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熊立功创作的抗战题材长篇小说《红安岁月》正式出版发行。这部作品以红安这片红色热土为背景,填补了红安抗日长篇题材的历史空白,为读者展开了一幅红安军民浴血抗敌的壮阔历史画卷。
深耕红色沃土,书写英雄史诗。红安作为大别山精神和红安精神的重要发源地,在抗日战争时期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红安岁月》以红安县叉口镇为舞台,聚焦新四军游击队与当地村民联手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历程,生动展现了红安人民在“坚守信念、胸怀全局、团结一心、勇当前锋”的大别山精神,以及“一要三不要”“一图两不图”“万众一心、紧跟党走、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红安精神指引下,为民族解放事业奋勇拼搏的英雄群像。
小说中,从柔弱村姑成长为抗日斗士的荷莲、在战火中蜕变为优秀指挥员的游击队长黑痣哥、忍辱负重“厨艺抗战”的乡村厨师等角色,鲜活诠释了红安人民“朴诚勇毅、不胜不休”的性格特质,以及“要死朝天,不死万年”的抗争基因。作者熊立功通过王奶奶宁死不屈、张有福潜伏敌营等情节,将个体命运与国家抗战史紧密交织,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更凸显了民族精神的光辉。
地域特色鲜明,填补题材空白。作为深耕本土的作家,熊立功在创作中融入了浓郁的红安地域文化。作品精心建构“叉口镇”这一文学地理空间,将红安方言土语进行审美转化,让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红安的风土人情与历史氛围。小说采用双层叙事结构,表层是线性抗战史,深层交织家族复仇线索,通过梦境与现实的呼应,赋予文本多重象征意义,实现了从生活话语到文学语言的升华。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协军事文学委员会委员李骏在序言中评价,该书“是一部描写与讴歌红安抗日英雄群体的优秀长篇小说,是对红安这块盛产英雄土地的崇高致敬”。他特别指出,以往红安革命题材作品多聚焦国共之争,而《红安岁月》填补了红安抗日长篇题材的空白,“以地域书写解构宏大叙事,用人性光辉照亮战争阴霾”,是“值得认真阅读的大书好书”。
铭记历史精神,启迪当下未来。熊立功表示,创作这部作品的初衷,是响应习近平总书记“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号召。他希望通过书中军民团结抗战的故事,让读者感受到大别山精神与红安精神的力量,传承全民族浴血奋战的精神遗产。
书中展现的“要革命,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的奉献精神,“图奉献、不图名、不图利”的淡泊品格,在新时代仍具深刻启示意义。正如李骏所言,这些在战火中淬炼出的勇敢、智慧与坚韧,“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照亮新时代新征程的永恒星辰”。
据悉,该书创作过程中,得到红安县县委宣传部,红安红色文化研究会,红安文联,红安县作家协会的重视。得到多位文学界知名人士支持,李骏、卢卫平、徐向群、曾剑等红安籍在全国有影响的作家倾力推荐,知名评论家杨国庆撰写评论。得到了策划人崔启荣领导的全程指导,倾力帮扶。得到了湖北省领先房产经纪有限公司、红安县先锋信息中心、法人代表王恒家先生的热心赞助,得到了红安县旅游协会会长、红安县首家接待中心主任杨建文同志的大力支持。这部凝聚着本土作家心血的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民族精神的当代诠释,为读者提供了一部兼具文学价值与现实意义的红色经典。
红安县红色文化研究会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