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衡量一个军事家的军事才能有九个维度,分别是:
1、军事理论 2、军事谋略 3、军事纵横(伐交) 4、军事战略 5、军事战术 6、军事教育 7、作战胜率 8、军事成果 9、军事统帅力
在我军的开国将帅中,谁能全方位无短板?only刘伯承元帅。
一、军事理论
一生的理论成就十分丰富。如“敌进我进”“军事五行论”“人地论”“战争利害变换线”“合同战术‘"钳形攻势理论”“追歼战的大纵深理论”,解放后出任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结合中国革命的长期实践,创建了解放军自己的战役学理论。刘帅还在我军发展的各个时期,翻译了大量外军军事理论书籍和教材,指导我军当前的作战。在中共确定的36个军事家中,唯刘帅是官方认定为“军事理论家”。
二、军事谋略
指导战争的思想或者全局方略,属于孙子战争分层的“上兵伐谋”层面。
1、红军时期大力推进红军的正规化建设,完善司令部指挥体系,并在五次反围剿时提出“敌进我进”谋略(未被李德采纳)。
2、抗日战争洛川会议前,刘帅与张浩联名给中央报告,阐述了抗日战争的“持久战”思想,“独立自主游击战及不放松有条件的运动战”思想,“综合群力思想”(这几个军事谋略可以参看人民日报“功业垂青史 武学照千秋”和刘传编写组成员之一乐白笔“刘伯承元帅的八千里路云和月”两篇文章),抗日中期针对敌军的囚笼政策提出“交通斗争”策略,在华北根据地进入最黑暗时期又提出和实施“敌进我进”战略,这些东西对于八路军的作战具有示范作用。
3、解放战争时期刘帅以“人地论”理论为基础写成《论蒋军的致命弱点》和《再论将军的致命弱点》两篇文章,可以说就是将军必败的宣言,揭示了解放战争我军必胜的规律和一般进程。在和蒋军的作战策略上采用的是内外线结合的主动作战,这种策略是保持晋冀鲁豫根据地基本完好的根本手段。解放战争后期根据作战方式的转变又提出了大纵深,大迂回包围的作战谋略。
三、军事纵横
指联合可以联合的力量以及瓦解敌军的能力,属于孙子兵法“其次伐交”层面。
红军长征路上说通刘元瑭不出击,使得红军顺利绕过会理,又“彝海结盟”,不费一枪一弹顺利通过彝区。抗日战争时期积极做好与友军的协调,对于顽固派则采取政治争取和武力求和的方式,维护了抗日统一战线。解放战争时期,先是在平汉路以军事威胁为基础,促成高树勋起义,又在襄樊战役后,放回郭勋琪回川做瓦解敌军的工作,淮海战役时又促成了110师的起义,在进军大西南时,敌军大量起义和投诚,整个解放战争敌军向刘邓投诚起义的兵力接近75万,为各战区之最。
四、军事战略
指作战的全局方略,属于孙子兵法的“其次伐攻”层面。
1、遵义会议时与聂荣臻联名提出放弃黔北,北上川西北建议,为红军走出逆境做出了重要贡献。 2、上党战役之后出击平汉路,阻击敌军北上。 3、内战打开之后,出击陇海路,有利配合了中原突围和华东作战。 4、出击豫皖边配合华东野战军作战。 5、发动豫北攻势,从敌军重点进攻布势的薄弱中间环节下手。 6、挺进大别山,展开战略进攻,彻底粉碎敌军的重点进攻。 7、制定向西战略,策动陈唐、陈谢向潼、洛段行动,我军攻克洛阳,初步扭转中原作战的被动局面。 8、否定粟裕建议的粟兵团不下江南,向济南作战策略,而向军委建议粟兵团向中原作战策略。 9、发起宛东战役,配合粟兵团渡河南下发动豫东战役。 10、制定逐鹿中原的“三个四河”战略,第一步兵出襄樊。 11、淮海战役布局的“揪其尾,斩其腰”策略。 12、淮海战役第二阶段华野转兵南下,协同中野先歼黄维策略。 13、渡过长江后,放弃原定的交叉接收南京,而直出浙赣线策略。 14、进军西南否定军委的吸引敌军于重庆决战的策略,而速取重庆,快速进军将敌军7个兵团合围于成都地区。
五、战术
近现代将领中,刘帅的战术手段十分的丰富,“被认为是最好的战术家”,我能了解的都有如下:
