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军事统战的壮举——两当兵变; 苏区统战的旗帜——为我所用; 抗日政权的基础——三三雏形; 民主团结的力作——防左纠偏; 刚柔相济的巧为——稳定新疆; 民族工作的典范——项谦归顺; 荣辱与共的前提——廉洁奉公; 肝胆相照的诚意——知错必改; 经济统战的探索——主政广东; 政治智慧的大成——统战巨匠。
[关键词] 习仲勋 三大统战巨匠之一 值得效法的统战大师
习仲勋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功勋卓著的开国元老,足智多谋的治国良相,雄心勃勃的改革旗手。他既是德高望重的政治家,又是叱咤风云的军事家,也是建树颇丰的理论家。
时值习仲勋同志逝世十周年、诞辰100周年之际,深入研究他的革命理论,认真学习他的优良作风,广泛宣传习他的光辉事迹,对于丰富和完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宝库、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对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恢复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都有着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非常伟大的现实意义。
由于历史原因,过去对习仲勋同志宣传得不多,研究得不透,学习得不够。越过世纪的大墙,随着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工作的不断延伸,秘密资料大量公开,历史事实真相大白,诸多观点百家争鸣,我们越来越清楚的认识到了习仲勋同志的伟大、光荣和正确。
一.军事统战的壮举——两当兵变
“两当兵变”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西北地区领导的一次武装兵变,也是甘肃省暴发最早的一次武装起义,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军事意义。
1930年初,中共陕西省委指示各地方组织派党员去十七路军秘密开展工作。长期隐蔽、积蓄力量、等待时机,在条件成熟时,发动武装起义,成为公开的红军武装,以壮大革命力量。这年春天,中共陕西省委派习仲勋到长武县杨虎城部的警备骑兵第三旅三团二营从事兵运工作。该旅是杨虎城收编的杂牌部队,三团二营营长王德修曾是共青团员,与习仲勋是同学关系。进入该营后,习仲勋立即和共产党员李秉荣、李特生三人成立了党小组,领导开展兵运工作。他们确立了“在发动士兵进行日常斗争、促进士兵革命化的基础上,发展组织,团结士兵,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工作方针:提出了反对打骂士兵,改善士兵生活,按时发饷、发鞋袜的要求;进而喊出“反对军阀战争、拥护红军”的口号,成立了“红军之友”社。他们还在该营扩建组织,积极发展党员,随后又成立营党委,推选习仲勋担任营委书记。通过半年多的艰苦努力。发展了30多名共产党员,全营从营到连、排、班都建立了支部,该营逐步被我地下党所控制。
1931年秋、冬,省委相继派焦维炽、李杰夫巡视工作,力主该营举行兵变,营党委决定伺机而动。第二年春天,习仲勋组织召开营党委扩大会议,传达省委指示,决定举行兵变,同时研究了兵变的具体事宜。4月2日,习仲勋、吕剑人、李特生、许天洁等利用部队换防之机,率领全营200多人在甘肃两当举行起义。
起义后,这支队伍被改编为陕甘工农游击队第五支队,习仲勋任队委书记。随后,部队离开两当向北进发,沿途进行了五六次战斗,行军千余里。正当部队准备向刘志丹率领的部队靠拢、攻打永寿县城时,不料与当地大土匪王结子遭遇。经过激战,终因寡不敌众,兵变失败。起义部队在习仲勋、许天洁、吕剑人、左文辉等的指挥下,转战陕甘地区。
“两当兵变” 极大地震慑了国民党政府,国民党陕甘当局调兵遣将,围追堵截,妄图一举消灭刚诞生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后来,杨虎城将军得知主谋习仲勋当时不满十九岁,十分惊讶的说:这娃子胆子真大,竞然敢在我虎口拔牙!
“两当兵变”动摇了国民党在西北的统治基础,牵制了国民党的有生力量,增加了国民党的精神恐慌;壮大了陕北红军的力量,减轻了陕北苏区的压力,鼓舞了陕北红军的士气。为策应刘志丹的革命斗争,开辟和发展陕北革命根据地起到了有力的配合作用。
“两当兵变”为中共建设人民军队,改造旧军队,创建和扩大革命武装,进行了创造性的探索;其深入虎穴,开展秘密工作,坚决走武装斗争道路的探索和实践,为中共在国民党内部开展武装斗争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锻炼和培养出了一大批革命骨干。
“两当兵变”唤醒了陇南人民,播下了红色火种,鼓舞了革命斗志;使贫苦人民认识到了翻身求解放的道路,懂得了为什么要革命和怎样革命的道理,为陇南乃至甘肃地下党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社会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