承至今。革命胜利后,将这里列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
1934年12月10日,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艰苦卓越的长征,顺利达到鄂豫皖三省苏区的秦岭,巴山边区等地。在陕西省南部的山阳,镇安,郧西,旬阳边区,建立鄂陕,豫陕两个特委党组织,五个县苏区工委,(山阳,镇安,郧西,旬阳,洛南)党的地方武装组织,发展党员50多人,成立两个地方政府苏维埃政权,314个红色行政村,在很短时间内,创建了50多万人口的人民群众红色鄂豫陕根据地。
当初,中国工农红军红二十五军达到陕南地区后,中共中央军委派幸存的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同志,来陕南(鄂豫陕边区)开展游击战争。来前,由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同志,根据中共中央军委指示精神,找到红二十五军军长程子华同志谈话,指出:“红军主力应当进行战略转移,在陕南建立新的革命根据地,以求发展,迷惑敌人,让红军牵着国民党军的鼻子走,留下部分红军就能在陕南革命根据地,坚持持久的人民游击战争”。
中国工农红军红军在陕南,横扫地方国民党民团,摧毁了地方武装政权,开辟了陕南南部镇安,山阳,旬阳,郧西边区革命根据地。为中国工农红军在秦巴山区,创建鄂豫陕根据地,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工农红军先后,在商洛地区,安康地区,鄂陕,豫陕地区建立了一个特委,以陕南地区镇安,山阳,旬阳为中心,建立了十三个县苏维埃人民政府,四十六个乡镇,三百一十四个行政村苏维埃人民政权,七个游击师,四个游击大队的陕南革命武装队伍。
旬阳(上关游击大队)拥有几百人的队伍,在当时中国苏区,堪称历史之最。主要任务就是广泛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群众运动。1935年7月,中国工农红军主力离开陕南,北上抗日,去了陕北延安。整编后的红军队伍改编为“八路军”。陕南苏区军民,以新的武装斗争和革命斗志精神面貌,投入到地方反敌人“清土匪”的战斗中,谱写了新的革命武装斗争和新的历史壮丽篇章。
红旗照耀中国,红军途径旬阳。历史丰碑不朽,岁月回想山谷。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幸福生活,革命胜利成果,来之不易。见证了,新中国缔造者伟人毛泽东主席一生卓越贡献。1936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由陕北准备东渡黄河,进入山西省西部的时候,初到陕北看见大雪的情景,伟人毛泽东同志登高望远,有感而发,用中国历史典故思接千载,匠心独具,写下了他一生,旷世之作,千年绝唱(沁园春,雪)气势磅礴壮丽诗篇。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泽东主席运用历史典故,重要前提条件,他作为伟人,站在历史的高度,看未来的中国。正确认识中国历史典故,所隐含的丰富的深层文化意义,准确的把握中国历史典故所描摹的意义,与现代文化发展的内在关系,熟知历史人物个性特征,一目了然讲清了故事的精神实质。
他在挥毫之际,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雄略的眼光和中国革命缔造者的身份,以理说事。展现了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文化,五千年文明的奋斗史。并以此映,带出今朝的人民英雄,人民群众,人民大众中“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人类历史的动力“的时代风流人物,在强烈的历史反差中,充满革命必胜的信念,达到自己内心世界美妙的效果。
旬阳老区人民,牢记使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同共和国成长之路,一同走过百年奋斗历程。旬阳老区人民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弘扬伟大的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赓续红色血脉。在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道路上,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继续发扬党的革命光荣传统,弘扬老区精神。
旬阳老区人民,仍然要发扬当年中国工农红军“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作风,艰苦奋斗,艰苦创业,英勇顽强,勇往直前的作风,绝不辜负中国工农红军当年在陕南旬阳:“抛头颅洒热血”发动和武装群众,积极投身革命开展游击战争,配合红军主力队伍,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人民江山,对共产党信仰信念,不屈不挠的革命斗志。用实际行动,谱写新时代,新长征,新征程,红色革命历史不朽新篇章而踔厉奋进。
过去,革命战争年代,旬阳老区人民留下这样的红色革命歌谣:“共产党像太阳,她的恩情如爹娘。汉江河水哗啦啦响,翻身全靠共产党”。如今,老区人民翻身得解放,过上了蒸蒸而上的幸福生活,仍然唱歌着老区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幸福歌谣:“共产党像太阳,带领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哪里照到哪里亮,谱写共同富裕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