1、智取遵义:兵不厌诈 2、巧渡金沙:特种作战纵深奔袭 3、七亘村之战:重叠待伏 4、神头岭之战:反常用兵,势险节短,出敌不意 5、关家垴之战:迫近作业 6、上党战役:坑道爆破,攻城打援,围三缺一 7、邯郸战役:猫盘耗子,盘软了再吃;攻弱者强者也弱;围三缺一 8、陇海战役:先发制人 9、定陶战役:在敌三面包围圈中实施“外科手术”,枪打出头鸟。 10、鄄南战役:回马枪 11、滑县战役:猛虎掏心。对敌实施远距离奔袭,即避开它的前锋据点,果断突入它的防御纵深,先打它的指挥中枢 12、巨金鱼战役:攻敌所必救,歼敌救者,攻敌所必退,歼其退者 13、豫皖边战役:围魏援赵 14、鲁西南战役:攻其一点,吸其来援,啃其一边各个击破。其中六营集之战(围三阙一,暗设口袋) 15、挺进大别山:狭路相逢勇者胜,突破汝河采取军阵式突击 16、高山铺战役:瞒天过海。以一个旅引诱敌军,而从300里范围内快速秘密集中6个旅打击40师及82旅,敌被合围前始终认为当面我军只有1个旅,创造我军在无后方作战条件下,消灭敌军一个整师又一个旅的光辉记录。 17、宛西战役:小型运动战的典范“分遣与集结相结合,分遣以撕破敌人的合击阵势,集结以围歼可以歼灭之敌”。 18、襄樊战役:钳形合围,撇山攻城 19、淮海战役:对整个战役提出的战法:夹其额,揪其尾,斩其腰,置之死地而后已。第二阶段“吃一个,看一个,夹一个。其中双堆集战役以弱围强,且围师不阙 20、渡江战役:大纵深突击 21、西南战役:大纵深、大迂回、大包围,一个战役合围敌军90万 22、对印作战指导(“打头,击背,刨腹,切尾”在分析敌军配置基础上的高度精炼) 23、长乐村之战:磁性战术,待敌军攻势已尽,粘着敌军打
就连蒋介石也赞叹“论战术之奇,刘伯承数中国军界一绝”
六、军事教育
刘帅曾任红军学校校长、红四方面军军校校长、抗大副校长、二野军校校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可谓是桃李满天下。粟裕等数不清的将领都曾是其学生,可以说为我军培养的了大批的军事骨干,而成为这支军队的中坚力量。刘帅在军事教育方面的贡献尤其突出。
其他我没有详细的名单,仅军事学院战役系统第一期就有将官52名,包括5名上将(杨得志,陈锡联,李天佑,韩先楚,刘震),23名中将(较知名的有秦基伟,张震,李作鹏,温玉成,吴克华),24名少将(较知名的有丁盛,肖永银,贺晋年),这个阵容可以组织一支野战军了。之前的多期速成班有哪些将领不太清楚,据我所知的有杨勇,秦基伟。
七、作战胜率
胜率是衡量应对各种战场形态能力的指标,最能体现军事指挥水平。刘帅50年军事生涯,除了起义的体系内作战,保持了不败记录,真正的“常胜将军”。此文,仅统计刘帅成为解放军将领后直接指挥的大口径战役或单列战斗,共47场,除了阜阳战役打成平手,其余全胜。
八、军事成果
抗日战争领导所属部队歼敌42万,开创晋冀鲁豫根据地(一级军区);解放战争领导根据地军民歼敌221.8万(不含剿匪),开创中原根据地(一级军区),解放大西南。我军正大区及以下的军事主官,领导开创出两个一级根据地的仅刘帅一人。
九、军事统率力
指一个将领统领军队,有效激发出军队战斗力的能力。刘帅的统率力如何呢?“军神”二字就说明了其能力,所谓军神他就是一支军队的灵魂的旗帜,在他哪里,旗帜就在哪里,旗帜指引的方向,就是他的军队义无反顾进军的方向。
刘邓大军上从邓政委下到士兵,都有着对刘帅的绝对信任,在刘帅的统领下,无论条件多么的艰难,都打不垮,拖不烂,,永葆旺盛的战斗意志。(附:刘邓军的作战条件)
邓政委曾说“伯承是我的老师,是我尊敬的长者”;王近山曾说“刘帅就像自己的老妈妈一样”,“跟着刘帅学会了谋略“;李震将军说“那种亲近,胜过父子”,“有刘帅在部队能激发出三倍的战斗力,无坚不摧”,一句“师长来了”,就是不需要动员的动员;官职正国级的李德生、刘华清评价刘帅是“战神”;在那非常的时期,被批的能让台下1000多将军(并非全来自二野)长时间的掌声致敬。
能把一支部队带成这样,崇高威望还及于全军的,除开领导核心层的领袖们,也没谁了。
综上,刘帅是9边形的全能军事家,其军事理论、指挥艺术和作战谋略是毛泽东军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国家对刘帅一生的军事才能和贡献的准确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