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红色教育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暑假想陪孩子见世面的父母,应看看湖北黄石凌晨四点半的街头(组图)
来源:顶端新闻
作者:洞见
浏览次数:
2025-07-22 09:36:06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这几天,湖北黄石的一个15岁少年让我着实感动了一把。

    他凌晨四点半便出现在大街上,穿着环卫工的服装,戴着手套,拉着垃圾车,开始扫起了马路。

    原来,男孩的妈妈是一位环卫工人。

    看着妈妈每天起早贪黑,风吹日晒,刚刚中考完的男孩心疼极了,每天陪妈妈出来清理垃圾,想帮妈妈早点做完。

    看到儿子这么懂事,妈妈也很心疼儿子,便问儿子:“不怕同学看到笑话你吗?”

    然而,他却很自然地回答:“帮自己的妈妈分担工作有什么丢人的。”

    这句话一下击中我内心的柔软处。

    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

    真正的见世面,其实是见生活。

    但很多家长,往往把见世面与出门远游等同,与体验上流社会挂钩。

    就拿这几年来说,我的朋友圈里,孩子的暑假分为三六九等。

    最高段位的,掏出几万把孩子送去国际名校参观,顺便见识一下外国的风土人情,少的也花个万把块,参加国内的“研学团”。

    次一等的,带着孩子参加钢琴演奏会,观览各种博物馆、名胜古迹。

    再不济的,是带着孩子在国内旅游,各种网红景点逛一逛。

    可往往这样一趟下来,孩子见识没有增长多少,钱倒是花了不少。

    说实话,我真觉得与其踮着脚尖托举孩子见世面,不如看看湖北黄石凌晨四点半的这一幕,这才是最好的世面。

    俯下身子去窥见、去体验那些真实的生存百态,孩子方可真正成熟起来。

    01

    现在有一个很可怕的现象,就是全民富二代。

    越来越多父母勒紧裤腰带,倾其所有让孩子穿最好的衣服、吃最好的东西、见最好的世面。

    但是这样的普通家庭容易养出一个不知疾苦,不知钱为何物的“富二代”。

    湖北襄阳有一个孩子,喜欢打游戏,经常往账号里充值。

    父亲靠打零工辛辛苦苦攒了5万块。

    结果有一天父亲去银行取钱,银行工作人员告知他卡里只剩了八块。

    查询之后才发现,都被孩子充在游戏里买了装备。甚至有些装备还被孩子送给了班里的同学。

    当被记者问道:孩子知道家里的条件情况吗?

    父亲沉默不语。

    大手大脚的孩子和辛苦赚钱的父亲,似乎成了两个阶层。

    经济学家杨长江说:“中国孩子压根就没有金钱意识,孩子们不知道金钱是从哪里来的。在孩子的眼中,金钱就像是一种玩具,一张可以随意摆弄的纸。他们完全忽略了金钱背后的劳动付出。”

    绝大部分人的父母赚的都是血汗钱,孩子不知,也不懂。

    他们不知把一袋水泥搬到五楼,只赚五块钱;在超市站够八个小时,站到腿软可能还挣不到一百块钱。

    没有天生就懂得体恤父母的孩子。只有了解人间疾苦,知道赚钱不易的孩子,才能对钱有概念,才能迅速成长。

    前段时间,湖北襄阳的另外一位孩子走红。

    父亲袁先生接了一个安装空调的工作,要搬空调上5楼。

    平常都是夫妻俩搭配干活,但当天因为妈妈腿痛不便,女儿便自告奋勇要替妈妈干活。

    女儿跟着一起搬空调、拿工具,上下楼好多遍,汗流到眼睛里,睁不开眼。

    爸爸很是心疼了,让她别干了。

    女儿却反而心疼起爸妈来,她表示自己都不知道原来爸爸妈妈平时干活那么辛苦,不知爸妈赚钱原来那么不容易。

    见生活的辛酸,才能有一个正确的金钱观。

    真实地在底层待过、看过,便能真正感知到生活的重量。

    学会让孩子走进生活,孩子才明白,生计之艰难,赚钱之不易。

    02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说过一个观点:真正的教育是,再富也要苦孩子。

    宠儿多不幸,娇儿难成才。

    躺在蜜罐里的孩子,不识人间愁滋味。只有以具体的事去教育孩子,孩子才能真正成长起来。

    最近执导了新电影《你行!你上!》的姜文,又上了热搜。

    想起之前看到他的一个教育儿子的故事。

    他的两个儿子在家被长辈宠溺,专职保姆伺候,衣来伸手饭来张口。

    这样的环境下,孩子个子见长坏脾气也见长,每一次摔跟头后的第一反应不是自个儿爬起来拍拍灰,而是扯开嗓门号啕。

    一旦不如自己的意,他对保姆、对长辈就撒泼打滚。

    为了让蜜糖罐子里长大的孩子改改性子,姜文带着两个儿子来到距离北京近4000公里的新疆阿克苏地区生活。

    在阿克苏没有了精心烹制的儿童餐,取而代之的是当地老百姓的手抓羊肉,主食就是糙米饭和馕,配菜就是水煮蔬菜。

    没有了专职司机保姆,收拾床铺,打扫卫生都要自己来。

    经过大半年后,两个孩子改掉了娇贵的毛病。

    温室里养不出参天大树,胡同里练不出千军万马。

    我们常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

    这是因为,当一个孩子早早地吃过生活的苦、感受到现实的粗粝,就能洗掉自己身上的任性与幼稚。

    像下面这位男孩每个暑期都会去父母的板面店里帮忙,熟练地转锅、颠勺、扫地、拖地、抹桌子。

    有一次爸爸怕儿子累不让他干活。

    孩子反而觉得委屈。

    他还觉得妈妈现在太辛苦了,等长大了挣钱了,要带妈妈去旅游,给妈妈买化妆品,让妈妈做世界上最幸福的妈妈。

    说到底,真正的见世面,从来不是金钱的堆砌,而是人格的建设。

    而见生活的辛酸,才能有独立的人格。

    孩子只有真真切切地去触摸到生活的质感,在人间烟火气的滋养下,心智才会越来越成熟。

    03

    哈佛女校长德鲁·福斯特说:了解世界,是每个孩子的必修课。

    什么是了解世界?

