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顽固派吴化文部400余人,将中共益都县委、县政府驻地孙家岭包围,益都县大队英勇反击,经过七、八个小时激战,县大队突围,撤出战斗。顽军占领孙家岭后,大肆逮捕杀害革命家属,破坏乡村民主政权,继续不断制造“反共”事件,限制人民的抗日活动……
面对吴化文部一而再再而三的军事行动,为打击罪恶累累的吴化文部,我鲁中区部队于1943年8月、12月和1944年3月前后发起三次讨吴战役,直至将该部彻底摧垮。
2.益东地区抗日根据地的反顽斗争
中共益都县委领导下的益东地区的反顽斗争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1940年,在益东党组织有所发展的基础上,由两支手枪起家,逐步发展成了一支敌后武装队伍,名称为“益都县第二游击大队”,刘明训任队长。部队的特点是人少枪劣,但其成员大都是优秀的共产党员,政治觉悟高,有严密的组织性、纪律性,与群众有密切联系,有较好的情报工作,有灵活机动的战术。
益都县第二游击大队打击的主要对象是郑母、谭坊、杨家庄和青州站、线的敌伪军,同时还要对付国民党军的袭击。益东地区的国民党武装有:杜华梓的国民党益都县政府的武装,侯耀庭的二十二支队,王葆团的六旅,新编十五旅四团,十七旅六团一部分……共计2000余人。他们有的公开投敌,有的与日寇秘密勾结,形成了一股比较强大的反革命势力。由于处于敌、伪、顽三方夹击之下,游击大队就采取了白天分散隐蔽,夜晚出击的战术。
春天,为了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游击大队在青州至谭坊之间的胶济铁路上埋设了地雷,敌火车两节车厢被炸出轨,使敌遭受一定损失。
夏天,游击大队队员杨立芳等同志,在潘村一带化装成锄地的农民,乘敌不备,突然袭击,打死了改装外出侦察我军情况的弥河大桥据点的日军翻译,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同年秋天,游击大队由营子村向河西进发,行至李家庄南,遭到国民党军袭击。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我四名同志沉着应战,变被动为主动,打伤其一人,缴获自行车一辆,我方无一伤亡。
十区伪区长赵昌五,过去是民团团总,是镇压郑母暴动的一个刽子手。抗战爆发后,他当了伪区长。他几十年来统治弥河以东地区,罪恶累累,当地群众对其恨之入骨。1941年春天,游击大队以长驱直入、突然袭击的战术,击毙了赵昌五,缴获匣枪、手枪各一支 ,子弹二十多发。当地群众拍手称快。
夏天,青州日军和郑母伪军100多人,在叛徒黄绍远、陈庆生的勾结下,拂晓前包围了南吉林村,进行逐户搜查。被围在村子里的益东地区党的核心小组成员何子健带领战士,突然向敌人发起反击,激战半个多小时,日伪军死伤多人,仓皇逃窜,这次所谓“清剿”被粉碎。
为了团结抗日,我们对国民党军队采取了争取团结的方针。曾多次对驻在益东一带的国民党军进行工作,希望他们枪口对外,共同抗日。但他们坚持“宁亡于日,不亡于共”,“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逮捕了共产党员赵子章,包围我益东行署驻地臧家庄,袭击我军驻地东霍陵,打死杨立芳和潘世忠同志。我方本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自卫原则,在1941年春天的一个夜间,包围了国民党县政府和县大队驻地时家庄,缴获其全部文书和印章,缴枪支弹药一批,给这伙消极抗战、积极反共分子以一次有力的打击。
益东的武装反顽斗争,是在党的领导下、在群众的支持和掩护下进行的。我们常驻的重点村有:南霍陵、北霍陵、东霍陵、状元桥、郝家庄、韩家庄、石桥子、潘村、杨家庄、唐坊、河子头、马宋、臧家庄、曹家庄子、营子、老鸦窝、萧尹、樊家庙、南吉林、后吉林、王家庄子、郑母、宫家庄、孙家庄、北寨村等。有时活动到弥河以西、铁路以北及临朐的东北部地区。益东地区的群众常常冒着生命危险替我们站岗放哨、传送情报、掩护同志,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朽的贡献。
8月底,敌人大逮捕后,斗争形势更加严峻,中共益都县委为了保存力量,决定将益东的武装撤回西山。1944年益都西南山区解放后,游击大队又返回益东进行战斗,直至胜利。
就这样,青州党组织与反共顽固派的斗争,经过几次反复较量,国民党反共顽固派势力不断削弱,人民终于胜利了,不但保住了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政权,还进一步巩固了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政权。此后,经过反复协商,双方按划定的界线规定一个缓冲区,哪一方违约进入,对方有权阻击。之后,国民党反共顽固派有计划的越界行动明显减少,抗日根据地边沿的斗争形势得到了暂时的缓和,大大减轻了对抗日抗日根据地中心区的压力,使抗日根据地军民可以腾出力量来对付日军的进攻。
三、青州党组织与反共顽固派的斗争具有重大意义
首先由于反顽斗争的胜利,不但保住了青州地区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政权,还进一步巩固了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政权。这在抗战初期敌强我弱的不利形势下,使青州地区抗日根据地的人民增强了中国必胜的信心和坚持持久战的决心,从而看到了抗战的光明前途。
第二,青州地区抗日根据地党政军有了一个相对安定的后方,使八路军青州部队的机关、后勤能休养生息,支援前线。
第三,在军事上牵制了济南、张店、周村、潍县,甚至青岛等地日伪军的力量,有力地支援了以鲁中山区为基地的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反“扫荡”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由于青州地区抗日根据地以通道走廊的特殊作用,将胶东、清河、鲁中等三大抗日根据地连为一片,使八路军鲁中部队有了一个广阔的战场。在1942年、1943年粉碎敌人数次万人大扫荡时,起了保证作用。
参考文献:
(1)《青州人在抗日战场上》(530千字),樊光湘主编,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年8月版。 (2)《中共青州地方史》(第一卷1925-1949)(308千字)樊光湘编著,中共党史出版社2006年7月版。 (3)《中共青州历史大事记》(1949-1999)(500千字),樊光湘、杨朝晖主编,中国档案出版社2005年5月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