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生死存亡的严峻考验,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其中,红二十五军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重要部分。这只钢铁劲旅,当年从方城大地滚滚而过,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至今仍被人们津津乐道,成为跨越时空的美谈。
1934年11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开始长征。在漫漫征途中,红二十五军屡次遭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处在且战且走的紧急状态之中,有时一日数战。在途径方城期间,进行的激烈战斗共有3次:鏖战独树镇、激战孤石滩、交界岭伏击战。其中,独树镇遭遇战,是红二十五军长征途中生死攸关的一场血战。1934年11月 25日13 时,红二十五军行进至方城县独树镇,准备越许(昌)南(阳)公路,突遭数倍于己的强敌围攻。是日,雨雪纷飞,能见度低,红军将士浴血奋战,殊死拼杀。入夜,由张庄农民王永合带路,红二十五军穿过敌人空隙突出重围,乘夜色驰往叶县,从保安寨以北穿越许南公路,于11月27日拂晓挺进伏牛山东麓。这次鏖战,被习近平同志称为是与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等并列著称的长征八大著名战例,永载长征史册。
红二十五军不仅是一支能打恶仗的战斗队,也是一支善于宣传群众的工作队。在紧张的战斗间隙,仍然不忘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红军北上抗日的宗旨,广泛地撒播革命火种。部队每到一地,总是派出宣传队,向群众宣讲革命道理,张贴布告、书写标语等。在宿营方城县小史店镇秦房村的当晚,部队即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十七周年晚会。晚会通过齐唱红军歌谣、表演莲花落《张老三、李老四》等抗战剧目、童养媳诉苦、快板等形式,鼓舞斗志,密切军民关系。时任红二十五军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的刘华清亲自刻印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出发宣言》,部队抵达拐河镇徐沟村后,战士们挨家挨户向群众发放《宣言》传单,在村口、路口、房屋墙壁上刷写标语。至今该村老土坯房的土墙上,仍然清晰可辨当年红军刷写的标语口号:“中国工农红军万岁”、“多做袜子,多做鞋,过了明年俺还来!”“红军是老百姓的队伍”……由于宣传到位,途经的小史店、杨楼、拐河等地的有志青年,纷纷追随红军,参加了革命。
红二十五军在展示英勇顽强斗争精神的同时,还十分重视群众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扩大红军的政治影响。沿途,拔了老百姓的萝卜,就在旁侧放上铜钱,拾了群众的红薯,就在窖口用石头压上银元。夜宿拐河镇徐沟村时,红军焚烧了甲保长盘剥、讹诈老百姓的账本,并把其粮食分给了贫苦老百姓。路过四里店乡石盘村时,红军烧掉了地主向佃民派款的条子,地主仓库里的粮食除部队带走一些做临时给养外,其余准备分给贫苦农民。由于之前国民党的反共宣传,村民们都跑上了山,这时部队正处在急行军途中,前有堵敌,后有追兵,不可能等老乡们回来,再把粮食分送给各户,怎么办呢?智慧的红军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将剩余的粮食运到村头的大路上,一堆一堆地堆在路边。返回的村民,将其“捡”回了家。事后,村民们慢慢领会了红军的意图,便把这段路称为“堆粮路”。像这样的故事,红军走一路留一路。
红二十五军展示的军民一家亲的模范行为,秋毫无犯的群众纪律,赢得了沿途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老百姓纷纷说:“开天辟地也没见过这么好的军队,共产党领导的红军真是咱穷人的队伍。”不少百姓主动帮助红军,冒着生命危险掩护红军伤员。杨楼镇张庄村贫苦农民王永合主动为红军带路,使红军顺利乘敌空隙突出重围。白果树村民张文成的母亲收留红军伤员,并为其治好了枪伤。冒死为红二十五军胡久富连长收尸的闫家岭村民,安葬七里岗战斗中英勇献身的20多名烈士遗体的当地群众。拐河镇的顺店、四里店镇的神林、街村等地,都有掉队的伤员被群众收留的事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