    综艺节目《变形计》里,高占喜是青海农家子弟,他家是全村最穷的。

    父亲双目失明,母亲患病,靠哥哥在外做苦力辛苦赚钱养家。

    当时14岁的高占喜第一次离开家乡到城市体验生活,见到了高楼大厦。

    那一刻,他突然泪水盈眶,因为他感受到了世界的参差。

    他在农村一个月零花钱只有一块钱,可他城市一天的生活费就有200块钱。

    因为见过繁华,所以有了向往,有了奋发之意。

    他努力学习,最终考入了湖南师范大学,走出了大山,改变了命运。

    从大山走到高楼间,见到自己不曾见到的繁华,这是了解世界。

    有位妈妈,觉得孩子过于自私自利,就带他去支教。

    让孩子去辅导那些英语基础薄弱的乡村孩子,也让他到乡村小学亲自看一看:

    “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你一样,一出生就衣食无忧;在祖国的偏远角落,还有那么多跟你一样大的孩子,他们可能也想学好英语,但并没有专业的英语老师去教他们。”

    后来,这位妈妈再一次问起儿子:“你长大后想做什么呀?”

    儿子回答说:我英语好,我想做一名外交官。同时我也想让乡村更多的孩子跟我一样,都学好英语,有机会实现他们的梦想。

    从高楼走进大山,见到自己不曾见到的苦难,这也是了解世界。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只有在这一刻,教育方能真正形成闭环。

    可惜的是,大部分孩子往往只见生活光鲜的一面,不曾见到人间困苦的一面。

    所以,我们要让孩子看高级律师事务所里西装革履的律师,更要让他看工地里顶着烈日的打工人,孩子会懂得原来有人光万丈,有人一身锈。

    要让孩子看有人出入高级餐厅一掷千金,也要让孩子看有人在菜市场里为一块钱争吵,孩子会明白,原来一万元是那么少,一块钱是那么多。

    见生活的辛酸,才能拥有完整的世界观。

    趁这个暑假,带孩子去感受一下生活的不易。

    当孩子见识过世界的参差,见过幸福与不幸,正确的世界观自然会慢慢形成。

    让孩子见世面这个话题,一直以来都是家长圈里很重视的话题。

    我也刚刚和朋友聊过这话题。

    那一次,我谈到一个观点。

    不同时代的语境,见世面的定义应该是不同的。

    我们这一辈人以前因为穷,因为苦,因为闭塞,所以要往外闯、往上走。

    现在的孩子,没苦过,没穷过,物质是无忧的,他们反而得往下走,去看看生活的本真。

    毕竟,见世面,是去见自己未曾见到的一面。

    洞见的读者朋友们,你说对吗?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红色联播:“全民国防教育新长征之六——北京首农站”暨“红色江山万里图——韶山卷”创作展览在北京举行(组图)
·下一篇:无
·红色联播:“全民国防教育新长征之六——北京首农站”暨“红色江山万里图——韶
·特稿:“小蜜蜂”英烈故事特邀宣讲员聘书发放仪式顺利举行(组图)
·特稿:红安籍作家熊立功长篇小说《红安岁月》出版发行——再现红安抗战史诗(图
·特稿:记平汉铁路工人破坏大队第三大队队长徐宽(组图)
·红色联播-大漠风沙:北京中国农业大学的毛主席塑像(组图)
·特稿精选-王春龙:红旗渠:人民创造的不朽传奇(组图)
·红军后代相聚越西 为越西文旅发展注入厚重红色底蕴(组图)
·红色联播:红五军团的诞生和发展闪耀着我党建军思想的光辉——记我父亲与宁都起
·红色联播-何翔宇:由远山创作的长篇小说《女红军》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组图)
·红色头条-黄创新:京城“三田”故事多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暑假想陪孩子见世面的父母,应看看湖北黄石
跨越昆仑天山,走近中国西极(组图)
红色联播:“全民国防教育新长征之六——北
未来25年,巨变将在我们身边发生
常魁星同志专文 军地示范榜样赞(组图)
红色诗词-毛扬斌:英魂之梦(组诗)
武平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小蜜蜂”英烈故事
特稿:“小蜜蜂”英烈故事特邀宣讲员聘书发
毛红平:红安籍作家熊立功长篇小说《红安岁
特稿:红安籍作家熊立功长篇小说《红安岁月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怀念他老
中红头条:刘松林(刘思齐)同志遗体告别仪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张洁清同志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
特稿:首都各界数千人送别万里同志(组图)
特稿:张震将军送别会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纪念何长工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在京
特稿:毛主席亲属、身边工作人员和人民群众
特稿:李力群同志与高岗同志合葬仪式在京举
特稿: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8军后代举办《“万
特稿:共和国不会忘记——纪念抗美援朝出国
特稿:先行者习仲勋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时
特稿:王树声大将夫人杨炬同志告别仪式在京
特稿:“徐文惠大姐,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特稿:深切怀念李力群同志(组图)
特稿:各界人士前往八宝山与女红军王定国告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