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靠的是群众路线。”——李达
【引言】抗战时期刘邓大军的参谋处长李达,于1944年冬接待了美军驻延安观察组的观察员惠德赛上尉。李达热情并详细介绍部队作战情况。惠德赛说:“你们的情报搞得很好。我看到许多图表,觉得都很好,这对于盟国海空军作战非常宝贵。你们的侦察工作太好了,敌人的秘密,对于你们都不是秘密。美国人如果知道你们是这样,一定很惊讶!”接着,他问:“这里的情报搞得如此之好,请问是如何获得的呢?”李达回答说:“我们靠的是群众路线。”的确,不仅情报工作如此,在群众的密切配合下,军民携手,担负护送中共高级干部的地下交通工作也做得非常出色,为抗战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1937年爆发的“卢沟桥”事变,拉开了中日之间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序幕。战争初期,日军凭借其优势的兵械长驱直入,迅速占领中国大片领土。年底,占领豫北重镇安阳;翌年初,日军侵入汤阴、淇县、新乡等大部分黄河以北地区,其势力主要盘踞于平汉铁路沿线,并调集重兵把平汉铁路作为分割西侧太行、太岳和东侧冀南、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封锁线,给中共建立的各根据地之间的联系带来很大的困难。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侵略者在抗日军民的英勇反击下,尤其是在“百团大战”中,在华北地区受到沉重打击,遂决定在华北区域推行“以华治华”、“治安强化运动”等,加紧对华北各根据地的包围和进攻。日军在平汉铁路线两侧构筑封锁线,大力推行“蚕食”,制造“无人区”,企图切断太行根据地与冀南、冀鲁豫根据地的联系。同时日军改变对国民党的策略,极力拉拢引诱国民党地方军队武装,把进攻的重点放在中共方面。再加上1941年,华中、山东、冀鲁豫、冀南等各抗日根据地大批干部赴太行、延安汇报工作和参加整风学习。为坚持抗战,彻底粉碎日军的军事和经济封锁,确保各根据地之间的联络畅通,进一步巩固、扩大抗日根据地,建立地下交通线的工作迫在眉睫。
南北两条交通线的建立
图一 南北交通线示意简图
图二 林州市任村八路军豫北办事处 (来源大河报)
北线交通线的建立。这条交通线西起林县(今林州市)任村豫北办事处,途径安阳水冶、平汉铁路、卫河三大封锁线,东达冀鲁豫沙区办事处。为切实做好地下交通线的工作,冀鲁豫军区在卫河以西筹备成立“卫西工委”。其主要任务:一是团结、争取当地民间武装,建立军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二是建立地下秘密交通线,粉碎敌军的阴谋。
为配合“卫西工委”的工作,八路军前方部队于1941年6月在林县任村建立了豫北办事处。初期,在当地军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共地下党员很快在安阳县的庞湾、羊店、杨奇村和汤阴县的北故城等处建立了多处地下联络站。但由于这些交通站点不够健全,我方关系也不够巩固,加之敌人的严密封锁,干部过路问题仍不能妥善解决,甚至于要付出一定的代价。1940年8月,华北抗日军民第一军分区政委闻允志同志去中共北方局开会,在渡卫河时,突遭日寇巡逻艇的袭击,不幸牺牲。为此,1942年初,豫北办事处带着八路军总部的命令,来到冀鲁豫军区,要求该军区开展敌占区的地下交通工作,在这一带打开一个突破口,把冀鲁豫至太行山的地下交通线打通。
1942年5月,冀鲁豫军区第一办事处(沙区办事处)在内黄井店成立。不久,办事处按照彭德怀和冀鲁豫军区杨得志、苏振华等领导的指示,与豫北办事处同心协力,密切配合,对平汉路安(阳)、汤(阴)、淇(县)段以东,卫河以西的地方武装开展争取工作。通过努力,1942年夏,西起豫北办事处所在地林县任村,东经黄家坡、南故城等地,穿过欢台至水冶之间的封锁沟、平汉铁路、卫河三条大的封锁线,直达冀鲁豫沙区办事处,全长300多华里的地下交通线基本形成。这条交通线建立后,曾护送了包括刘少奇等中共高级领导成员的大批人员顺利通过,并按照八路军总部的指示,办事处组织当地掌握的货栈,大量收购根据地的土特产,利用敌占区内的进步商人关系,通过地下交通线送至安阳,转销北平、郑州等,换回军区所需的枪支、弹药等物资。太行根据地生产的军火和印刷的冀钞,也源源不断地通过交通线运往冀南、冀鲁豫根据地。
南线交通线的建立。北线地下交通线建成后,因过往人员愈来愈多,增加了这条交通线的压力。为防万一,一旦该交通线被破坏,能够继续保持冀鲁豫至太行的交通顺畅,1943年下半年,沙区办事处在原有的基础上,成立了过境浚、滑、汤三县的南路交通线。该线东起冀鲁豫沙区办事处,中经天门会武装控制的浚县李聂村、李黄庄等村庄,至汤阴县的三里屯越过平汉线,再经冷泉一带西上太行山,直抵淇县泉寨村(终点站)。南线交通线,较北线近100华里,大大缩短了行程。这条交通线建立后,护送了大批冀鲁豫军区党、政、军干部,运送了大批军需、民用物资。在这条交通线上,还团结争取了天门会地方武装。
1943年,交通线刚刚建立,天门会参谋长胡紫青指派天门会成员孟宪礼接送一部分部队和邓小平、杨得志、杨勇、薄一坡、宋任穷等,由沙区办事处出发,过卫河东天门会活动区,到太行根据地,天门会成员奉命顺利完成了此项任务。1944年夏,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杨勇和山东分局书记舒同,由交通科护送,从太行根据地出发,途径卫西地区天门会活动区,过卫河,安全返回冀鲁豫根据地。1944年冬,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司令员肖劲光由地下交通员化装护送,在天门会成员的帮助下,穿过日军的封锁线,安全抵达太行根据地。此后不久,冀鲁豫军区参谋长曹里怀,也由交通员护送,顺利通过天门会活动区,抵达太行根据地。据统计,1943年至1945年,这条线路先后护送过往人员达2000多人次。
交通线的作用
在抗日战争的艰苦岁月里,中共在当地军民和民间武装组织的协助下而建立的地下交通线,对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曾在延安接见林县任村豫北办事处主任王百评,表扬并肯定了交通线的功绩。首先,交通线对于沟通上级部门与各根据地的联络发挥了重要作用。太行八路军总部、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太行分局对于冀南、冀鲁豫以及华中、山东等抗日根据地的指示、文件和出版的《新华日报》等,多由地下交通线转递各地,保证了上级指示的迅速下达,有力地指导了各根据地的对敌斗争。其次,大批中共领导干部利用交通线安全通过敌占区,来往于太行、冀鲁豫和冀南抗日根据地之间,保障了各根据地之间的信息沟通,对于协调对敌作战方案,应对不断变化的时局等,均有重要意义。第三,交通线对于打破敌人对根据地的封锁也发挥了重要作用。1942年至1945年,运往根据地的军需、民用物资,不仅保障了部队所需,也解决了根据地的许多困难,为持久抗战准备了后备力量。第四,交通线的建立,密切了中共与当地人民的关系,团结争取了民间地方势力。中共通过各种社会关系,与号称“豫北百里王”的安阳伪保安司令王自全、控制卫河以北大片地区的伪东亚同盟自治军第三旅旅长程道合取得联系,对其进行疏导教育,使其倾向抗日。对杨贯一率领的天门会武装等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编。交通线的建立,沿途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主方针政策,争取了有利的抗日舆论宣传,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对抗战的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