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四五年抗战胜利李林留影以示庆祝。
李林近照。
翻开全国妇联原国内工作部部长李林家中的相册,有一张泛黄的黑白照片从1945年一直保留到现在,照片中的她梳着短发,眼神清澈坚定,意气风发。据李林回忆,这张照片很可能是在得知日本人投降后,因为高兴,到县里去照的一张,这也是她人生中的第一张照片。
李林1919年出生在山西长治长子县,9岁上学,16岁从长治女中(潞安府府八县女子中学)毕业。“我的父母都比较开明,有文化,愿意叫我读书。”李林说。
1937年7月,家人送李林到太原去考太原女师。考试进行了三天,第三天走出考场以后,卢沟桥事变发生了,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正式开战。李林一心想读书,但是等接到太原女师的录取通知,她却没有机会上学了。
“太原太危险,到处扔炸弹,我们就回到长子县。7月回到家中,父亲已经去世,我念书的希望没有了。”李林说。
当时,全面抗战已经开始,抗日牺牲救国同盟会(简称牺盟会)成立之后,每一个县都要派特派员。
“书不能念了,咱们就抗战!我们这一轮府八县初中毕业的年轻人,差不多前后都参加了牺盟会,立志抗日救国。”李林说,各人志向不同,有人参加了决死队,她则一直在牺盟会做抗战宣传工作。18岁的李林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再苦也留在部队,大家在一起。”回忆起当年的革命岁月,李林仍然充满了激情。1941年,中条山战役后,晋豫抗日根据地进入重建时期,太岳军区二地委派李林以党委委员的身份,与刘冰、常步潮两位男同志一同南下,到沁水县做开辟工作,寻找联络原牺盟会的同志和中共党员。
当时日伪军和红枪会正明捕暗杀抗日工作人员,党组织只能进行秘密活动。李林回忆说,她最危险的一次经历就发生在1941年,那时候,红枪会和日伪军经常到他们活动的地区来找人,所以他们在老百姓家只敢住一个晚上,第二天晚上必须换地方。
有一次,李林三个人,还有县城游击队区分队的十几个人,住在郎必村的一户人家。这家老百姓有5个窑洞,老两口住一个,儿媳妇住一个,还有一个放草,两个空的。伪军和红枪会要找区游击队的这十几个人,晚上,敌人趁着月色,把游击队员住的那两个窑洞堵住,把人抓走了、枪也拿走了。
“我那时候就一个人藏在放草的窑洞里,敌人一进门准能抓住我,但幸运的是他们没开我的门,他们的目标是游击队的人和枪。”李林回忆说,尽管那时候十分害怕,但她始终牢记自己的使命,“因为我是党委委员,我要负责任。”
在根据地,李林主要负责减租减息、动员百姓这些工作。在她的记忆里,最高兴的就是扫荡结束、大家都回到根据地的时候。
“出去的时候特别紧张,因为不知道能不能回来。赶到扫荡结束,大家都回来了,‘我也在,你也在,咱还行,咱都没有死’,有时候还载歌载舞。”李林说。
抗战胜利以后,李林到《太岳日报》社工作。1950年6月来到妇联,从此干了大半辈子的妇女工作,直到离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