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六章 三、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中红网) |
作者:《习仲勋主政广东》编委会 |
浏览次数: |
|
|
|
|
议和省、地、县三级干部会议,以及12月中旬召开的省人大五届二次会议上,对于包产到户和分田单干都是作为“歪风邪气”和“破坏集体经济,破坏生产力,是历史的倒退”的方向性问题加以批判。但同时强调在工作中要切实帮助这些地方克服困难,不能粗暴指责,更不能用政治运动的方法来批判。1980年3月,省委、省政府组织春耕生产大检查。检查组到了农村深入社队了解情况,农民大都反映实行联产到人、包产到户之后,粮田大幅增产,解决了吃饭问题。如湛江海康县东里公社一直是远近闻名的“三靠社”,每年都有大批人逃荒,1978年冬种公社党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番薯地搞了联产到劳、包产到户,结果粮食大增产,社员们都吃饱了肚子,也就没有人逃荒了。群众高兴地说:“这种政策好,这样搞吃饭问题就解决了。” 这样,在上级领导和农民之间就出现了认识不一致的状况。一段时期内,这种不一致的状况使政府和农民形成一种“拉锯”状态。
据1979年10月中旬不完全统计,分田单干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惠阳地区分别占总队数的4.3%和4.8%,户数占总户数2.5%和4%;海南区占总队数8.3%和19.9%。湛江地区9月底统计,分田单干的20986户,占总户数1.1%。到了1980年5月中旬统计,全省包产到户的生产队25972个,占总队数6.8%,户数有56万多户,占总户数的6.1%。69实际上,包产到户的社队数还远远不只此数,这些星星之火,已经逐步发展成燎原之势。
习仲勋和省委领导干部在广东实行包产到户这个问题上,有一个思想解放、逐步深化认识的过程。面对农村出现的经营管理体制的问题,省委于1980年4月25日、28日召开常委会议对人民公社经营管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研究。在这之前,国家农委于1980年3月印发的《全国农村人民公社经营管理会议纪要》中提出:“极少数集体经济办得不好,群众生活很困难,自发包产到户的,应当热情帮助搞好生产。积极引导他们努力保持,并且逐渐增加统一经营的因素。”因此,省委常委根据《纪要》的精神以及对实际情况的考察,改变了对包产到户采取的一概反对的态度。这次常委会议认为,一些穷困地区部分“三靠队”社队集体经济的基础很薄弱,生产长期搞不好。在这类社队,目前群众对集体生产失去信心,要求实行或者已经实行“包产到户”。为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解决这些社队的暂时困难,可以允许在生产队统一经营管理的前提下,实行“包产到户”。但是要向干部说清楚,这是对特殊困难的社队的临时措施,是权宜之计,最根本的措施还是要靠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同时,要坚决制止分田单干。70
根据这次常委会议的精神,省委于1980年5月16日至27日在广州召开农村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地(市)委主管农业的副书记和农村工作部长,13个县的县委书记,以及省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共50余人。
会议期间,省委常委听取了地委负责人和县委书记的详细汇报,并同他们进行了座谈。会议由习仲勋作总结,省委书记刘田夫、王德和省委常委薛光军在会上讲了话。
与会者对包产到户、“分田单干”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的县委书记认为,实行包产到户能达到增产的效果,让群众吃饱肚子,可以支持。有的则坚决反对,认为包产到户实质上是小农经济,已经实践了几千年,事实证明不行才实行合作化。两种意见争论得很激烈。反对实行包产到户的干部又有这么三种原因:有的是在60年代的时候支持过农民搞包产到户,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批判,被扣上“走资派”的帽子,一提到这个问题就心有余悸;有的是受极左路线影响较深,“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对联产责任制抵触情绪很大,因而不能正确看待问题;有的没有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对联产责任制心中没数,对于工作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不能很好的解
|
|
|
|
|
|
|
|
|
|
|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5、声明:凡投稿者一经采用,一律没有稿酬,且版权归中红网所有!
|
|
|
|
|
|
|
|
|
|