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深入开展整风运动。各项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了学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纯洁了党的组织和干部队伍。
“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抗日军政大学校训在八分校得到了严格贯彻和践行。一是弘扬理论联系实际之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新四军和根据地建设实际,力求以理论指导实践,做到知行合一。第二师政委郑位三组织指导部分教员和学员深入农村开展近一个月的调研,使参加人员受到了深刻的群众教育和实践锻炼。二是弘扬艰苦朴素之风。敌后的办学条件十分有限,学员们克服没有课堂、没有桌椅、没有纸笔的诸多困难,坚持学习。八分校组织学员开荒种菜、养殖鹅鸭,既改善了伙食,又磨砺了意志。三是弘扬团结友爱之风。干部和教员既关心学员学习和生活,又处处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学员们怀着相同的理想信念和革命追求聚集在一起,彼此互相关心帮助,结下了深厚真挚的情谊。
八分校实行严格的军事化管理,注重军容风纪,每天进行早出操、晚点名,经常于夜间和拂晓进行紧急集合,强调令行禁止、分秒必争。紧张的学习之余,学校的文体活动丰富多彩。晚饭后或节假日常有篮球等比赛。出操、上课和开饭前,各队都要唱歌、拉歌。每周一次同乐晚会,学员自编自演,热闹非凡。有学员多年后仍然感慨:我们的生活条件异常艰苦,困难很多,但同学们很舒畅、很惬意、很自豪、很活泼开朗,到处歌声飞扬。
八分校与驻地关系极为融洽。学校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受到驻地群众的拥护。学员们经常帮助群众进行生产劳动,帮助地方防汛或者修路。在医药较为紧缺的情况下,学校医务人员常为群众看病送药。驻地干部群众对于八分校的办学也非常支持,很多群众将住在自己家中的学员视作亲人。家境富有的龙岗青年戴之炎受到八分校校风熏陶感染,主动捐出自家农田100多亩作为八分校操场,并带头参加抗日武装。1943年8月,八分校组织师生与地方干群联欢,地方赠学校一面写有“越抗越大”四个大字的锦旗,八分校回赠一面写有“铜墙铁壁”的锦旗。1945年8月,随着在校学员全部分配到前线部队,投入对日军的最后一战,八分校胜利完成了历史使命。在革命战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八分校的学员都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不少学员更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在激烈的枪林弹雨中,实现了自己在抗大学习时为国捐躯的钢铁誓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