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云岭情深——试述新四军对泾县地方群众的支持
2008-06-17 08:55:33
作者:甘桐文、甘胜利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部提出交涉,因有新四军强有力的支持,华盘保的农、工抗会的斗争最后取得了胜利,县政府终未敢再来抓人。
  经过和国民党顽固派坚决而巧妙地斗争,群众抗日团体不仅建立起来了,而且巩固和发展了。比较保守的估计,泾县全县参加抗日群众团体的人数超过万名。在皖南各县中,泾县的群众团体组织最普遍,人数也最多。
  新四军军部和皖南部队北移前夕,中共皖南特委指示泾县县委,将群众抗日团体中的骨干分子和领导人(大部为中共党员)撤离,准备随军北移,农抗自卫队大部分编入新四军。这样,群众团体就失去了领导中心,特别是新四军北移后,群众团体没有了靠山,因此,皖南事变发生后,在国民党顽固派的严密“清剿”下,原来的群众抗日团体全部瓦解。据泾县县政府报告,皖南事变后,县政府将全县划分为章家渡、茂林、水东、榔桥河、田坊五个区办理“自首自新”(基本是针对群众抗日团体的成员),仅章家渡、榔桥河、水东三个区就办理了5859人。

  二、兴办教育医疗,服务民众

  军部所在地及部队所到之处,凡有农抗会的地方,都开办了民校、夜校、识字班,进行扫盲和普及教育工作。内容有政治课、文化课。一般都在晚上,每晚学习两小时。政治课由新四军政治部或服务团派员授课。文化课有时由当地的知识分子执教。文化课本名为《民众课本》,主要内容也都是宣传抗日。如第一课《火与血》:“火,火是日本鬼子放的火;血,血是中国人民流的血。”当时,各地学文化的热潮很高,每一个自然村都办了识字班,男女兼收,不但不收学费,书也是由新四军发给,学员只买点学习用品。云岭村有一所学堂、一家私熟,入学的有120人,儿童团、妇抗会、青抗会、农抗会办的识字班四处,也有一百二十多人就读。参加识字班的,一般都能认识几百字,多的达到一千多字。茂林工抗会办了六个识字班,参加学习的男女青年有100多人左右。通过几个月或一年的学习,群众文化水平都提高了不少,原来目不识丁的人也能够看书写信了。识字班除了教识字以外,还教唱抗日歌曲和学习拼音字母。
  1940年,新四军军部为了纪念国际青年节,特别强调“科学运动”,还在陈氏宗祠(军部大会堂)举办了科学展览。展览会的中心是自然科学,有卫生常识、生理解剖、疾病传染、动植矿物、无线电、印刷、军事,还有反对封建迷信部分。会场中心标语是:“青年要做学习文化与科学的先锋!”展出了实物、模型、照片,生动具体。远近的群众,络绎不绝地前去参观。讲解员向参观群众详细解释,并现场表演干电池和奎林丸的制造过程,对观众产生了极大启发和教育作用。
  在中村也曾举行过展览会。展出的画报、图表,反映了敌我力量对比的情况,给观众增加了不少军事上的常识。
  新四军医院,早在迁到岩寺时就开始建立。虽然规模很小,但已开始为老百姓治病。不仅不收医药费,对贫苦的病人,还接济点钱。军部移驻云岭后,医院也随之迁来云岭。因形势需要,在较近前线的南堡、中村、肖村、焦石埠及其他地区都设有医院或医务所。在较后方的小河口,设有规模较大设备较好的后方医院。医院最初设在龙兴寺里,后来盖了90多间草房和一些新瓦屋,每间能住40——50人;另外还有一个祠堂,一个家庙。手术室设在家庙里,能做大的手术。这几处共可容纳病员千余人。最多时曾住了800多人,由军医处的崔义田大夫领导工作。医生有20余位,护士有30余人,设备很完备,所以疑难病号都送到这里来就诊。
  美国进步记者史沫特莱对这个医院有很好的印象。她曾描述说:“医院里住的受伤的老百姓,包括和日军搏斗过的农民,有的是小孩,他们都是和伤兵并肩躺在一起的”。
  这些医疗院所,除了为我军服务外,也经常为当地群众治病,凡是有群众来医院就诊的,总是尽先治疗。
|<< << < 1 2 3 4 5 6 7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云岭,烙在心上——忆新四军第一次青年代表大会
·下一篇:在云岭烽火中成长的新儿童
·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王宾宜参观考察全国廉政教育基地(组图)
·新四军史料陈列展获省级精品奖
·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党员干部集中收看党的十八大开幕盛况
·我馆组织离退休老干部赴合肥参观考察
·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系列宣传活动
·我馆参加中国革命纪念馆专委会第19次年会
·中央党校新疆班学员考察团来馆参观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盛华仁来馆参观
·爱国主义进校园 铁军精神育后人——泾县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铁军精神进校园”巡展
·“铁军精神”巡回展走进南陵县中学(组图)

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云岭·新四军军部旧址纪念馆:
地址:安徽省泾县云岭镇罗里村 邮编:242546
电话:0563-5901022 传真:0563-5900315
E-mail:N4A194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